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注重語言技能的培養,更要關注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不僅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學習內容,還能加深他們對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通過在閱讀材料中巧妙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這樣的教學措施不僅順應了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勢,也符合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需求。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以期為小學英語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 閱讀教學 中國傳統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8.016
一、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價值
1.豐富閱讀教學內容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不僅可以極大地豐富閱讀教學內容,還能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知識視野和文化背景。首先,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閱讀教學材料中,能夠使得原本單一的英文文本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比如,在英語閱讀材料中加入中國的傳統節日、歷史人物、神話故事等元素,可以激發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興趣。學生們在閱讀這些富有文化內涵的材料時,不僅能夠鍛煉英語閱讀能力,還能同時了解和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
其次,通過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可以更好地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英文材料,幫助他們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價值觀。比如,通過閱讀關于孔子的故事,學生可以了解到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如仁、義、禮、智、信等;通過閱讀關于傳統節日的描述,學生可以了解到春節、中秋節等節日的習俗和意義。這樣的教學內容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還能培養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
此外,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隨著全球化的加速發展,跨文化交流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通過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西文化的差異和相似之處,從而在未來的跨文化交流中更加自信。
2.拓寬學生的人文視野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故事和成語,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將這些元素融入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為廣闊的知識領域,從而拓寬他們的人文視野。比如,通過閱讀“愚公移山”“刻舟求劍”等傳統故事,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堅韌不拔、靈活變通等精神品質,還能對古代中國的社會風貌和人民的生活狀態形成更直觀的了解。
同時,傳統文化故事和成語的學習,有助于學生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語言表達形式。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語言表達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通過學習和比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生可以更加敏銳地捕捉到不同文化間的細微差別,從而在未來的跨文化交流中避免誤解和沖突。例如,通過學習中國的成語,學生可以了解到中文表達方式的獨特之處,如含蓄、寓意深遠等,這與西方直接、明了的表達方式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外,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學生可以形成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態。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種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跨文化交流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學生可以學會欣賞不同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自如游走。
3.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在閱讀教學中精心選擇能夠體現中國文化精髓的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中國古代的經典故事、詩詞歌賦,也可以是介紹中國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的內容。當學生在閱讀這些材料時,他們不僅能夠提升英語閱讀能力,更能在字里行間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哲學思想。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內涵,能夠讓他們理解中國文化中的孝道、禮儀、和諧等核心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現代社會所推崇的道德準則。當學生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文化是如此寶貴和獨特時,他們的文化自信心自然會得到提升。
此外,通過對比中西文化,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適時地引入西方文化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獨特之處。這種對比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辨識能力,還能幫助他們更加珍視自己的文化。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具體措施
1.精選閱讀材料
在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精選閱讀材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選擇包含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英語閱讀材料,不僅能讓學生在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同時,了解和欣賞自己的文化,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動力。
為了實施這一措施,教師需要精心挑選適合不同年級和英語水平的學生的閱讀材料。對于低年級或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圖文并茂的繪本或短文,如介紹中國傳統節日、中國美食、十二生肖等內容的英文讀物。這些材料通常以生動的圖片和簡潔的文字呈現,易于理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Chinese New Year》這樣的繪本,通過描繪春節的習俗和家庭活動,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溫馨與喜慶。
對于中高年級或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則可以選擇一些更具深度和廣度的閱讀材料,如中國的神話故事、歷史人物傳記、古典名著的英文節選等。這些材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引導他們深入思考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以《Journey to the West》為例,這部中國古典名著的英文版本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領略到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奇幻色彩,同時也能形成勇敢、正義等品質。
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閱讀難度。對于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閱讀材料的難度,通過簡化語言、增加圖片輔助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而對于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則可以選擇更具挑戰性的閱讀材料,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
除了選擇包含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英語閱讀材料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尋找和閱讀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英文書籍或文章,以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定期組織閱讀分享會或文化討論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深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2.創新教學方式方法
在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側重于單一的文本解讀,而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則需要更加生動、直觀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加深他們的理解。
