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秋老虎”十分兇猛,樹蔭下、草地上便成了不少人的“避暑圣地”。然而,這些陰涼、潮濕的地方也是恙螨的“家”。人被恙螨叮咬后很有可能感染恙蟲病。
恙蟲病的傳播特點
1.恙螨幼蟲是主要傳播媒介
恙蟲病又被稱為叢林斑疹傷寒,是一種由恙蟲病立克次體(恙蟲病東方體)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恙蟲病立克次體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病原體,黑線姬鼠等鼠類是該病原體的主要傳染源和貯存宿主。恙螨幼蟲具有寄生性,寄生在鼠類身上的恙螨幼蟲可能感染恙蟲病立克次體,成為病原體的傳播媒介,通過叮咬將病原體傳播給其他動物或人類。如果人被攜帶恙蟲病立克次體的恙螨幼蟲叮咬,很有可能罹患恙蟲病。人與人之間一般不會直接傳播恙蟲病。
2.經常在野外活動的人群應該警惕該病
恙螨多生存在溫暖、潮濕、鼠類活動頻繁的草叢、灌木叢等環境中。恙螨幼蟲的個頭非常小,只有0.2~0.5毫米,喜歡叮咬人體陰暗、潮濕的部位。人對恙蟲病立克次體普遍易感,長期在田間勞作的農民、野外作業人員、徒步旅行者等人群容易被恙螨幼蟲叮咬,發生感染。由于叮咬部位沒有痛癢感,被咬者很難在第一時間發覺,多在洗澡、更衣時被自己或家人發現。
3.恙蟲病分布廣泛,多發于夏秋季
恙蟲病在我國分布廣泛,除內蒙古、青海、寧夏和西藏外,其余省份都曾有病例報告。恙蟲病在我國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6~8月為該病的流行高峰,而在長江以北地區,該病多發生于10~11月。
典型癥狀
1.突發高熱
恙蟲病的潛伏期為4~20天。多數患者急性起病,突發高熱,體溫可達38.5~41℃,可伴有劇烈頭痛、全身酸痛、寒戰、食欲減退、面色潮紅等癥狀。
2.特異性焦痂或潰瘍
人的腋窩、腹股溝、會陰等部位容易被恙螨叮咬。叮咬處會出現紅色丘疹,丘疹頂端有小水皰,直徑約2~15毫米,周圍有紅暈,無痛癢感,多為單個。隨著病情進展,水皰中央壞死、出血,形成焦痂或潰瘍。
3.皮疹
患者四肢軀干或頭面部出現充血性的斑疹或斑丘疹。
4.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
患者全身或焦痂、潰瘍附近的淋巴結顯著腫大、肝脾腫大。病情嚴重者可能出現多器官損害甚至死亡。
如果近期有過野外出行史,出現皮膚焦痂、發熱等癥狀,應立即到醫院就醫,并告知醫師自己有野外活動史或恙螨叮咬史,避免延誤病情。
治療恙蟲病有特效藥
恙蟲病如果能早期診斷,及時處理,絕大多數的患者預后良好。多西環素(強力霉素)、阿奇霉素等藥物治療恙蟲病的療效較好。治療期間,患者宜臥床休息,多補充水分,進食易消化的食物。高熱時可用冰敷等物理手段降溫,酌情使用解熱藥物。如果患者合并呼吸功能衰竭、肝腎功能損傷,必須及時進行對癥治療。
做好個人防護是關鍵
恙螨主要棲息在草叢、灌木中,應避免在類似區域坐臥休息、晾曬衣被。如從事野外活動,尤其是要前往恙蟲病疫區,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具體防護措施包括:穿長袖衣、長褲,扎緊袖口、褲管口,將上衣扎入褲腰內,戴帽子、面罩和手套,減少恙螨的附著或叮咬。在衣服上噴涂含鄰苯二甲酸二甲酯或避蚊胺等成分的驅避劑進行防護。野外作業后及時拍打衣物,回家后盡快換衣洗澡,重點擦洗腋窩、腰部、會陰等部位,可有效減少被恙螨叮咬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