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人在風里人在雨里人在愛的歲月里漂流,你我不能重頭不能停留不能抗拒命運左右。”昏黃的影調,油光發亮的背頭,留著一撮淡淡的圈嘴胡,身穿略顯懷舊的馬甲西裝,戴著皮手套、別掛老式手機的青年,在菏澤南站的站臺前用撕裂沙啞的聲音盡情地演唱著。
5月9日,一首翻唱版的《諾言》,迅速在社交平臺傳播,主播郭有才“白天唱的是夢想、晚上烤的是生活”的經歷被廣為傳播,短視頻平臺的算法推送,為其增加了大量的曝光,助力話題的發酵與傳播,加之各路網紅主播的推波助瀾,共同造就了“現象級”熱點。
其抖音賬號更是在短短十天內增粉千萬,如今已有1426.4萬粉絲,視頻獲贊超千萬次,《諾言》的點贊量達372萬次。更是從5月初到5月中旬的十幾天里,每天的直播觀看人數均超過100萬。不少網友評價,“郭有才唱出的痛布洛芬都止不住,太上頭了”“唱功不算專業,但撕心裂肺的吼叫,加上MV的場景,很容易引起共鳴!”面對為什么突然爆火的質疑,部分網友解釋其“有感情地唱出來了普通人在奮斗路上的不甘和命運的蹉跎。”
郭有才的爆火同樣也帶火了家鄉菏澤,全國的主播從四面八方涌進這座山東小城,涌向了菏澤南站。僅5月14日,菏澤南站接待旅客已達98萬人次,相當于上海虹橋車站在五一當天旅客發送量的2.5倍。
據了解,該火車站建于1978年,是一座客貨兩用的火車站,已停運多年。附近有多所學校,以及多個居民小區。隨著各路主播的到來,這個原本廢棄已久的火車站瞬間成為巨型的“流量場”。
短短幾天內,菏澤市文旅局連發11條與郭有才相關的視頻。5月17日,菏澤文旅發布視頻稱郭有才被聘為菏澤文旅推薦官。
為了接住“流量”,應對這股前所未有的直播熱潮,車站一側迅速搭建起了專業的直播舞臺。菏澤的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通信運營商迅速響應,立即派遣了信號車前往南站,以增強網絡信號覆蓋。同時,運營商們在現場增設網絡基站,以進一步提升網絡容量和覆蓋范圍。
菏澤政府部門更是連夜加班鋪設瀝青路,組織志愿者活動,每天約150人在現場服務,向游客們贈送了代表菏澤特色的芍藥花束,提供手機充電、道路指引,還有“簪花小哥”免費提供水和大鍋菜。廢舊已久的“菏澤南站”四個字也被重新刷漆點亮。
菏澤似乎也要成為文旅市場下一個“一個人帶動一座城”的典范。但這場流量盛宴卻因“一人紅、萬人蹭”亂象翻車了。
郭有才爆火的這段時間,菏澤南站廣場每天涌入40多萬人次來圍觀,其中不乏做低俗直播的團隊。在南站廣場上,所有人都在為流量瘋狂,有擦邊搞怪的、有扮丑的、也有熱舞時裝秀的,還有不同版本的《諾言》搭配著魔性的笑聲,在廣場上此起彼伏。
這些“群魔亂舞”的直播行為嚴重影響了當地群眾的正常生活,“各種網紅把小區的路圍得水泄不通,下午放學接孩子,什么交通工具都用不了”。
在此情形下,菏澤對“潑天流量”按下“暫停鍵”。
5月16日,菏澤南站廣場前豎起告示,稱由于臨近高考,停止菏澤南站的一切文娛活動。5月20日,將禁令時限延長到7月之后,郭有才的直播地點被改到了國花博覽園,希望將流量導向當地的文旅資源。但昔日聚集在菏澤南站的大部隊,又一次重新聚集在國花博覽園的門口。冒名頂替者有之,勁歌熱舞依然繼續……5月22日,郭有才表示停播3天“去學習學習”,“跟風”的不少網紅主播賬號被封停。所有喧囂,歸于沉寂。
菏澤的流量之路,為何沒能繼續走下去?
公開資料顯示,菏澤當地文旅旺季為牡丹賞花期,但每年時效有限。目前全市尚沒有一家5A級景區,星級酒店、度假休閑等體驗類項目仍較缺乏。此次的“流量”熱度下也并沒有“出圈”產物。
“實際上,菏澤當地前期一系列運作也只是讓相關元素的熱度在直播圈內‘空轉’,流量并未轉向當地的文旅消費,而負面效應卻逐漸顯現出來。當地叫停相關直播活動的決策對于菏澤來說是及時止損。”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表示。
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中心品牌室執行主任眭謙認為,無論是淄博的燒烤、天水的麻辣燙,還是哈爾濱的各類冰雪旅游項目,城市均因“物”而走紅。菏澤的區別在于,其流量的引爆點是“人”,而人是復雜變化的,人的行為又代表了一定的價值觀,并且難免會帶來流量之外的社會影響。
菏澤沒有像淄博依靠燒烤文化打造出“服務型政府”的鮮明形象,也未能像哈爾濱那樣,憑借凍梨與冰雪大世界等特色名片贏得廣泛贊譽。郭有才雖以一己之力引發關注,但單靠個人魅力顯然不足以長久支撐城市文旅市場的全面發展。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志安認為,一個城市要長紅最重要的不僅僅是要靠“場景性火爆”,而是需要建設好整個城市的生態,這個生態既包含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務、旅游資源、文旅資源,還包括了這個城市文明程度這種內在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