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清晨的老街,清朗天色如蛋清溢開。河上百年老橋旁邊一座居民房屋的外墻,一處“歷史最高洪水位”的紅色標識特別醒目。這標著220.90米的紅色字體,是四年前夏天老街那場特大洪水過后立下的證據。而今,它已成為老街一處難忘的“胎記”,也成為永遠告別的歷史。
這天一大早,老街理發店店主79歲的程大叔,吱嘎一聲打開房門。夏天了,他依然戴著那頂瓜皮帽出門。他要到老街去轉悠一陣子,然后到小巷里一家老館子坐下,就一碗豆漿,吃兩根剛從油鍋里炸起的油條。自從程大叔上70歲后,他便喜歡把油條泡在豆漿里吃。
程大叔來到豆漿店,不緊不慢地坐下。“程叔,還是來一碗豆漿、兩根油條?”經營這家小店的主人牟大哥打著招呼。多年了,他知道程大叔的胃口。“哎呀,今天再加一個油餅,一個鹵雞蛋。”“大叔,遇到啥喜事,飯量變大了?”牟大哥笑瞇瞇地問程大叔。“啥喜事,不都是我們老街人的大喜事嗎?昨天晚上的大雨,讓我們這些老街人都睡了一個安穩覺。”“那是,那是。程大叔,今早的飯錢您就不用給了,我請客。”牟大哥哈哈哈笑出聲。
牟大哥的歡快笑聲,蕩漾在老街老巷里。這天早晨,老街的街坊鄰居們一碰頭,都發出這樣開懷的笑聲。頭一天晚上,降雨量達146毫米,要是在以前,滔天洪水說不定就魯莽地翻過老橋頂躍過老街房頂,淹沒老街老巷。這些年一入夏,驚魂不定的老街人,心就懸到嗓子眼。四年來,老街被淹沒了三次,每次都是在七月。
老街人都在想,啥時候我們能不用提心吊膽,好好睡覺到天亮啊?
去年剛一入秋,在老街上游一個地方,機聲隆隆,挖掘機、工程車、吊車火力全開,小河流域安全防護工程老街段分洪隧洞正式開建。這個分洪隧洞,可在老街河流行洪期間,通過水位調節,把超過警戒水位線的洪水分流入隧洞中,導入隧洞的滔滔洪水流入下游的大江,穩穩當當地把汛期的肆虐洪水馴服成溫柔之水。
去年秋日的一天,我在巷子里遇到76歲的張孃孃,她趕路給隧洞施工隊的工人們送去自己做的白米糕。籃子里覆蓋著一層清香的荷葉,純正米香的白糕讓我也嘴饞了。“來,給你嘗幾個。”張孃孃從籃子里抓起幾個白糕塞給我,然后攏攏滿頭白發說:“這些外地來的施工隊,不分白天黑夜地干,太辛苦。我給他們送點白糕,算是我們老街人的一點心意。”
今年7月的一天,根據氣象預報,又有特大暴雨襲擊,社區再次發出洪水預警消息。分洪隧洞防護工程已經竣工,但它能夠抗住即將來臨的洪水嗎?老街人成群結隊地去看分洪隧洞工程。一些人心里有了底,雙眉舒展;一些老街人感到不踏實,還是雙眉緊蹙。社區的工作人員全體值守,依然如臨大敵般預防著這場洪水。凌晨2時,濃重的積雨云突然閃閃發亮,滂沱大雨疾速潑落,在社區值班一夜沒睡的老熊打著手電筒,一次次來到河邊看水位。河水渾濁發黃,側耳一聽,水流聲也沒那么急了。當天清晨,河水流速達到每秒213立方米,按照防汛規定,一旦每秒突破128立方米,安全防護工程的分洪隧洞入口處的控制堰、溢流堰就把超限洪水引流至側堰流入分洪隧洞,成為一條安全泄洪、行洪的綠色通道。老熊回到社區辦公室,興奮之中,一拳砸在辦公桌上,大喊出聲:“成了,成了,老街再也不擔心洪水了!”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