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心臟是一臺精密的泵,它通過強有力的收縮和舒張,將血液泵送到全身。但當冠狀動脈突然堵塞,心臟的某個部分就會像被切斷了電源的機器,開始失去動力和功能,導致血流受阻,使心肌細胞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如果心肌細胞的缺氧狀態在短時間內不能得到糾正,心臟就會試圖通過增加心率和血壓來補償;如果血流不能及時恢復,心肌細胞將開始死亡,形成壞死區域,引發胸痛、呼吸困難、出汗、頭暈等癥狀。
可以說,胸骨后或心前區疼痛是心梗最典型的癥狀。一般情況下,心肌梗死的胸痛伴有持續性、壓迫性或燒灼感,疼痛可能放射到左臂、左肩、下頜或背部,程度稍重,會持續數分鐘乃至數小時不等,也可能持續數天。相較之下,非心肌梗死所致的胸痛持續時間通常較短,且疼痛感稍輕。對于存在吸煙、肥胖、缺乏運動、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心肌梗死風險因素者,如出現胸痛癥狀,應該考慮到心肌梗死的可能,即刻就醫展開進一步的醫學檢查。心電圖、心肌酶譜、超聲心動圖等檢查能夠幫助醫生判斷胸痛的原因,且明確是否存在心肌梗死。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胸痛為心肌梗死最常見的癥狀,但大約60%的心肌梗死患者可能沒有胸痛表現,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可能表現出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等癥狀,容易誤認為是胃病;部分患者可能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甚至出現氣促,這些癥狀極易被誤認為是呼吸系統疾病;部分患者伴有頭暈、頭痛、意識模糊,甚至短暫意識喪失;部分患者除了胸痛,還伴有牙痛、下頜疼痛、肩膀疼痛、頸部疼痛或上臂疼痛。心梗是一種需要立即醫療干預的緊急情況。如果你或你周圍的人出現上述任何癥狀,請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并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對于高風險人群,做好以下幾點,可以降低心梗的發生風險——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低鹽低脂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保持睡眠充足等,有利于降低高血壓、血脂異常和高血糖等危險因素的發生風險,進而減少心肌梗死發病率。
(2)定期體檢:定期體檢能夠及時發現且控制危險因素。同時,可經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明確心臟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心臟問題。
(3)遵醫囑服藥。針對已患上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而言,遵醫囑服藥是預防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之一。
(4)掌握心肌梗死的急救方法:一旦突發心肌梗死,牢記兩個“120”: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把握黃金救治120分鐘。急性心梗的最佳救治時間為發病后的2小時,俗稱“黃金120分鐘”,若能在120分鐘內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復心肌的血液供應,絕大多數心肌可以免于壞死。在等待救護車的過程中,患者需平躺休息,以減輕心臟負擔;如果隨身攜帶了硝酸甘油,可以立即舌下含服或嚼服;若出現心臟驟停,周邊人需盡早為其開展心肺復蘇。
總之,心肌梗死是一種緊急情況,及時識別和處理對于挽救生命至關重要。了解心肌梗死的胸痛特征,并在關鍵時刻采取正確行動,可以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