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是在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意志品格、良好習慣和健康個性等心理品質方面的要求和培養。作為班主任,更要在班級管理中通過語文教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健康、茁壯成長。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結合語文教學目標,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思想認識。教師的教育思想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至關重要。教師要突破傳統教學思維,與時俱進,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語文教學的目標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
新課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目標在“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大領域的不同學段中都體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如第二學段的課程目標中,閱讀與鑒賞領域提出要“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表達與交流領域提出要“樂于用口頭、書面的方式與人交流溝通,愿意與他人分享,增強表達的自信心”。這就要求在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中有機滲透心理教育,而不是脫離教學,外在地強加某一目標。
四年級下冊《巨人的花園》改編自《自私的巨人》,故事本身就貫穿著巨人“自私、冷酷”這一線索。課文前后對比鮮明:當巨人孤獨、寂寞、冷酷時,即使是春天花園里也依舊寒風凜冽、冰雪覆蓋;當巨人醒悟并接納了孩子們,把花園與孩子們分享后,花園重新變回鮮花盛開、生機勃勃。基于此,本課教學目標的設定必然有一條是感受“寬容,給予是一種快樂”。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質疑“巨人為什么這樣自私、冷酷”,學生積極思考并展開討論。我相機出示了巨人離家七年拜訪朋友,并把他所有想說的話都對朋友講了一遍的情節。孩子們聽后瞬間陷入了沉思,隨后才紛紛舉手發表看法:一定是巨人太孤獨了,所以他的心變冷了;說不定巨人太缺朋友,所以導致他不會交朋友;巨人還沒有學會與人分享……
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我又引導學生一起想象孩子們和巨人一起在花園中玩耍的情景。在孩子們的想象與表達中,巨人不僅與孩子們分享了美麗的花園,更分享了自己的一切。孩子們在巨人肩膀上攀爬,在巨人胳膊上蕩秋千,在巨人胡子里捉迷藏……
“寬容,給予是一種快樂”。這一教學目標達成的過程,既是對單元語文要素“體會人物真、善、美的形象”的細化,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時機。尤其是結合教學目標自然而然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易于讓學生接受。
(二)通過情境創設,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心理環境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強調:要開展生命教育,增強學生尊重生命和珍愛生命的意識。《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亦強調: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增強課程思想性。良好的心理環境對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著深遠的影響,也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平等、民主、親切、信任、熱情的態度對待學生,教師的語言應生動、形象、幽默、充滿激情。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中有很多與生命教育相關的內容,如《荷花》《美麗的小興安嶺》《麻雀》《黃繼光》等。從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等方面分別指向生命的長度、寬度與高度,最終指向個體人格的健全發展。
我在教學《麻雀》時,設計了“捕捉生活中那動人的一瞬”的情境任務。學生通過讀、畫找到了描寫老麻雀的句子,圈出令自己感動的印象深刻的詞語,并互相交流感受。學生通過自讀、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讀懂了老麻雀為救小麻雀不怕犧牲自己生命的英勇無畏,感受了母愛的偉大,更體會到生命的可貴。
在進行習作教學“我的‘自畫像’”時,我先以有趣的謎語帶學生走進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更是巧借鏡子為道具,讓孩子們照一照,找準自己的特點說一說。互評階段,孩子們重新組合小組,共同修改習作。愉悅的氛圍,自信的表達,伙伴的鼓勵,讓孩子們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我。
(三)創造教育契機,靈活選擇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我們常說:教無定法。同樣,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沒有固定方法。從教學設計取向看,在語文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學生的人格塑造,為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可以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也可以加強心理訓練;從滲透形式上看,可以有分散式與集中式、集體式與個別式、討論式與寫作式等方法。
教育的契機需要語文教師提前構思與搭建,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合理選擇教育的方法。再如在教學《巨人的花園》一課時,出于對孩子們可能受到一些網絡游戲中的暴力場景的影響的擔憂,在讀到巨人立起的布告牌“禁止入內,違者重懲”時,我引導孩子們想象可能是怎樣的重懲。當時有一個孩子說:“把入內者踩死!”另一個孩子即刻附和:“對,巨人那么大,那么強壯,用兩根手指就能把小孩子捏死。”我沒有立即指責這兩個學生,而是先肯定了他們倆的想象符合此時巨人的冷酷與自私的特點。然后我從童話這一主題出發,讓孩子們思考幾個問題:“童話一般是什么人讀?童話故事里除了極其壞的惡龍、妖怪等,把誰處死的情節常見嗎?你希望讀到怎樣的童話?”聽到這樣的提問,孩子們自動要求修改剛才的說法,變成“巨人吹了一口氣,變成一陣風,把孩子們吹到了圍墻外面”。我提問的原因是——千萬不能讓愛讀童話的孩子們從小學習暴力和血腥的內容!于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就這樣伴隨著對童話故事的想象被我把握住了。
(四)留心課堂生成,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
語文課堂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不能全靠教師提前預設。有時候,課堂上隨機的生成,同樣會幫我們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
還以習作教學“我的‘自畫像’”為例。學生以鏡子為道具,找準自己的外貌特點之后,有互相交流的環節。學生小任說道:“你們看,全班誰最丑?當然是我!三角小眼,大厚嘴唇,皮膚跟礦上產的煤炭一個樣!”他短短的發言,語言幽默,特點突出,引得同學拍手大笑。這是一個陽光開朗的小男生,愛運動,愛勞動。他的發言,深深吸引了我。班上同學不是個個都相貌堂堂,那些對自己外貌長相不太自信的同學,不一定都能如小任同學一樣,以幽默自嘲的語氣來講述自己的特點,甚至他們會自卑地刻意回避一些方面。
師:小任同學,你的發言真有趣。你喜歡這樣的自己嗎?
