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的小澤到幼兒園以后感覺肚子不太舒服,還有點惡心,臨近中午開始嘔吐。接到老師通知后,小澤的父母趕緊帶他去醫院就診。經過檢查,小澤的諾如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不適癥狀均是諾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接下來的幾天,幼兒園里又有幾名兒童出現了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的癥狀,經檢查均為諾如病毒感染所致。諾如病毒的感染性強,在秋冬季節的發病率很高,人群普遍易感,很可能引起聚集性疫情。面對諾如病毒,我們該如何預防呢?
諾如病毒的前世今生
諾如病毒的發現可追溯到五十多年前。1972年,科學家在美國諾瓦克市爆發的一次聚集性急性腹瀉疫情的患者糞便中分離出一種病毒,根據疫情發生地的名字將其命名為諾瓦克病毒。此后,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陸續從類似病例的糞便中分離出多種形態相似但抗原性略有差異的病毒顆粒,并將它們統稱為諾瓦克樣病毒。
2002年8月,第八屆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將諾瓦克樣病毒改稱為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沒有包膜,病毒粒子直徑約27~40納米。根據基因特征,諾如病毒分為GI~GX共10個基因群,其中GI、GII是引起人類急性胃腸炎的主要基因群。由于諾如病毒呈圓形,無包膜,表面光滑,因此也被稱作小圓狀結構病毒。
秋冬季節必須高度警惕
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是引起人急性胃腸炎散發和暴發的主要病原體,具有傳播途徑多、排毒時間長等特點,全人群普遍易感。諾如病毒極易在學校、托幼機構、養老院等人員密集的場所暴發流行。近年來,我國曾發生多起人群密集場所的諾如病毒聚集性疫情。
1.傳播途徑多
諾如病毒的傳播途徑多樣,糞口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此外,諾如病毒還可以通過水源、食物、氣溶膠等途徑傳播。日常生活中,如果吸入諾如病毒感染者的糞便、嘔吐物產生的氣溶膠;間接接觸被患者排泄物污染的環境;食用、飲用被諾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源等都可能導致感染。牡蠣等貝類海產品和可生食的果蔬類是引起諾如病毒傳播的常見食品。
2.排毒時間長
諾如病毒的潛伏期相對較短,為2~61小時。多數情況下,患者在感染病毒12~48小時后發病。感染者在潛伏期內就可排毒,排毒高峰期為發病后的2~5天,可持續排毒2~3周。有調查顯示,諾如病毒感染者的最長排毒期超過56天。患者一直“排毒”,相關接觸人群就很可能感染患病。不僅如此,諾如病毒感染者的排毒量也很大——每克排泄物中含有105~109個病毒粒子。有研究顯示,人攝入18個諾如病毒粒子就可能被感染。由此可見諾如病毒的“毒性”之強。
3.環境抵抗力強
諾如病毒具有很強的耐乙醚、耐酸、耐熱能力。在0~60℃的溫度范圍內均可生存,在物體表面可存活2周左右,在水中可存活2個月以上,在室溫、pH2.7的環境中可存活3個小時。酒精和免沖洗洗手液對諾如病毒沒有滅活效果。
4.變異快、免疫保護時間短
諾如病毒是單股正鏈RNA病毒。RNA病毒基因具有不穩定性,容易產生變異。因此,每2~3年,諾如病毒就可能出現引起全球流行的新變異株。
諾如病毒的免疫保護時間短,約為6~24個月。同時,不同基因型的諾如病毒之間沒有交叉免疫。因此,之前感染過諾如病毒的患者,仍可能重復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的諾如病毒。
兒童和成人癥狀有所不同
諾如病毒感染者以輕癥為主,最常見的癥狀是嘔吐、腹瀉,其次為腹痛、頭痛、畏寒、發熱、肌肉酸痛等。大部分患者起病急,感染后很快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1歲以下嬰兒和成人感染者的癥狀以腹瀉為主,兒童感染癥狀以嘔吐為主。
雖然諾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腸胃炎為自限性疾病,多數患者患病后3~7天即可自愈,但少數病例可能發展為重癥,甚至死亡。重癥或死亡病例多見于低齡兒童和高齡老人。此外,新生兒感染諾如病毒還可能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嚴重并發癥。臨床上沒有針對諾如感染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對癥治療和預防脫水為主,患者應充分休息、清淡飲食。
預防措施
目前,全球范圍內沒有獲批上市的諾如病毒疫苗。對抗諾如病毒,必須把好預防關。
1.患者應及時治療、配合隔離
如果確診為諾如病毒感染,患者應根據病情選擇居家或入院隔離。癥狀完全消失3天后,患者方可解除隔離,復課、復工。從事食品操作崗位的病例及隱性感染者,必須在連續2天糞便或肛拭子諾如病毒核酸檢測呈陰性后,才能返崗。在隔離期間,患者應使用單獨的餐具和生活用品,盡量使用專用廁所或便器,切勿與家人密切接觸。
2.做好消毒工作
諾如病毒的傳染性很強,如果家中有諾如病毒感染患者,應做好隔離、消毒工作。對于患者的嘔吐物,應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混合5000~10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蓋污染物,再將其清除干凈。對于馬桶或容器內的排泄物、嘔吐物,可倒入5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消毒30分鐘后處理。處理被污染的衣物,應使用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然后清洗。處理患者的排泄物、個人物品時,應戴口罩、塑膠手套,避免直接接觸。
如果皮膚沾染上污染物,應立即清除,并用一次性吸水材料蘸取0.5%的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3分鐘。若黏膜被污染,應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或用0.05%的碘伏沖洗消毒。
3.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保持良好的手衛生是預防諾如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在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應按照7步洗手法,使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動的清水正確洗手。家長應引導孩子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食品。
廚具應生熟分開,蔬菜、水果要徹底清洗干凈,貝類等海鮮要煮熟后再吃,不喝生水,不食用沒有安全保障、來歷不明的食品、飲用水。
保持家中潔凈,定時通風,用含氯消毒液定期清潔門把手、水龍頭、便器按鈕等可能附著病毒的地方。平時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適量運動、均衡飲食,有助于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避免被病毒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