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的學生小艾(化名)就遇到了類似問題,即豐巢快遞柜在未獲得他同意的情況下,對其逾期存放的快遞收取了1元保管費,對此小艾將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巢”)起訴至法院。
2023年9月19日,該案件在深圳市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立案。近日,該案一審宣判,法院判定豐巢應返還原告小艾1元保管費,駁回原告的其余訴訟請求。
事件起因于2022年8月30日,小艾網購的錄音筆到貨了。快遞員將快遞放到豐巢快遞柜后,小艾收到了豐巢取件短信,短信中僅有取件碼,并未說明超時會收費。
而后8月31日0時過后,小艾又收到豐巢發來的短信,稱即將超過18小時的免費保管期,并附上了超時收費規則。由于此時正值凌晨不便出門,小艾未能在免費保管期內取出快遞,支付了1元保管費。小艾認為,豐巢作為運營方,并未在收費前告知收件人相關的收費標準,即雙方未達成相關的合同,因此,這樣的收費沒有法律依據,收件方也不具備履行義務的要求。
為此,小艾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豐巢退還原告1元快遞保管費;判令豐巢在提供快遞柜保管服務時及時明確告知收費標準。
法院經審理認為,該案系保管合同糾紛。原告作為消費者,在接受保管服務時,享有知情權,有權知悉該服務是否收費、在何種情況下收費、收費標準如何。被告作為經營者,在向消費者告知上述內容時應當及時,以確保消費者可以選擇是否在收費開始前將快遞取出,但被告向原告首次發送取件碼短信時,并未告知保管服務收費規則。
對于原告主張被告返還其保管費1元,根據原告2022年8月31日與被告溝通時,被告的客服人員同意幫原告現場免費打開快遞柜的事實,可以認定被告實際已同意免收該項費用,即視為原、被告雙方對此已達成一致意見,故對原告的訴請予以支持。此外,第三人將快件放置于被告快遞柜內已經原告事后同意確認,并無不當。
最終法院一審判決:被告豐巢向原告支付人民幣1元;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豐巢對一審判決不認可,已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目前二審還在等待開庭中。
此前,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也審理過類似d216a526c93977932cb349aec04fa565ebc7110782804e574028cc063ca33119的豐巢“1元案件”。在該案件中,消費者以與豐巢簽訂的保管合同無效為由將其告上法庭,但法院并不認可消費者闡述的理由,該案件以消費者敗訴告終。
而2020年豐巢快遞柜推出“超時收費”規則后,據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6%的參與者表示能夠接受豐巢推出的“超時收費”,另有近27%的參與者表示完全不能接受,認為快遞員該送貨上門,當然還有24%的參與者認為必須是自己要求放在快遞柜的才能接受收費。
那么,豐巢向收件人收取“超時費”,是否合法呢?
對此,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吳昕棟律師表示,豐巢向收件人收取“超時費”,其合法性取決于是否與收件人達成了明確的合同或者合意,如果豐巢已經明確告知收件人且得到了同意,則在超時后進行收費的行為應該是合法的;如果豐巢在未經收件人同意的情況下單方面設定收費條件和標準,則侵犯了收件人的合法權益。
針對小艾案件一審勝訴判決,吳律師評價道:“這個案例彰顯和強化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和自由選擇權方面的運用,法院的判決不僅為個體消費者維權提供了支持,也促使企業在服務中更加注重透明度和誠信度。”
此外,小艾向上海市郵政管理局依法提交了投訴舉報材料,隨后,上海市郵政管理局將案件移送到深圳市郵政管理局。該局對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約談。2024年4月29日,豐巢在全國范圍內的豐巢微信公眾號及取件短信界面上線運行新通知模板。新通知模板中已告知免費保管期限及收費標準。
在此之前的2024年3月1日,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快遞新規明確提出,快遞員不得擅自將快遞放在驛站、快件箱等第三方平臺,情節嚴重的將由郵政管理部門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目前已經有一些快遞公司針對新規進行完善,有些在快遞App頁面顯示派件需求選項,讓用戶線上設置收件偏好;有些在配送時通過配送消息推送、智能電話等方式讓用戶自主選擇配送地點。
推動整個快遞行業向更加規范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快捷、高效的快遞服務,是快遞業發展的必經之路。除智能快遞柜公司需明確告知消費者服務條款,包括快遞的投遞方式、保管期限及可能產生的費用;快遞公司也應提供多樣化的派件選項,保障消費者權益;最后,行業內部應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務標準和規范,提高服務質量,減少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