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深刻變革,教育領域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時代變革對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生涯產生巨大影響,對其內心世界造成沖擊。這使我們不得不思考,未來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如何將教育改革和育人目標有機結合?結合當前工作實際,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對新時代教育工作路徑和要求進行探討。
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為依據,有效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為實現新的跨越和發展,黨和國家確立了新時代的中心任務: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未來國家的建設將重點突出高質量發展、“三大戰略”(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兩個宏觀層面,以及法治教育、思政教育等六個微觀層面。
當今時代,人才競爭是世界各國面臨的核心競爭,黨和國家奮斗目標的實現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創新型人才。各級各類學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作為學校管理者,在制定辦學方略時應緊緊圍繞國家既定的奮斗目標,以黨的方針政策為指引,積極落實各項教育目標,為全面育人提供良好的校園環境。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積極探索育人之道,扎實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要關愛學生,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國家培育棟梁之材。
明確德育工作目標,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融入滲透德育理念
堅持立德樹人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在先,“樹人”在后,可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為我們指出了德育工作的總體目標,同時也明確了德育的內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在進行德育課程設置時應充分考慮以上五個方面的內容,并通過課程教育、文化教育、活動教育、實踐教育、管理教育、協同教育等途徑,改變過去重知識傳授輕實踐養成、德育方法單一、德育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每位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肩負著對學生道德品質塑造的重任,作為教師,我們不僅應該通過自身行為示范引領,還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根據不同學科的德育目標,將中小學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樹立勇于創新、求真務實的思想品德,加強對學生審美情趣、意志品質、人文素養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完善師德師風建設機制,多渠道多舉措提升師德水平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其自身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必須具備豐厚的學識,同時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黨和國家對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提出了總體要求,要全面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將師德師風建設要求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大力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著力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
學校應持續提升師德水平,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對師德師風的涵養功能,強化教育強國、教育為民的責任擔當。大力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通過規則立德,強化教師的法治和紀律教育;通過典型樹德,開展優秀教師選樹宣傳。在教育教學中提升師德素養,守好講臺主陣地,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避免出現重教書輕育人的問題。
在師德師風建設機制方面,應嚴格把好教師隊伍入口;嚴格考核評價,堅持多主體多元評價,落實師德第一標準;嚴格師德督導,建立多元監督體系;嚴格違規懲處,通過制定負面清單、建立師德失范曝光平臺等措施治理師德師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