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經典教育?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以下稱“汽開區實驗小學”)基于實踐交出了答卷,經典教育是繼承傳統,引進經驗,完善自身,面向未來。
汽開區實驗小學是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第一所小學,也是吉林省首批命名的實驗小學。自1954年建校以來,汽開區實驗小學以經典教育為引領,文化傳承為根脈,“立德樹人”為目標,教育改革創新促發展,從經典管理、經典師培、經典教學、經典德育和經典文化五大策略著手,全面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體系和文化體系,建設匠心型教師隊伍,培養具有新時代核心素養的學生。
建校70載,汽開區實驗小學憑借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獲得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先后被評為全國和諧德育先進實驗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型學校、青少年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實驗基地校。無論是教學、德育、管理、后勤,還是文化建設、課程打造,“經典教育”理念已經滲透到了學校的方方面面,書寫著現代教育的新典范。
經典誦讀,深化書香校園建設
閱讀關乎學生的人文素養、心理健康、學業發展與事業走向,越來越受到學校、家庭以及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汽開區實驗小學堅守“傳承國學經典之精華,培育篤學厚德之人才”的育人宗旨,倡導“全景、全科、全員、全媒”閱讀模式,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形成了經典誦讀的辦學特色。汽開區實驗小學書記兼校長劉曉燕表示:“學校早在20年前,就開始重視誦讀經典,經典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財富。在誦讀的過程中,我們既傳承了文化,也收獲了自信。”
基于經典誦讀,閱讀教育在汽開區實驗小學儼然成為一個系統工程。“全景閱讀”,可以理解為環境育人。學校全力建設開放式閱讀空間。進入校園,等于進入了書的海洋,各個樓道、走廊均有書籍擺放。一樓經典理念與安全文化、二樓經典汽車文化、三樓經典誦讀文化、四樓經典科技文化……劉曉燕表示,在汽開區實驗小學,學生們捧起書本是一個最日常的動作。
“學生的閱讀水平影響其全面發展,我們倡導全員閱讀、全科閱讀。”劉曉燕介紹道。為提升教師閱讀素養,汽開區實驗小學創建了“啃書坊”和“國風大講堂”,并以此為載體,引導教師開展“課標深學,課程引讀”“為師尚讀,立德修身”“論語共薦,共赴國風”等活動。閱讀成為所有學科教師共同的“教學工具”,以閱讀為教師賦能,為學科學習賦能。劉曉燕表示,汽開區實驗小學以閱讀為核心,整合各學科知識,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打造全科閱讀。寒假期間舉辦的“兔飛猛進,樂集五福”“節氣印記,慧說慧玩”“快樂一‘夏’,進步一‘夏’”活動便是以閱讀為核心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拓展視野,提升綜合素養。
如果說“全景閱讀”是處處能閱讀,“全程閱讀”便是天天要閱讀。學校號召學生每天閱讀,每周五設置讀書日,每年組織讀書節,構建長效讀書機制。在每天的讀書時間里,學校會組織學生討論閱讀話題,解答閱讀困惑,分享閱讀感受,展示閱讀創作,讓學生從靜態閱讀走向動態閱讀。在閱讀方式上,汽開區實驗小學提出了“全媒閱讀”,即閱讀不拘泥于時間、地點、書本,閱讀模式從紙質書為主的引導閱讀發展為充分利用優秀影視與網絡視頻資源的多介質立體閱讀。校長帶頭體驗數字閱讀,學生觀看《跟著書本去旅行》《天宮課堂》等視頻,接觸更廣闊的閱讀資源,跟著書本去旅行。
經典德育,夯實育人根基
品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先做人,后成才,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如何開展德育,實際上既是學校教育的重點,也是學校教育的難點。隨著時代的發展,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更多因素的影響,出現的成長問題也更加復雜,這對于學校教育而言將是巨大的挑戰。
汽開區實驗小學積極搭建適合學生發展的成長平臺,以經典教育為突破口,將德育活動課程化、實踐活動課程化,拓展德育實踐基地,形成有規律、有規模的德育實踐活動,創新經典德育品牌。學校提出“兩育一建”,開展養成教育與政治啟蒙思想引領,同時打造一支善于開展活動的德育教師隊伍,借助養成課程、紅色大講堂、校園特色節日、精彩星期五等經典活動課程,讓學生獲得全方位的熏陶與浸染。
家校社協同育人,不是閉門造車,而是開門辦學,汽開區實驗小學通過多姿多彩的活動課程,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紅色大講堂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共同擔任主講人:大隊輔導員講解愛國主義故事,黨員教師結合國內外大事作點評,家長介紹家鄉特產,學校還特別邀請了警察、醫生等專業人士到學校做主題分享,豐富了全校學生的社會經驗。學校德育副校長李東靜表示,“紅色大講堂是我們的品牌課程,能最大限度挖掘社會資源,幫助學生獲得多元的知識與體驗。”
