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青島通濟實驗學校創辦于2013年,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從最初的“九年一貫制”,發展成如今的“十五年一貫制”,擁有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四個學部的現代化民辦學校。而隨著國家對民辦教育政策的不斷調整,民辦學校由規模快速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勢在必行。
學校立足民辦教育發展形勢,著眼于長遠發展,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在“精”和“細”上狠下功夫,構建辦學條件一流、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優異、辦學特色突出“四輪驅動”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內生動力,努力實現“辦精品教育,創名牌學校”的辦學目標。
辦學條件:硬件與軟件雙重保障
學校建筑面積20余萬平方米,總投資10億余元,按照山東省規范化學校標準進行建設。
在硬件配備上,學校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為師生打造國內一流的辦公、學習條件。校內建有動物園、植物園、蔬菜園等園地,讓學生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接受環境教育;建有圖書館、藝體館、科技館、游泳館、運動場、學術報告廳、多功能教室、錄播教室、網絡直播室、校園電視臺、校園模擬法庭等,讓學生沉浸在知識的海洋,在實踐探索中提高綜合素質與能力;配有星級賓館式公寓、標準化食堂、心理咨詢室、醫務室、咖啡吧以及監控室、入校安檢系統、人臉識別系統、電子監控系統、專業化校車與安保隊伍等,為師生提供優質服務,讓校園生活安全、舒適。
在軟件建設上,學校用規范化和精細化管理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學校研究制定了千余項涵蓋各個崗位與職能的工作規范和工作流程,使各項工作高效銜接,實現了管理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提高了管理的精細化水平。為了能夠將精細化管理執行到位,學校特別設置了督查室和督導組,加強對校內各個職位日常工作的督查、督導,對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和問題,及時采取整改措施,并將督查、督導結果與干部教師的績效考核掛鉤,充分調動了各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師資力量:名師引領與自我成長雙輪驅動
學校實施名師引領戰略,創建了教育發展研究院,由來自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魯東大學、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教授、名校長、名師組成專家團隊,為學校擘畫高質量發展路線圖,指導學校的教育改革、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發揮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骨干教師“以老帶新”的作用;成立教科研中心和特級教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學校還為青年教師搭建了眾多自我成長與發展的平臺,比如:創辦學校教育論壇,為廣大干部、備課組長、教師提供了學習交流和鍛煉成長的機會,大力開展基本功比武、優質課比賽、公開課觀摩等教學活動,組織青年教師外出參加培訓、進行線上學習,促進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穩步提高。學校現有專任教師750余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有4人,省市區級名師、優秀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優秀專業人才等有80余人,有200余人在各級教學比賽中獲得獎項。
教學質量:優教與優學雙向奔赴
在教師層面,學校實行優教優酬制度,推行量化考核與結構工資制,鼓勵廣大教師勇挑重擔,爭先創優;建立了學校名師、最美教師、教學能手、十佳班主任、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等常態化評選制度,對優秀典型進行大力宣傳和表彰獎勵,以正能量為引領,塑造良好教風和師德師風。與此同時,學校加強教師集備,提高教研工作水平,打造高效課堂;發揮錄播教室作用,形成優質課資源庫,進行資源共享,不僅可以讓授課教師對自己的課堂過程進行“回頭看”,對教學效果反思改進,還為其他教師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在學生層面,學校對優秀學生實行“卓越生”獎學金制度,先后投入資金370萬元,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獎勵,鼓勵學生追求卓越,奮勇爭先。在課堂教學中,學校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其中,小學部低年級突出“先教后學、以學定教”,中年級突出“邊教邊學、教中導學”,高年級突出“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初中部采取了“先學后教,和諧互助”的教學模式,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他們的探究與合作精神,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高中部根據因材施教原則,采取了“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教學形式,根據新生學習基礎和未來志愿,分別設立了“北洋實驗班”和普通文化班兩種班級,并針對部分偏科生制定了專門的工作規范,將其分包到學科組和具體教師,幫助學生補齊學科短板,各科全面發展,不讓一個學生掉隊。還從學生發展多元化的需求出發,設立了多種特色班,如普職融通班、藝術班、體育班、俄語班、日語班等,為學生升學、成才提供多種選擇。
學校教學質量優異,在全國中學生創新能力大賽等活動中,有300余人獲得全國一、二、三等獎;學校藝體教學成績突出,大批學生考入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著名院校;學校國際化合作辦學成效顯著,眾多學生被世界知名大學錄取。
辦學特色:基礎與特長雙重加持
在全面夯實學生文化課基礎的同時,學校堅持將“和美通濟”文化理念落地,著力培養“通六藝,濟天下”的高素質人才。
學校發揮“十五年一貫制”的辦學優勢,開展了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教學實驗,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段轉變。學校成立了藝體中心,集中各學部音樂、體育、美術教師的優質資源,在上好基礎課程的同時,開發多種校本課程,先后開設了涵蓋音樂類、美術類、體育類、科技類、手工類等近百個學生社團,讓學生充分發展自己的特長;通過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等活動,為學生搭建起展示才華的舞臺,實現了“一生一特長、一人一技能”的培養目標。
學校先后有2000余名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獲得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山東省書法教育特色學校等60余項榮譽。學校承辦了4次青島市教育工作現場會和多次全國教學改革現場觀摩會,先后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一萬余名教育同行到校參觀學習,辦學成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