小任:喜歡啊!我長得像我媽媽,就是沒有媽媽皮膚白。我媽能干又善良,我愿意長得像我媽。
師:你的話太暖心了,我要替你媽媽抱抱你!(走上前擁抱孩子)聽你這么一說,我一下子想到我自己。其實我的眼睛也不大,個頭也不高,但是完全沒有影響我每天開開心心地和你們一起學習。
師:還有誰可以像小任同學一樣大膽地介紹自己?
生1:我長得很胖,腦袋圓,肚子圓,體重都快一百三了!但是別看我胖,我也壯啊!開學搬新書,挪動大講桌,我都是種DxkhD9NMUonU2qymX1zqQnpUPML4yrvU83a8zKf4VGA=子選手,連我爺爺買的二十斤的大米都是我一口氣扛上樓的!
生2:我是班級路隊里最前面的一員,從一年級到現在都是。以前我特別在意別人老把我當成低年級的小同學,不過,現在聽了小任那么一說,我覺得我矮,站路隊最前面也不錯呢!我能指揮大家的站位,還能用標準的廣播操動作給大家作示范,真開心!
……
教師很好地把握住課堂,隨機生成教育點并智慧地切入心理健康教育中。這樣的操作看似不著痕跡,實則需要教師以生為本,靈活機智。
二、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落實心理健康教育
(一)上好心理健康主題班會課
班會主題要基于學生的成長需求,對班會背景的闡述清晰明了,符合學生實際;能做到立足學生現實,具有針對性、操作性和可行性。尤其是以心理健康教育為目的的主題班會,更要做足準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四年級學生相較于低年級小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壓力、交友壓力。本學期,在對孩子們進行觀察了解的基礎上,我設計了“煩惱不見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
班會之前,我在教室內放置了一個自制的“煩惱箱”,用一周的時間來收集學生的真實煩惱。學生的傾訴紙條可以署名,也可以匿名。因為本班師生相處的氛圍一直較為融洽,所以孩子們特別愿意參與這次活動。
學業的負擔和焦慮;二孩家庭大孩被冷落的傷心;朋友間得不到信任的難過;失去寵物后的自責……內容既有統一性,又有獨特性;既有來自家庭的煩惱,又有來自學習的壓力。
嚴格來說,孩子們的傾訴,并不一定都是煩惱的范疇,但是這樣一個表達方式,為他們提供了宣泄情緒的機會。
在班會課上,我們以“當老師的回信助手,為同伴消除煩惱支招”為活動情境,從游戲引入,又旁觀了虛擬的學習伙伴的解除煩惱的故事,再落腳到我們自己的煩惱上。大家一起出謀劃策、商討妙招。
表演環節中,孩子們扮演“煩惱”“開心”“小李”等角色。在夸張的表情動作中感受煩惱的危害,在童真又不失真誠的對話中,提出消除煩惱的妙招。在此基礎上,我以提前錄制視頻的方式請本班的校外輔導員參與到課堂中,為大家獻上良策,排憂解難。
“煩惱不見了”主題班會目的不在于消除每一個孩子的煩惱,而在于讓他們知道:有情緒是正常的,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來消除煩惱。這個主題班會是孩子們抒發消極情緒,讓內心更加陽光燦爛的平臺。
作為小學班主任,在處理班級日常事務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問題,充分準備、精心策劃,上好每一節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課。
(二)關注個體情緒,適時進行疏導
上學期,在學校大隊委大隊長的競選中,我班曹某和王某兩位同學落選了。這兩個孩子學習成績優秀,體育成績突出,還在班內擔任了班干部。看著整日沒有了笑臉的兩個孩子,我把他們叫到了一個空教室談心。教室里緊密排列了幾條長凳,有時我中午會在上面躺一會兒。看他們不時瞧一眼那幾條凳子,我隨口問他們:“你們說這是什么?”他們說:“凳子。”我說“再看看”。好久后,曹某說是大隊委的標志。我覺得很意外,也很有趣,就因為并列的幾條長凳和大隊委胳膊上佩戴的“三道杠”相似。
然后我和他們談了好一會兒。他們能把并起來的凳子看成大隊委標志,說明這幾天關于競選大隊委成員這件事一直在他們腦子里、心里,都走火入魔了。我對他們說,其實,他們現在想進大隊委,除了想讓自己的優秀得到認可,還有點覺得大隊委成員很威風。他們倆聽完后都笑了,曹某還不好意思地說:“我的確是看他們天天不用喊報告就能進咱們教室來檢查,有點羨慕了。”
我給他們講,看待問題要一分為二,大隊委的成員認真負責,是發揮了它原本的作用。但是大隊委同學利用特權不穿校服、不系紅領巾等,就是壞的示范,不是威風。當大隊委成員是有成就感,但是當不上大隊委成員,也不代表自己就不優秀。就像普普通通的凳子,如果它愿意發揮作用的話,聚在一起就變成了老師的床,這甚至超越了它原本的功能和價值。
隨后,我也讓他們說了自己經歷這件事后的收獲和感想,其實是想讓他們自我催眠一下,不要那么失落。兩個孩子看著我的“床”,又不約而同地表達出要在現在的崗位上繼續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想法。他們都說得特別好,我很感動。一次談話,驅散了孩子心中的霧霾,找到了更好的努力方向。
