高職學校是培養勞動市場一線人才的主陣地,通過在院校中積極開展職業指導工作,畢業生可以充分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規劃職業生涯,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并融入社會。
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各級有關畢業生就業工作要求精神,不斷凝聚共識,整合資源,優化治理,堅持“分類培養、多樣成才”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系統構建以多課堂融通為過程,以多元互動的協同治理為保障,統籌發力,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大格局”。
學校著眼破除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制度藩籬,不斷凝聚部門合力、優化政策舉措,釋放促進就業創業強能量;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堅持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推進就業工作“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就業教育與服務責任機制,建立就業教育、管理、服務、指導四位一體校院兩級工作模式;搭建全周期、精準化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體系,針對一年級學生開設《職業發展指導》必修課,強化生涯意識教育,改革“雙師”課堂;在高年級開設《就業指導》《創業指導》選修課,強化學生就業創業技巧,全力賦能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書記校長訪企拓崗:就業工作方向“準”
學校書記、校長帶頭推動“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落地生根,積極拓展產業學院、產學研聯盟、校友企業資源,強化校企供需對接,實地走訪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本土企業,為畢業生挖掘更多崗位資源,提供更多優質精準的就業信息,推動畢業生就業簽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
書記、校長主動“走出去”,充分發揮“指揮棒”作用,帶動22ad0ea90997744dfda5f56134227e05全校促就業力量“動起來”。書記、校長帶頭走訪企業;成立專業點聯系走訪用人單位,組織中層干部、專業主任、輔導員、班主任等人員,采取多種形式走訪企業、拓展崗位。
學校主動把用人單位“請進來”,讓畢業生“動起來”,召開企業座談會介紹學校人才培養情況,排摸用人單位人才需求;邀請用人單位來校園招聘,以發掘一批吸納畢業生穩定就業的優質企業和單位,合作并立項教育部第二、三期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33項。
學校主動“聯姻”行業平臺,牽頭組建了全國現代服務業職教集團(浙江分部)、寧波現代服務業職教集團、行業特色學院、協同中心等平臺,匯集眾多行業標桿企業及優質企業,建立和完善“校企一體、共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各二級學院分別組建了圍繞專業群的“產學研聯盟”及“產業學院”,各專業瞄準對接標桿企業,定期開展人才供需交流,組織聯盟企業專場“招聘會”。
系統謀劃分類施策:職業規劃提前“明”
學校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多樣成才、出彩人生保駕護航。根據復合型、技師型、升本型、創業型、國際化型等“提升型”分類培養類型和目標,準確排摸學生發展方向、興趣特長、學習能力等,把畢業生分成升學、創業、就業等不同類型群體,開發學生職業發展導圖,全面實施選課制、導師制,做好分類管理、動態管理、精準管理。全方位規劃,構建全周期就業服務指導體系,創新改革課程動態教學模式,打造課程生態系統。強化《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創業基礎》為核心的就業教育通識課程建設,以全覆蓋、 精準化、特色化為目標,把課程建設作為強化就業指導服務的重要內容,打通一二三課堂,將校園活動與生涯教育、指導服務有機結合,實現流動教學。
在入學啟蒙階段,通過大學生職業生涯嘉年華活動、職業測評、專業主任課堂等活動開展職業生涯沉浸式體驗,激發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的思考,從而明確生涯目標,完善生涯規劃,不斷提高生涯決策和行動能力。學校為每位學生生成一份個性化生涯報告,涵蓋個人興趣、學業規劃、職業發展等,為學生將來學習就業提供參考,同時班主任也可以根據這份報告,給予學生更多針對性指導和幫助,傳播生涯成長理念,不斷提高學生職業規劃意識和能力。
全過程指導階段,學校成立就業指導教研室,開展分層次、分年級的就業指導,提升求職技能,依托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整合院校資源,針對不同人群開展不同類型的求職技能輔導活動:面向全體畢業生開展普適性求職技能提升講座、就業指導公選課、推送求職就業指導的線上資源等;面向不同群體舉辦求職實戰訓練營、團體輔導等活動;利用朋輩影響,挖掘就業典型,通過“就業典型分享團”“學長學姐的生涯故事”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切實發揮畢業生就業典型的模范帶頭作用。二級學院針對本院系特點,定向邀請企業人士、專業老師等與學生分享成長經歷,開展豐富的就業育人主題活動,以多種形式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釋放院系主體活力,實現全員育人。
學生畢業階段,定期摸排畢業生就業情況,落實精準幫扶,構建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大閉環”。一是畢業前精準指導。每學年初,面向準畢業生發放調研問卷,深入掌握準畢業生現狀,前置識別重點人群,開展精準化、個性化和高質量的就業指導服務,形成鏈條閉環,提高大學生就業成功率。根據學校專業及特點,開出不同的服務“菜單”,組織專升本備考培訓、創業輔導、求職技巧、就業推薦、職業能力測評等系列活動,提供政策解讀、職業規劃、面試培訓等一站式指導服務,多途徑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應聘技巧和職業適應力。在畢業前夕,對暫未落實就業單位的學生組織開展一對一溝通聯系,分析研判待業原因和就業地區意向,開展精準就業幫扶。同時,學校積極開展學生訪企游學活動,舉辦創業專場講座,對學生開展專家一對一簡歷指導。二是畢業期精準供給。每年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月,常態化組織校園招聘會,多渠道促進大學生就業。
學校結合當前就業形勢,聚焦重點,精準施策,按照“小而精、專而優”原則,分層次、分類別、分行業開展線上線下系列招聘會,為有就業意愿的畢業生精準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承辦浙江省現代服務業專場招聘會,開展各類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近萬個。此外,學校就業網站與“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對接,向畢業生推送職位信息、崗位需求,確保覆蓋每一名畢業生。
特殊群體精準幫扶:就業工作過程“暖”
“讓有技能特長的學生高質量就業,讓有就業意愿的學生充分就業,讓就業困難的學生實現就業”是學校就業工作的總體目標。特別是對于就業有困難的特殊群體,學校給予重點幫扶,按照“精準幫扶、建檔立卡”要求,建立就業幫扶工作臺賬,幫助存在就業觀偏差的學生端正就業觀,樹立就業信心;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發放求職補貼,并做好當地就業創業補貼政策宣講,協調企業安排部分崗位面向低收入家庭學生單獨招聘;對于就業競爭力弱的學生,學校通過簡歷制作指導、創造實踐鍛煉機會和平臺,幫助他們提升就業能力;對擬自主創業的畢業生開展創業流程和政策方面的指導,助力項目孵化;對有意向參軍入伍的畢業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鼓勵學生參軍入伍。
學校積極組織就業輔導員“送崗到家”家訪活動。對于各類就業困難的學生,通過心理訪談的形式,細致全面地了解掌握學生的真實訴求、規劃和困惑,及時采取心理調適、心理輔導等舉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建立良好的就業心態,樹立敢于競爭的信心。學校每年針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全部落實“一對一”就業幫扶,實現有就業意愿的學生100%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