黨支部副書記毛鴻娟表示,“學校會抓住一切教育契機,給學生搭建舞臺,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從而提升其自信心、能力和膽識。”汽開區實驗小學注重培育學生的能力,積極搭建學生展示舞臺,為學生舉辦個人畫展、個人演奏會等。在“我是中國人·國風大講堂”上,學生可以登上學校的最高講臺,向全校師生講述自己的學習成果和成長經歷。在紅領巾廣播站,優秀學生代表以此為平臺分享讀書心得與學習經驗。
為迎接70周年校慶,汽開區實驗小學組織各個學科開展“學校歷史文化的探究”,通過校內研學成果獻禮母校70歲生日。美術老師成立了文創小組,感興趣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校園文創設計。喜愛文創產品的學生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驚喜,他們說:“DIY的文創產品更有價值,因為它代表了我們自己的創造力。”數學老師和信息老師合作,讓學生們共同探討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綜合實踐的老師組織學生們開展“校史館探究之旅”,重溫“實小印記”,讓學生感受母校70年的發展變化,體會前輩建校條件的艱苦,感恩和平年代的幸福。音樂老師組織全校學生唱響校歌,了解校歌的創作背景,制作校歌MV,用歌聲歌頌母校、歌頌祖國。
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背后,是汽開區實驗小學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對學生發展的多元評價,也是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表現。劉曉燕強調:“實小的育人目標是培養智慧少年,這個智慧包含兩層含義,一個是溫暖的心,一個是聰明的腦。溫暖的心要依托一切教育教學活動,在活動中幫助學生養成誠實、守信、包容等品德,同時形成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是德育的重要一環,學校定期開展家長訪談和學生訪談,為特殊學生設立心理檔案,搭建微心愿、微家書、微留言等平臺,暢通家校溝通、師生溝通渠道。通過全時空浸潤、全方位熏染對全息德育課程進行頂層設計,形成了課程圖譜,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活動的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關愛單親兒童、留守兒童,許多教師都成為了“代理媽媽”。在得知班上有一位自閉癥兒童后,班主任陳老師每天到校門口接他上下學,陪他上廁所,堅持六載,無怨無悔。劉曉燕為單親家庭的學生送禮物,為學生母親做心理疏導,幫助她走出自卑的陰影。“對學生的熱愛,對工作的熱愛,是實小人的精神譜系。”毛鴻娟表示。
經典師培,培育高素質教師隊伍
學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責任。教師隊伍的建設離不開校長的高度重視,劉曉燕表示:“學校始終高度重視教師發展,專注每一位教師的專業進步,組織采取引領、激發、提升三步走原則。”
在管理上,汽開區實驗小學采取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關注教師專業發展,將教師群體進行板塊化分組,對骨干群體、班主任群體、青年教師群體和后勤群體,分別進行隊伍培養和人員優化。學校著力打造名師工作室,建立名師共同體。一方面,采取師帶徒的方式,讓經典教育代代相傳;另一方面,促進優秀教師再成長,培養區骨干向省市骨干發展,培養“新心教師”向“勝任型”“專家型”教師發展。
秉承一汽紅旗的優良傳統,汽開區實驗小學鋪設具有“匠人”與“專家”雙重特質身份的實小“大先生”成長跑道,組織全體教師塑師德、育師禮、練師技。具體而言,學校重視校本研修,頂層設計編織一張網,召開《矢志一流 提質增效 賦能成長》校本研修會,從培養目標、政策落實、課標落實、學校發展、專業發展等多個維度確立教師培養目標,凝聚af36ddc51045c726acd17ce3782505226d243de852ed1a181a4e84fa3903d1b9共識。工作重點串成“一條線”,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攻破,強化閉環管理,整體統籌、系統思考,采取“理—并—評”的策略,為教師減負。操作發力瞄準“雙減”一個點,以“學、研、行”助力,嚴格貫徹落實國家規定,主抓教師理念與技能的雙提升。
自《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頒布,汽開區實驗小學以此為契機變革教與學方式,推出“培育核心素養,賦能學生成長”新課標、新課堂教學系列行動,引領各學科教師進行線上云學習,組織各學科組以團隊研修的形式進行課標共讀和引讀,開展全員“三學E+”課堂展示。比如學校開展《新課程標準下青年教師備課指導》培訓等活動賦能教師專業素養提升。
學校與北京師范大學項目式學習課題組簽約,圍繞項目式學習承辦教育高質量發展現場會;教師團隊聚焦“基于項目式學習,做新時代有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的翻轉研修;學校聚焦“學習破冰——項目之器——項目案例——實踐初試”,以項目式的學習與實踐實現更有意義的教與學,破解“新時代大先生的成長密碼”。
在日常實踐中,學校通過“教師培訓、閱讀分享、賽事引路、青藍匯報、團隊研修”等措施強師能精師技;通過“師德故事宣講”“師德宣誓承諾”“最美匠心申報”“勇做疫線追光者”等活動修師心悟師道;通過定期開展班主任管理能力培訓,召開班主任經驗交流會,不斷提高班主任教師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識和使命。
在經典師培的引領下,汽開區實驗小學的教師隊伍日益壯大,目前學校有教職員工百余名,骨干教師30余人。經典教育課題研究的論文發表及獲獎百余篇;多人多次在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比賽和展示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