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目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眾多語文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并致力解決的重要課題。
當前語文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目標不夠明確。部分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僅停留在傳授知識層面,忽視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使得教學缺乏針對性,難以實現預期目標。
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時,往往過于重視知識點覆蓋,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認知水平。這讓課堂缺乏吸引力,難以激發學生興趣。
教學方法單一枯燥。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過于依賴講授法,缺乏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這使得課堂缺乏互動性。
評價方式偏重結果。現有的語文課堂評價大多只評價知識掌握程度,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這使得評價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情況。
積極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措施
84aed089a98ce3ea5233b9de3d0e66c73e0ec9993f138618a10103ac7ab32214明確目標,優化教學內容。核心素養包括文化傳承與理解、思維發展與提升、語言構建與運用、審美鑒賞與創造。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要明確每個方面的具體培養目標,并將其融入課程教學設計。例如,在學習古詩文時,我們可以設定如下目標: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引導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分析作品內涵、提升學生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們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認知水平。比如,在教學《靜夜思》時,我們可以選擇一些生動形象、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素材,引導學生感受作品蘊含的思想感情,培養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同時,我們還可以設計相關的拓展性閱讀材料,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相關歷史文化知識,進一步深化對作品內涵的理解。
善于創新,強化學習體驗。在教學方法上,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我們可以采用項目式學習法,組織學生圍繞某一主題開展小組探究。在學習古詩詞時,我們可以設置詩詞配樂或詩詞朗誦展示的項目任務,引導學生運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合作完成作品的創作和展示。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思維,還能增強他們對經典詩詞的理解和感悟。
重視評價,關注學習過程。在評價方式上,我們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重視對學習過程的關注,采用觀察、作品集評價、自評等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情況。例如,在開展小組學習時,我們可以定期觀察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表現,評估他們的交流合作能力;在學生完成讀書筆記、寫作練習時,我們可以收集并評估這些作品,全面了解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語文表達能力;在寫作練習中,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培養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通過全面的過程評價,我們不僅能及時發現學生在核心素養培養方面的問題,還能為后續教學提供有效反饋。
加強互動,提升核心素養。在課堂中,我們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他們參與到課堂探討和實踐中。例如,在開展文學作品的學習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解讀作品,并鼓勵他們暢所欲言。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培養他們的思維發展和表達能力。又如,在寫作練習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在師生互動中培養學生的反思和修改能力。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通過明確學習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注重過程評價、搭建師生互動平臺等措施,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需要廣大語文教師持續探索和實踐,推動語文課堂教學的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