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不愈,即咳嗽持續時間較長(通常超過8周),可能是多種疾病的表現,常見于以下幾類——
肺部疾病:包括肺結核、肺癌、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這些疾病導致肺部結構受損,氣道分泌物增多,刺激咳嗽感受器,引發持續性咳嗽。其中,肺癌引發的咳嗽多為刺激性嗆咳,還會伴有咯血的癥狀。
心臟疾病:心功能不全時,由于肺淤血、肺水腫,肺泡及支氣管內漿液性或血性分泌物滲出,刺激氣管黏膜,導致咳嗽。此類咳嗽常伴有胸悶、氣短等癥狀。
過敏性疾病:過敏性咳嗽、變異性哮喘等,由于氣道對過敏原的高反應性,即使少量刺激也會引起強烈咳嗽。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鼻腔、鼻竇疾病導致的鼻后滴流,鼻腔分泌物向后刺激氣道,引起反復咳嗽。
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至食管,通過迷走神經反射引起咳嗽,尤其在平臥或進食后更為明顯。
藥物因素:某些藥物,如ACEI類降壓藥(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可能引起咳嗽作為副作用。
出現久咳不愈的情況,應及時就醫,通過一系列檢查明確病因,以便接受針對性的治療。排查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病史詢問與體格檢查:醫生首先會詢問患者的咳嗽癥狀、持續時間、伴隨癥狀(如咳痰、胸悶、氣短等)及既往病史,同時進行體格檢查,觀察患者的呼吸、心率等體征。
影像學檢查:胸部X光片或CT是常用的檢查手段,能夠直觀地觀察肺部情況,排除肺炎、結核、腫瘤等病變。對于疑似哮喘的患者,可進行肺功能檢查及支氣管激發試驗。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檢查有助于判斷是否存在感染或貧血;痰培養可明確病原體種類;血清學檢查可輔助診斷過敏性疾病。
專科檢查:針對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可進行耳鼻喉科檢查;對于疑似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可進行胃鏡或食道pH值監測。
診斷性治療:在病因未明的情況下,醫生可能會采取診斷性治療的方法,如給予抗過敏藥物、支氣管擴張劑等,觀察癥狀是否緩解,以輔助診斷。
針對不同病因的久咳不愈,治療策略也有所不同,比如,對于肺部感染,會根據病原體種類選擇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如果是心功能不全引發的咳嗽,可接受強心、利尿、擴血管治療,以改善肺淤血、肺水腫;對于過敏性咳嗽,則以使用抗過敏藥物、吸入性糖皮質激素為主,以控制氣道炎癥,減輕咳嗽癥狀,同時患者要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對于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則應該治療鼻腔、鼻竇疾病,以減少鼻后滴流;胃食管反流患者則要調整飲食習慣,使用抑酸藥物、胃黏膜保護劑等進行治療;若為藥物因素,則需更換引起咳嗽的藥物,在醫生指導下改用其他類型藥物。
總之,久咳不愈可能涉及多種疾病,需要患者及時就醫,通過全面系統的檢查明確病因,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避免接觸不良環境,也有助于預防咳嗽的發生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