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體檢結束,小王收到厚厚一沓體檢報告,不得不說現在的體檢是越來越詳盡了。除了常規檢查,還包括腫瘤指標、消化道內鏡、營養分析和心理健康等項目,相當豐富。不過作為一個正當三十出頭、作息規律還定期鍛煉、深諳保健之道的90后,小王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是超級有自信的。然而當她看到報告上寫著“結直腸黑變病”和旁邊附的像煙囪一樣黑的腸道圖像時,徹底蒙了。結直腸黑變病究竟是個什么病?我怎么就得病了呢?我還有得救嗎?滿懷焦慮的小王找到醫生,連珠炮一般開始發問。醫生仔細問詢了小王平時的飲食習慣,尤其是得知了小王平時長期服用酵素作為保健,對她進行了系統的解釋。
結直腸黑變病,顧名思義是腸黏膜的細胞包含色素,肉眼看來腸壁發黑,深淺不一,嚴重的如煙囪一般。結直腸黑變的患者除了原有的便秘或腹瀉之外,一般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少部分會出現腹脹、下腹隱痛、食欲欠佳,大部分都是在體檢中才能發現病情,所以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影響并不大。針對這一疾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不過這種病理變化通常是可逆的,就是說即使不加干預,只要去除病因,不再積蓄新的色素,原有的色素也會被身體慢慢代謝掉。至于對人體的長遠影響或損害,尚沒有明確的結論,所以就目前醫學界的認識來看,這個疾病的預后還是挺好的,我們沒有必要太過于擔心。
那么腸道的色素從何而來呢?結直腸黑變病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口服蒽醌類瀉藥。蒽醌類藥物主要有大黃、 蘆薈、番瀉葉、決明子等,它們對腸黏膜的刺激,可以導致腸黏膜上皮細胞的凋亡破碎,產生色素,負責人體免疫的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包含色素的凋亡小體,并游走到黏膜的固有層內。隨著藥物應用劑量的增大,應用時間的延長,含有色素的巨噬細胞不斷聚集,最終形成了結直腸黑變病。除了這些成分明確的產品,市場上添加蒽醌類藥物的保健品更是多種多樣,它們披著排毒養顏的美麗外衣,履行著清腸導瀉的基本職能。這類含蒽醌類瀉藥的產品因為不能被普通消費者識別,從而堂而皇之地進入保健人士的購買清單,某些酵素產品就是屬于這一類的。
要注意的是,酵素和“酵素產品”是不能等同的。酵素二字是日漢字,是日本對酶的稱呼,是一種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酵素基本可以分成4類:益生酵素、強化酵素、生態酵素和環保酵素。其中益生酵素和強化酵素確實是有保健作用的。而現在市場上被稱作酵素的保健品,即酵素產品,大多并不是單純的酵素,而是指具有某些保健功能的植物發酵制品,是由各種植物、動物機體組織等為原料,經酵母和霉菌等多種微生物發酵而成的半成品,經過濾濃縮,加入蜂蜜、低聚糖、維生素等輔料制成成品。濾渣則經干燥粉碎,添加輔料后裝入膠囊或壓成片劑出售。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必須去買酵素產品的話,液體酵素會更好一些。
那為什么很多人服食酵素會出現結直腸黑變病呢?在酵素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如果原料里含有清熱瀉火的中草藥,如大黃、番瀉葉、蘆薈、決明子、虎杖、何首烏、火麻仁等,或者在半成品里添加了這些中藥的提取物等,都有可能出現清腸導瀉的作用,這跟消費者直接服食蒽醌類的瀉藥并沒有本質的區別。這些違規添加的商品經常通過網絡渠道出售,消費者購買的時候要注意甄別。
小王聽完恍然大悟,原來酵素不是可以隨便買來吃的,必須從正規藥店購買,而且要注意看清楚配方成分表,以免落入商家的圈套,反增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