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兒游戲化藝術教育中,巧妙地滲透傳統文化元素,能夠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培養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在幼兒游戲化藝術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然后探討了在幼兒游戲化藝術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和方法,旨在培養幼兒的素養,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同時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游戲化 藝術教育 滲透 傳統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8.054
幼兒階段是塑造個體人格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而游戲化藝術教育作為一種富有創造性和趣味性的教育方式,在幼兒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幼兒游戲化藝術教育中,不僅可以豐富教育內容,還能為幼兒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本文將結合自己的實踐,談以下幾點做法和認識,以期為幼兒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幼兒游戲化藝術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一)增強幼兒教育的趣味性,豐富幼兒教育內容
幼兒教育的教學對象是一些年紀比較小,認知發展水平還不健全的幼兒。在幼兒教育中,如果教師給幼兒講解大量的理論知識,會讓幼兒難以理解,甚至產生枯燥乏味之感。對于幼兒來說,課程教學的趣味性才是最重要的,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幼兒游戲化藝術教育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可以使幼兒教育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學習的參與度。同時,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元素,如音樂、舞蹈、繪畫、手工藝等,可以為幼兒教育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通過滲透傳統文化,能夠很好地拓寬幼兒的藝術視野,培養幼兒的藝術興趣,提高幼兒游戲化藝術教育的實際效果。
(二)培養幼兒的文化自信,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
在幼兒階段,培養孩子的文化自信心和認同感尤為重要。傳統游戲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讓幼兒通過參與和體驗來了解傳統文化,幫助幼兒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文化根源,培養幼兒的民族文化自信心,讓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文化傳統,增強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藝術美,如傳統繪畫、音樂、舞蹈、剪紙、泥塑等,指導幼兒接觸和欣賞這些藝術形式,可以培養幼兒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提升幼兒的審美素養和動手能力。此外,傳統文化中包含許多寓言、故事和傳說,這些故事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教育意義,可以幫助幼兒理解生活中的道理,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和道德素養的提高。
(三)有利于促進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許多的傳統藝術文化形式消失了。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育領域中,特別是滲透到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能夠促進幼兒對傳統文化的了解,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更有利于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為傳統文化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幼兒游戲化藝術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重視環境布置,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在幼兒園游戲化藝術教育中,環境布置是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幼兒園環境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元素,如布置傳統風格的裝飾、展示傳統藝術品等,讓幼兒能夠在日常活動中不斷接觸到傳統文化,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1.精心布置主題墻
在幼兒園游戲化藝術教育中,布置與傳統文化的相關的主題墻,可以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接觸和了解傳統文化,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心和愛國情懷。同時也可以豐富幼兒園的藝術教育內容,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在幼兒園的環境布置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育內容和節日等因素,以中國傳統節日、民間藝術、傳統文化故事、傳統手工藝等為主題來設計主題墻的墻面,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接觸到傳統文化的元素。
以《西游記》《紅樓夢》等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為例,可以根據這些故事的內容和意義,設計相應的主題墻。可以設計一個《西游記》主題墻,展示師徒四人的形象和故事情節,讓孩子們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又如在中國春節時,可以設計一個紅色的主題墻,上面貼上包括福字、對聯等中國特色的元素,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氛圍,讓孩子們了解春節的特點和意義。
2.對區角進行精心布置
在幼兒園內的各個區角設置相應的傳統文化元素,擺放傳統的道具或物品。在閱讀區放置有關傳統故事的圖書、畫冊等;在美工區提供傳統的手工藝材料和工具,如剪紙、刺繡、燈籠、中國結、扇子、毛筆、墨汁等;在音樂區放置傳統的樂器和音樂資料,如二胡、笛子、古箏等。這樣不僅能夠裝飾環境,還能夠讓幼兒感受到傳統藝術的魅力,幫助幼兒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讓幼兒學會尊重傳統文化,珍惜文化遺產,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貢獻。
(二)選擇合適的傳統文化元素,精心設計游戲化藝術教育活動方式
在幼兒游戲化藝術教育中,選擇合適的傳統文化元素是關鍵。這些元素可以是傳統的故事、民間傳說、傳統節日、傳統音樂、傳統手工藝等。這些傳統文化元素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形式多樣,能夠滿足不同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由此可見,在教學中,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篩選,選擇適合幼兒年齡段和理解能力的文化元素。同時,在幼兒游戲化藝術教育中,教育方式的選擇對于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具有重要影響。傳統的教育方式往往過于單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難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參與熱情。因此,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學情,精選傳統藝術內容,構建游戲化課程,精心設計豐富的游戲化藝術教育活動,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以下方式的游戲化藝術教育活動:
1.創意手工活動。教師可以設計如剪紙、泥塑、糖畫等創意手工活動,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激發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
2.故事角色扮演游戲。教師可以選取一些經典的民間故事或歷史事件,讓孩子們扮演其中的角色,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歷史人物和故事情節。同時,這樣的游戲方式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表演能力和想象力。
3.傳統音樂舞蹈欣賞。選取一些經典的民間音樂和舞蹈,讓幼兒欣賞并模仿表演,指導幼兒在游戲中主動探索和發現傳統文化的元素。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藝術素養,還能讓他們感受到傳統藝術的韻味。
4.傳統節日主題活動。利用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設計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幼兒穿上漢服、唐裝等傳統的服飾參與到這些主題游戲活動中去,幫助孩子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有關傳統節日的習俗和文化內涵。
