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們身邊,總有人喜歡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詩化”,為自己創造許多傳奇。好像平淡的世俗生活容不下這些“大仙”,一定要吃大苦受大難,經歷曲折離奇才算閱盡人間。
這種自我詩化的目的就是自我神化。
因而,我想特別強調的是,這樣的精神取向,害苦了中國電影。
有些人一拍電影便要尋找傳奇,便要搞那么多悲歡離合、大喜大悲,好像只有這些東西才是電影該表現的。而面對復雜的現實社會時,他們又慌了手腳,迷迷糊糊拍了那么多幼稚的童話。
我想用電影去關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緩慢的時光流程中,感覺每個平淡生命的喜悅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條寧靜的長河”,讓我們好好體會吧。
北島在一篇散文中寫道:“人總是自以為經歷的風暴是唯一的,且自詡為風暴,想把下一代也吹得東搖西晃。”
最后他說:“下一代怎么個活法?這是他們自己要回答的問題。”
我不知道我們將會是怎么個活法,我們將拍什么樣的電影。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一個空洞的詞——我們是誰?
(張秋偉摘自音頻節目《電影,我只略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