(三)引導家長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班主任應合理引導家長樹立科學養育觀念,理性確定孩子成長預期,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尊重孩子心理發展規律;倡導家長將培育健康人格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用充滿愛的親子關系為孩子描繪一生發展的底色。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難免會遇到學生之間發生摩擦引發家長不滿的時候。一次,我班學生高某某因小白鞋被同學故意踩臟,其家長憤怒地在班級群里表達了不滿。面對這種事情,我作為班主任,在群內及時進行了回應,并借機對家長進行了一次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談心。關于高某某家長說到的問題,作為班主任我也作了簡單的回應。
以下是對當時聊天內容的部分摘錄:
若有其事,這是我們教師在學校教育當中工作不到位造成的。雖然想對某某家長致一聲歉,但是轉念一想,她的本意是引發大家思考,而不是因為孩子被踩臟了一雙小白鞋就讓誰低頭認錯,萬一我那樣說了,倒失去了本次交流的意義了……
事情也許有其他可能性。
第一,使壞的孩子確有其人。
事情發生后,受害的孩子該怎么辦呢?就是第一時間要告知老師!我們有過許多次安全教育、防校園暴力等教育,一再告知孩子們遇到這種事情一定告訴老師或家長。若將這件事告知了老師,老師定不會坐視不理。
事情發生后,使壞的孩子及家長該怎么辦?
一要主動反思,深刻認識自己的錯誤,誠懇道歉,保證以后絕不再犯。二要跟進相關的家庭教育。家長應該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反思這個問題,不縱容不包庇,多想辦法加以正確引導。因為我確信,我們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成長為內心陽光、積極向上的人。
第二,使壞的孩子不一定是一個人。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我的孩子也是女孩,也喜歡穿新鞋子,但是新鞋子剛穿上的第一周她絕對不快樂。因為越是喜歡的新鞋子,她越在意,越怕人踩;越是怕人踩,越是感覺被踩得多。這是我作為一個女生家長的經驗。因此,不只要勸某某媽媽一人,更要提醒每位家長,遇事要冷靜,要先考慮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學會消除負面情緒。若孩子心理的陽光敗給了一雙小白鞋、一支熒光筆……那我們的損失就不只是一雙鞋、一支筆,而是孩子的未來!
我及時與家長溝通,以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角度給出家長建議,家長心悅誠服。這樣不僅很好地化解了此次矛盾,還引起了更多家長對孩子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
(四)團結校內力量,共同守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是學生在校期間的第一責任人,班主任應該做任課教師之間的橋梁,共同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應密切與任課教師的聯系,共享學生身心發展動態,及時發現問題并交流應對措施,共同研究并落實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及行動方案。
班級教研是我們學校長期以來堅持得特別好的一項舉措。以班級為單位,所有任課教師參與,研討內容不作預設,研討時間必須保證,且有一項長期保留的項目——共享班級學生在校動態。在我班任課教師的一次研討中,作為語文老師,我提出了趙某某同學的問題:上課極易走神,回答問題吞吞吐吐。但是在數學老師的觀察中,這個孩子最近的確容易上課走神,不過該生數學成績較好,完成練習題的速度較快。
我們一起縱向對比了上學期到本學期這個孩子的變化,又橫向對比了在不同學科學習中的不同表現,一致認為一定是有什么近期發生的事情,導致了孩子的異常表現。大家達成共識:課上、課下多留心觀察,多督促提醒,給予適時的關懷,并從家校聯系中找到原因對癥下藥。后來,通過家訪以及與孩子的談心,得知孩子媽媽懷了二胎,孩子暫時不太能接受這件事情,上課時老想著媽媽肚子里的小寶寶。找到原因后,我們從學校和家庭兩方面入手,及時疏導孩子。現在,趙某某同學不僅能專心于學習,更是在各科老師的關心下,積極回答問題,超前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有了非常大的轉變。
班主任除與任課教師緊密聯系外,還應該在心理危機事件發生時,第一時間聯系學校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或分管領導,向其傳遞一手信息和資料,為后續的干預工作打下基礎。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已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無論是從語文教學的角度還是班級管理的角度,教師都理應責無旁貸地分擔這一重任,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作者單位:山西省陽泉市郊區育才小學)
編輯: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