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于2022年1月正式發布,標志著我國初中物理教育教學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落實新課標的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物理學科的育人功能,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和積極探索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論述了在落實新課標背景下,賦能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豐富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模式、創設趣味情境、促進全面發展四個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以期為廣大初中物理教師提供一些有益借鑒和參考。
傳統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往往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師講、學生聽。隨著新課標的落實,教師要積極探索和豐富教學手段,特別是要充分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等先進教學手段,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一)用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新課導入是一節課的開篇,對整節課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想上好一節課,就必須注重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例如,在講授“聲現象”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視頻資料,讓學生仔細聆聽其中所描述的聲音現象,并對此進行討論和分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經驗回答:在同一環境中,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比較遠;在同一環境中,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比較快。通過這種情境導入新課,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二)用實驗啟發探究,突破教學難點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利用實驗進行教學既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又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理解得更加深刻。例如,在講授“機械運動”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些經典實驗:在一個透明玻璃杯里裝滿水,然后將一塊橡皮泥放在杯口讓其自由下落,當橡皮泥掉落在玻璃杯底部時,學生可以看到橡皮泥快速地從玻璃杯里彈起;在另一個透明玻璃杯中裝上半杯水,然后將一塊橡皮泥放進玻璃杯里讓其自由下落,當橡皮泥掉落在玻璃杯底部時,學生可以看到橡皮泥快速地從玻璃杯里彈起……通過這些經典實驗的演示和講解,可以讓學生對機械運動的概念和規律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有助于突破教學難點。
(三)用生活實例導入,培養學生能力
物理是一門與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從生活實例中引入相關知識,讓學生感受到物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在講授“浮力”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具體事例來引入浮力的概念:某一物體對水產生了一定的壓力,其重力就是該物體對水產生的浮力,并且該物體受到的重力大小等于該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又如,在講授“光現象”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具體事例來引入“光的反射”這一章內容:當我們把一束光投射到白墻上時,我們會發現影子的大小與光的角度、距離、面積等因素有關,當光射到墻時會發生反射現象,而當光射到白墻上不發生反射現象。通過介紹生活實例并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思考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再如,在講授“壓強”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地面上放一塊木板和一個乒乓球,哪個物體的壓強小?”通過這個問題導入新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放在首位,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思維品質。例如,在講授“物體的重心與運動方向”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驗課的形式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親身體驗。首先,教師可以準備一個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小盒子,將一張白紙裁成一半放置于盒子內。接著,教師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然后將一個乒乓球放于直線上,乒乓球就會一直保持在直線上。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拿起白紙觀察乒乓球的運動狀態和受力情況,從而明確物體的重心和運動方向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一)利用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要求初中物理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感悟物理知識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授“焦耳定律”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然后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社會上一些關于焦耳定律的案例,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分析案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又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自行車與汽車之間的不同之處,讓學生說出哪種車輛更耗油、更容易損壞等問題。接著,教師再向學生展示一些新聞報道,告訴學生如果將汽車換成自行車就會節省燃料、降低損耗。這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焦耳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如汽車的輪胎、自行車的車胎等都與其有著密切關系。
(二)設計科學問題,幫助學生解決疑惑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引導學生提出疑問、解決疑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抓住關鍵點,通過問題設計、科學引導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背后的科學道理。例如,在講授“浮力”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我們坐在地上是如何感受到浮力的?”“如果將我們所站的地面升高,我們是否也能感受到浮力?”通過問題引導、科學探究等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許多知識點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這些知識點也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知識來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探究,從而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首先,教師可以將一塊濕毛巾放于講臺上,然后將一張硬紙板放在濕毛巾上,并用尺子測量紙板和濕毛巾之間的距離。接著,教師再拿一枚雞蛋放在紙板上,然后用尺子測量雞蛋和紙板之間的距離。最后,教師讓學生根據上述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和欲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也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的活動,其核心目的是通過物理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實踐能力。為此,教師要善于從生活實際入手,運用各種有趣的實驗、實驗模型以及視頻等多種手段創設趣味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一)借助多媒體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多媒體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工具,它集聲音、圖像、視頻于一體,具有生動形象、直觀易懂的特點,非常符合物理教學的特點。
例如,在講授“聲音”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創設“水浪”“爆竹”等趣味情境活動,讓學生在邊看邊聽中了解聲音是如何傳播的。在學生了解了聲音是如何傳播的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做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聲音的知識?”通過這些有趣的情境活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得到了激發,都能主動參與到物理課堂教學中來。
(二)利用物理實驗創設趣味情境,促進學生知識掌握
物理知識涉及很多方面,但是最為基礎的知識點是有關“力”和“運動”的知識。這些知識雖然相對枯燥,但是在生活中卻非常常見,而且應用范圍也非常廣。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生活實際入手,充分利用身邊的物理實驗創設趣味情境,讓學生在做實驗、觀察現象的過程中感受和體驗物理知識的神奇之處。
例如,在講授“凸透鏡成像規律”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實驗:把三塊大小相同的小紙片分別夾在兩個凸透鏡之間,讓三塊小紙片緊貼在一起。然后讓學生將其分別固定在黑板上,通過觀察這三塊小紙片的成像情況來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這樣的趣味情境教學,可以使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來體驗和感受凸透鏡成像規律。
(三)借助視頻創設趣味情境,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初中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聯系非常密切。因此,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善于結合實際,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利用各種視頻資源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提高他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摩擦力”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手機、電腦等視頻資源創設趣味情境:當你想走出家門時,腳下的地面上有一層薄薄的“油”,而當你停下腳步后,地面上又恢復了原狀。這時你就會發現在這“油”和“地”之間存在著一個相互滑動的摩擦力,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探究摩擦力產生的原因。
在落實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要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讓學生不僅會學物理知識,還要會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觀和正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同時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調查、探究等方式來感受物理知識的價值和作用,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為后續的物理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讓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將教學重心放在學生身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讓學生學會在團隊中進行交流與溝通。例如,在教授“熱脹冷縮”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探究水的熱脹冷縮現象,并讓學生針對水的熱脹冷縮現象來進行討論,學生可以通過實驗觀察來了解水的熱脹冷縮現象,也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來感受水的熱脹冷縮現象。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實驗,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和重要性。在開展實驗活動時,教師可以先布置小組任務,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要在活動過程中觀察每個小組的表現情況,及時對表現優秀的小組進行表揚和鼓勵。
(二)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價值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價值教育,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了解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和實際意義。例如,在講授“能量”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來激發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如使用充電寶給手機充電時,充電寶中的電能轉移到手機電池中,實現了能量的傳遞;水力發電站利用水從高處流下的勢能轉化為電能,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又如,在講授“壓強”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讓學生了解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從而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觀察和思考。總之,教師要通過對物理知識的價值進行教育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和熱情。
從本質上來講,落實新課標,賦能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是為了實現新課標所要求的“課程目標”。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新課標和教材,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教學目標,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讓他們在體驗物理學科魅力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科學思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教師也要在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綜合素養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賦能初中物理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