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不應被定義,我們都要做風,而不是被束縛的風箏。
最近上映的電影《抓娃娃》備受關注。影片中的馬成鋼是一個擁有上億資產的老板,他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馬繼業便是電影的主角。馬繼業小時候在豪宅里享盡了榮華富貴,卻在四五歲時被他父親以培養接班人為目的,送回破敗的老宅“窮養”。
于是,“接班人計劃”孕育而生。馬繼業的一舉一動甚至一顰一笑都被馬成鋼高價聘請的專家團隊無死角地監控著,他們盡力扶著幼苗長大,或是說“操控著他的人生”。
就這樣,馬繼業的生活中處處充滿“驚喜”:有外教“英語課文抽背式”的提問,有肉鋪老板“數學題式”的疑問,甚至還有“臥床十余年”的李奶奶“回光返照”打籃球。這些“驚喜”一遍又一遍地刺激著馬繼業的精神,也使他形成多疑的性格。
馬繼業的生活也并非都是柴米油鹽,他懂得如何面對金錢的誘惑,懂得做事要承擔后果,懂得“人在一無所有時的自尊心一文不值”。馬繼業逐漸成熟、堅強,在學習優異的同時懂得他人可能要大半輩子才能悟到的真理。這一切的灌輸似乎理所當然,讓他一生受益,但又有些操之過急。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馬成鋼夫婦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他們也是人,人總有過錯,總有疏忽的地方,好比馬成鋼說的“你其實也在操縱我們的人生”。
總體而言,馬繼業的成長道路還是一帆風順的,馬成鋼的孩子確實要“成鋼”了。但人生不可能一路高歌猛進,緊接著意外就來了。馬繼業竟在高考交白卷之后“潛入”馬成鋼的密室。他最終發現了所有的“秘密”。他恨這一切的不真實,恨“李奶奶”的情感欺騙,恨自己的一切都是被設計好的。于是,他砸掉“優秀員工墻”,“砸掉”了馬成鋼為他準備的一切,走向了更真實的世界。
什么是真實的世界?真實世界就是馬繼業掀開簾閘門后外面的一切,是可以感受冰涼的小溪流水,是和伙伴點燃篝火等待極光的時刻,是隨性自由的風。
馬繼業也是風,他想長跑,卻因馬成鋼的干涉而罷休。但他沖破一切枷鎖后終于懂得,原來一切都是“假”的,都被冠上“愛”的名義。他沒有知道自己是富豪的喜悅,或許他想要的只是一個真實的、幸福的家。
在片尾,馬繼業用高考705分的成績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考入體育大學。而馬繼業的哥哥馬大俊,是被馬氏夫婦認定已經“練廢”的“棄號”。他沒有獲得過家庭成員的肯定,沒有被當成“雞娃”(被家長要求不斷拼搏的孩子)的對象,也沒有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與馬繼業的人生軌跡幾乎相反。他一生都在證明自己“沒有那么無用”,而“狂刷”存在感。影片最后,馬大俊最終登上了雪山之巔,喊出“老馬,我不需要你看得起我了”,以人生的另一種意義解構“雞娃”。
或許我們的生活就該如此,家中有家人常在,身旁有友人愛人相伴,前方有征程,后面有為你叫好的人們。因為我們沒有套在脖上的那股繩,所以我們能夠迎風狂奔;因為我們沒有后顧之憂,所以我們能大膽追夢;因為我們有獨屬于自己的人生答案,所以我們能活出不被定義的精彩人生。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