5.民間藝術文化展覽。組織一些民間藝術作品的展覽,讓幼兒近距離欣賞傳統藝術作品,了解其制作工藝和歷史文化背景,這樣可以拓寬幼兒的視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6.民間文學欣賞與朗誦。選取一些經典的民間故事、兒歌等文學作品,讓孩子們欣賞并朗誦。通過文學作品的朗誦,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韻律和語言之美。
7.傳統體育游戲。引入一些傳統的體育游戲,如踢毽子、跳皮筋等,讓幼兒在游戲中鍛煉身體,同時感受到傳統體育游戲的樂趣。
設計以上的活動,把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游戲活動中,不僅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還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這樣的活動也有助于提升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認同感。
(三)恰當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增強游戲化體驗
在幼兒游戲化藝術教育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把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與游戲化藝術教育相結合,能夠有效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孩子們的游戲化體驗,讓幼兒在愉快的學習中了解有關傳統文化知識,更加深入地體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1.利用多媒體資源
在教學中,通過展示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圖片、視頻、音頻等,向幼兒展示傳統的手工藝品、繪畫、音樂、舞蹈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讓孩子們直觀地了解這些傳統藝術形式的特點,在游戲中感受傳統文化的藝術美,激發他們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指導孩子們欣賞傳統文化的魅力。
例如,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瓶、壺、盤、碗等陶瓷制品,指導學生欣賞各種造型的陶瓷制品,讓學生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審美風尚和文化特色,也讓學生了解到中國陶瓷工藝的歷史,陶瓷制品憑著獨特的造型、細膩的質地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聞名于世。又如,運用多媒體把刺繡的有關知識和作品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蘇繡、湘繡、蜀繡等不同流派的特點和歷史背景,讓學生認識到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刺繡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從最初的服飾裝飾逐漸拓展到家居裝飾、藝術品等多個領域。
2.運用互動式教育軟件
在教學中,教師要恰當運用互動式教育軟件,如APP、小游戲等,指導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例如,可以設計一款以《西游記》這一傳統文化故事為背景的冒險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扮演唐僧、孫悟空、沙僧、豬八戒等角色,完成任務,讓孩子們在游戲中了解故事情節、民風民俗和文化內涵。
3.利用數字化教學平臺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教學平臺,如在線教育平臺、幼兒園管理系統等,實現傳統文化的數字化教學。例如,可以開設在線的傳統節日文化課程,讓幼兒通過互聯網學習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課程,了解每個節日獨特的歷史背景、習俗和傳說故事。在課程設計時,我們可以結合游戲化教育的理念,把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各種有趣的游戲和互動活動中,比如,設計一些角色扮演游戲,讓孩子們扮演古代的人物,體驗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的習俗和儀式。還可以設計一些拼圖游戲、識字游戲、尋寶游戲等,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和了解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
4.開展模擬體驗活動
在教學中,通過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模擬傳統文化的場景和活動,讓幼兒身臨其境地感受古代的生活場景、建筑風格、藝術表演等。例如,運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一個三維的古代集市廟會場景,讓孩子們戴上VR眼鏡就能“穿越”到古代,和那時候的人們一起逛集市、參加廟會活動。在這個虛擬的集市里,我們可以設置各種攤位,比如賣糖葫蘆、糖人、小玩具的攤位,還有表演雜耍、戲曲的戲臺。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想要體驗的攤位或活動,比如嘗試制作糖人,或者看一場精彩的雜耍表演。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游戲中了解傳統商貿、民俗文化等內容,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代文化,培養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
(四)加強家園合作,拓展游戲化藝術教育空間
在幼兒游戲化藝術教育中,開展家庭與幼兒園合作活動是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家園合作,我們可以有效拓展游戲化藝術教育的空間,讓孩子們在家庭和學校兩個環境中都能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教育,這樣可以促進幼兒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同時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1.舉辦家長講座
在平時的幼兒園工作中,可以邀請傳統文化專家或民間藝人到幼兒園為家長開設講座,激發家長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家長對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和方式。這樣促進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的溝通和協作,提高家長對幼兒教育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共同為幼兒的成長提供支持和幫助。
2.組織親子活動
幼兒園可以組織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幼兒一起參與傳統文化的體驗和傳承活動。例如,舉辦親子手工藝品制作、親子閱讀等活動,讓幼兒在家長的陪伴下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可以組織家長和幼兒一起參與傳統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的創作和表演,共同探索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此外,還要鼓勵家長參與幼兒園的志愿者活動,與幼兒一起策劃和組織傳統文化主題的活動。
3.布置家庭作業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重要場所,也是游戲化藝術教育的重要延伸。我們要鼓勵家長充分利用家庭資源,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傳統文化體驗和學習機會。我們可以布置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家庭作業,讓幼兒在家中也能學習傳統文化。例如,讓家長帶領孩子參觀博物館、藝術館等文化場所,和孩子一起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還可以讓幼兒在家中觀察傳統建筑、學習傳統禮儀等,然后與家長一起完成作業。這樣能夠讓幼兒接觸到更多的傳統文化元素,豐富幼兒的藝術教育內容,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也可以幫助幼兒了解和認同自己的文化,培養孩子們的文化意識和民族自豪感。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幼兒還能更好地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幫助幼兒樹立文化自信。
綜上所述,通過在幼兒游戲化藝術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我們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還能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注入新的活力。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幼兒創造一個充滿傳統文化氣息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提升孩子們的藝術修養和文化素養,促進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石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價值和策略》,《甘肅教育》2023年第9期。
[2] 王曉芳《淺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幼兒教育的結合》,《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8期。
[3] 宋樂《嶺南文化融入幼兒教育活動的實踐研究——以嶺南木偶戲為例》,《現代職業教育》202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