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創新方式。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資源來展示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的鞭炮齊鳴、舞獅表演,端午節的龍舟競賽,中秋節的賞月習俗等。這些視頻資源能夠直觀地呈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豐富元素,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圖片資源,展示中國的傳統服飾、古建筑、書法藝術等,從而讓學生在視覺上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除了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利用,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各種互動活動,以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角色扮演是一種極富趣味性和參與感的教學方式。比如,在學習有關中國古代歷史故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歷史人物,通過模擬對話和表演,重現歷史場景。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故事中的情節和人物關系,還能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此外,小組討論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話題,如“中國傳統節日的意義”“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經典形象”,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們可以各抒己見,分享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和感受,同時也能從其他同學的觀點中獲得新的認識和啟發。
3.結合生活實際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生活實際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元素,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還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在生活中,傳統文化元素無處不在,節日習俗、傳統手工藝等都是非常好的教學資源。例如,在春節期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周圍的節日氛圍,了解春節的習俗,如貼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等。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用英語來描述這些習俗,如“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people often stick couplets on their doors to welcome the new year and ward off evil spirits.”(春節期間,人們經常在門上貼春聯,以迎接新年并驅邪避害。)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還能加深他們對春節習俗的理解。
除了節日習俗,傳統手工藝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在學習有關剪紙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邀請剪紙藝人來校進行示范教學,或者組織學生親手制作剪紙作品。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英語來描述剪紙的步驟和技巧,如“First,we need to fold the paper into a certain shape,and then cut along the designed lines carefully.”(首先,我們需要把紙折成一定的形狀,然后沿著設計好的線條仔細剪裁。)這樣的活動不僅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還能在實踐中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
此外,鼓勵學生將所學傳統文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學習了有關中國茶文化的知識后,教師可以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回家后為家人泡一杯中國茶,并用英語向家人介紹茶的種類、泡茶的方法和品茶的禮儀等。這樣的任務不僅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還能增強他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4.教師角色與提升專業素養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文化的引導者,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首先,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這不僅要求教師掌握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還要求他們能夠深刻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并將其與英語閱讀材料相結合。例如,在講解關于中國傳統節日的英語閱讀材料時,如果教師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習俗和文化意義有深入的了解,就能更生動地解釋文章中的文化背景,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
此外,教師還應具備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這也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化的加速,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在這一背景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中西文化差異,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例如,在教授描述中西餐桌禮儀差異的英語閱讀材料時,教師可以通過對比中西方的餐具使用、就餐順序、言談舉止等方面的差異,引導學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為習慣。
三、實際案例分析
以遼寧省實驗學校小學部為例,在三、四、五年級的循環教學中,該校英語教師們精心挑選了富含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英文閱讀材料,如介紹中國傳統節日、中國神話傳說、中華美食等內容的英文文章。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們不僅講解文章中的語言知識點,還著重引導學生理解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例如,在介紹春節的英文閱讀材料中,教師們會詳細講解春節的歷史淵源、傳統習俗以及春節在中國人心中的特殊意義,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
這種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在該校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效。首先,它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傳統的英語閱讀材料往往以西方文化為中心,而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閱讀材料則讓學生感到親切和熟悉,從而更加愿意投入到學習中。其次,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通過學習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英文文章,學生們不僅能夠提升英語水平,還能夠學會如何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文化,為未來的國際交流打下基礎。
此外,遼寧省實驗學校小學部的英語教師們還注重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他們鼓勵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語言學習材料,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家國情懷。通過實施一系列具體的教學措施,如精選閱讀材料、創新教學方式、結合生活實際等,能夠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更加了解和熱愛自己的文化。然而,教學的探索永無止境,未來仍需不斷深化和完善這一教學理念,尋找更多有效的融合方式,讓學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既能熟練掌握英語,又不失對本土文化的堅守與傳承。希望本文能為小學英語教育帶來新的啟示,共同推動英語教學與傳統文化傳承的有機結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周敏《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探究》,《中學生英語》2024年第4期。
[2] 吳心予《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淺談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融入策略》,《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年第12期。
[3] 吳雪蓮《試析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策略》,《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10期。
[4] 李大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初探》,《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23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