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層,制定出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分層次進行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開展分層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教師要從課堂導入、知識講解、實驗操作、教學評價四個方面開展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化學課堂中有所收獲,不斷提升自身的化學素養和化學能力。
在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開展分層教學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課堂導入。通過課堂導入,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教師所設定的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打下基礎。因此,教師要注重課堂導入的設計。在實施分層教學時,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課堂導入,結合教材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設計不同難度和層次的導入語。
例如,在學習“電解質”時,教師可以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之后對“電解質”這一內容進行有效的設計。首先教師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論并能拓展延伸;中等程度的學生則要求他們理解掌握電解質概念和相關理論;基礎一般的學生要求他們能夠對電解質概念和相關理論有簡單了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目標,然后將目標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通過分層教學開展課堂導入,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為中來,教師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為其提供不同的導入語。通過分層教學開展課堂導入能夠讓學生對課堂知識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導入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相關視頻資料,然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有著怎樣的關系?兩者之間又有什么區別?”
(二)采用問題導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
在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導學的方式開展課堂導入,這樣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學習 “化學反應速率” 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通過實驗來探究這些因素的具體影響;對于中等程度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化學反應速率;而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則可以提問學生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是什么。通過問題導學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讓他們積極思考問題、主動參與課堂。通過問題導學,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果。
(三)利用小組合作,提高課堂效率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是不同的,如果教師對學生進行同一標準的教學,那么就會導致課堂效率降低,同時也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分組,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不同的問題進行分類討論,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例如,在學習“物質的分類”時,教師可以將班級分為A、B兩組。然后教師可以要求每一個小組成員共同討論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分工才能更好地完成這個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成績,就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在課堂知識講解中,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教師可以從基本知識入手,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教師要明確該知識點的學習目標,并要求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中所涉及的化學方程式以及電子轉移方向等基本知識。在學習“離子方程式”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該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分層教學,對于那些理論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在學習化學方程式時將電子轉移方向和氧化還原反應理論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而對于那些理論知識掌握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在學習化學反應原理時分別掌握電子轉移方向和氧化還原反應理論。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程度將“離子方程式”和“氧化還原反應”劃分為兩個層次進行教學。又如,在學習“鐵及其化合物”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個層次:A層次為掌握化學方程式基本書寫方法與離子方程式書寫方法;B層次為能夠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計算。通過這樣的分層教學模式,教師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中來。在課堂講解時,教師要將更多時間留給學生,并讓他們進行充分的討論。通過分組討論,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主觀能動性,將自己對知識點掌握程度、學習積極性等方面的情況告訴教師。在分組討論后,教師要根據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分組。
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化學實驗能夠讓學生獲得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所以在進行化學實驗時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讓他們能夠參與到實驗中來,使他們能在實驗中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
(一)學習目標分層
如果學生沒有達到學習目標,就會對教師的教學產生懷疑,甚至還會對教師產生抵觸情緒。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物質的分類”時,教師可以讓A層學生掌握物質的分類方法、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B層學生掌握物質的分類方法和化學性質。教師在制定學習目標時要根據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能力來制定,然后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通過努力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在學習“化學反應原理”時,教師可以讓A層學生掌握化學反應原理、化學反應速率和反應物轉化率;B層學生掌握化學反應原理、反應物轉化率。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困難,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制定不同程度的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有進步,從而提高化學教學效率。
(二)實驗活動分層
教師在進行高中化學實驗數學時,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來設計實驗方案,然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操作。教師在進行實驗活動分層教學時,要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實驗環境和條件,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實驗方案。例如,在學習“氯氣的實驗室制法”時,教師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來設計實驗方案,讓他們在實驗活動中能夠有不同層次的收獲。
總之,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和技能,還可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進行分層教學。例如,在學習“鹵素及其化合物”時,教師可以將A層學生分為兩個小組:甲組學生需要掌握鹵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應用,乙組學生需要掌握鹵素及其化合物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然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參與到實驗活動中來。
在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要經常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在學習“有機化合物”時,教師可以讓基礎一般的學生先進行基礎練習,然后再讓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一些綜合練習。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多為他們安排一些基礎練習,如讓他們對有機化合物進行分類。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獎勵機制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分層教學方式的應用,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化學課堂上有所收獲。
(一)制定分層評價的標準,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進步
教師要想真正有效地實施分層教學,必須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教學中有所收獲。在進行分層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先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制定出具體的評價標準。例如,在學習“化學平衡”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A、B兩個層次,然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目標,如評價A層學生是否掌握了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和其計算方法;評價B層學生是否了解了化學平衡移動原理。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化學課堂中有所收獲,還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二)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讓教師不斷地提升自己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要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了促進高中化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讓教師能夠在培訓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學校可以邀請一些優秀的專家進行培訓,讓教師能夠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通過有效的分層教學,能夠讓教師提升自己。如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從基礎題入手來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而對于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讓他們從綜合題入手來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分層教學是高中化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通過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進行合理分層,讓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在化學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在化學課堂上進行學習,并根據他們不同層次的需求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還應該為不同層次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讓他們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只有教師了解分層教學的重要性,積極運用分層教學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化學知識與技能的需求,才能讓高中化學課堂變得更加高效。在今后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讓分層教學真正地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