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秋燥生。初秋氣候干燥,部分地區的氣溫仍然偏高。人體經過暑氣炙烤之后,津氣有所耗損,容易被秋季的燥邪影響,出現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燥等不適癥狀,這被中醫稱為“秋燥”。
提起能潤肺生津、祛除秋燥的美食,被譽為“百果之宗”“天然礦泉水”的梨堪當首選。我國是梨的原產地之一。據記載,我國有上千年的梨樹栽培歷史。產于我國的白梨、南果梨等品種,果肉潔白、水分充足,食之清冽可口。
中醫認為,梨性涼,味甘、酸,歸肺、胃經,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能夠有效改善秋燥。筆者的家鄉有句俗語,“秋吃梨兒勝過藥,不用大夫來報到”,這形象地說明了梨的養生功效。
梨的食用方式有很多,生吃可去火,熟吃可滋陰。《本草通玄》中記載:“(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內火較盛、大便秘結、口渴煩躁者可以直接食用生梨,幫助緩解不適癥狀。但需注意,梨性偏寒涼,脾胃虛寒、便溏腹瀉、外感風寒的人群,以及處在月經期間的女性朋友不宜生吃梨。
梨蒸熟或煮熟之后,寒性有所下降,陽虛、寒濕體質者也可以食用。熟吃梨的做法有很多,比如用其煮粥、熬湯、制成秋梨膏,可謂花樣繁多,味美營養。將梨洗凈切塊,與蓮子、銀耳制成蓮子銀耳湯可以生津潤肺,緩解咳嗽癥狀;將梨與羅漢果、川貝母同燉可以潤燥止咳;與紅棗、鮮百合等搭配燉煮成梨湯,可以養心安神、滋陰潤肺。
秋梨膏是我國經典的潤肺止咳方,適用于秋燥引起的干咳癥狀。具體做法是:選用雪花梨10個,羅漢果1個,川貝母10克。將所有材料清洗干凈,羅漢果、川貝母碾碎備用。梨去皮去核后切成小塊,用料理機打碎,倒入鍋中后加水,用小火煮30分鐘,盛出并濾出梨渣。將梨汁、羅漢果和川貝母一同倒入鍋中,開小火慢煮30分鐘,煮至梨汁變黏稠便可關火。待梨汁冷卻,將其裝入潔凈的密封罐,放入冰箱冷藏可保存1個月左右。
在干燥的秋季,飲用一杯以溫水沖調的秋梨膏,既酸甜適口、舒爽溫潤,又能潤肺止咳。但需注意,飲用秋梨膏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類食物,以免影響其功效。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秋梨膏。
希望各位讀者能在秋梨的“滋潤”下保重身體,安享秋日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