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買回家的食物如西紅柿、南瓜等,如果食用不及時很可能會“長毛”。有些朋友本著節約的原則,把長毛的部分切掉后繼續吃,有的人則認為長了毛的食物得加熱一下才能安全食用。這些想法正確嗎?如何預防食物“長毛”呢?
霉菌的生物特性
當您發現食物表面長出細絲般的“毛發”,應提高警惕:這是霉變的信號。霉菌是一類廣泛分布的真菌,食品中常見的霉菌種類有毛霉屬、根霉屬、曲霉屬、青霉屬等。如果食物在種植、采摘、儲存、運輸過程中受到霉菌污染,當溫度、濕度適宜時,便可能發生霉變。
1.毛茸茸、色彩各異的外觀
霉菌是絲狀真菌的統稱。霉菌的菌絲體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絲相互交織而構成。從形態結構上來看,霉菌的菌落特征明顯,質地疏松、外觀干燥,看起來呈絨毛狀、棉絮狀。菌絲非常細微,直徑不足頭發的1%,通過在食物內部的不斷延伸生長來獲取營養。霉菌的顏色受其代謝產物、生長環境的影響,可能呈紅色、綠色、黃色、白色等顏色。
2.強大的適應性和繁殖能力
霉菌的孢子小、輕、干且多,能夠通過空氣流通傳播,這使得霉菌可以在自然環境中隨處散播,污染食物。此外,霉菌能夠在短時間內大量增殖。因此,一個食物“長毛”后,與其相鄰存放的其他食材也會快速發霉變質。
毒素危害不容小覷
霉菌污染不僅會影響食物的外觀、風味,降低食品的營養價值,還可能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毒素。霉菌毒素具有致癌性、免疫毒性和神經毒性等多種毒理性質,一旦進入人體內,可能損害機體的神經系統、皮膚組織和各臟器功能,導致急慢性健康問題。
例如,青霉菌產生的天然毒素展青霉菌主要影響神經系統,大量攝入這種毒素可引起頭痛、惡心、嘔吐和腹瀉等癥狀;青霉屬、曲霉屬和紅曲霉屬霉菌產生的橘霉素具有腎毒性和肝毒性,長期攝入可能導致嚴重的腎臟和肝臟損傷;鐮刀菌屬產生的赤霉烯酮等毒素,可能導致生殖系統疾病和免疫系統功能下降;T-2毒素是鐮刀菌產生的另一種毒素,它會刺激皮膚和黏膜,嚴重時可導致嘔吐、腹瀉和免疫系統損傷;黑曲霉產生的黑曲霉毒素,會損害肝臟,并可能導致肝癌。
六類容易被霉菌污染的
食物
下列食物在生產、加工、儲存、運輸等過程中容易受到霉菌的侵染,發生霉變。
1.谷物
玉米在種植期間可能感染黃曲霉和鐮刀菌。如果收獲后貯存條件不當,霉菌會在適宜條件下大量繁殖。黃曲霉菌產生的黃曲霉毒素是一種強致癌物,可導致肝癌和腎臟疾病。小麥容易受到麥角霉菌的侵染。麥角霉菌產生的麥角毒素會引起惡心、嘔吐和神經系統損傷。大米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容易被青霉菌和毛霉菌所污染,產生橘霉素。
2.堅果
堅果是發生霉變的“重災區”,原材料受到霉菌污染、生產加工過程衛生措施不到位、儲存濕度過高,都有可能導致堅果霉變。比如,花生在種植、采收、運輸過程中容易被黃曲霉菌侵染,產生黃曲霉毒素。由霉變花生制成的食品,如花生油、花生醬也會含有黃曲霉毒素。
3.水果與果干
水果在栽培、運輸過程中,如儲存條件不當或發生機械損傷,容易受到霉菌污染,發生霉變。比如,蘋果容易受青霉菌污染;柑橘類水果容易受青霉菌和黑曲霉菌污染。葡萄干、無花果干等水果干中含有大量糖分和少量水分,這會為霉菌的生長提供有利條件,可能導致霉菌大量滋生。
4.乳制品
如果衛生條件不達標、儲存條件不當,奶酪在制作和儲存過程中容易發生霉變。奶酪中常見的霉菌包括毛霉菌和青霉菌,產生青霉素等毒素。冷藏類酸奶的制作、運輸、儲存有嚴格的溫度要求,否則可能會受到霉菌、酵母菌污染,導致酸奶變質并產生有害的代謝產物。
5.肉類
豬肉及其制品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容易被青霉菌、曲霉菌污染,雞肉、鴨肉等禽肉容易受鐮刀菌和青霉菌侵染。
霉變食物的性狀
1.顏色變化
多數食物發生霉變后,會出現明顯的色澤變化。例如,霉變的大米表面可能呈淺黃色、淺灰色或綠色;花生發霉后,果仁顏色可能變黃。同時,霉變食物表面常可出現霉斑。例如,發霉的饅頭、菜肴表面可能長出灰白色、黃色、綠色的絨毛樣霉菌;霉變的糕點上可能出現綠色、白色或黑色的斑點。
2.質地改變
有些霉變的食物會變得松軟,易于捏碎。比如,原本較為堅硬的大米發生霉變會變得很疏松——米粒很容易被捏碎。
3.氣味不佳
許多發霉的食物會散發出一股霉味。這種氣味是霉菌代謝產物的表現,是生活中判斷食物是否受霉菌污染的重要“指標”。
“切”和“熱”無法有效去除霉菌及毒素
對于發霉的食物,切掉其發霉的部分,仍然不能食用。這是因為,霉菌菌絲非常細微,我們用肉眼看到的是霉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將這些菌落切除后,食物的內部可能還有大量菌絲和毒素。而且,霉菌毒素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可以耐受高溫。例如,280℃以上的高溫才能破壞黃曲霉毒素,普通的烹飪溫度難以將其去除。
預防食物“長毛”的實用生活建議
1.理性購買
根據家庭的實際需求合理購買食材,做到隨買隨吃,盡量縮短儲存時間,避免過量囤積導致食物變質發霉。選購食材時,應仔細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通過顏色、質地、氣味等判斷新鮮程度。家庭成員較少的家庭,購買小包裝的食物更合適。
2.合理儲存
將食物放在干燥、通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比如,谷物、堅果等容易受潮的食物應存放在密封容器中,并在容器中放入食品干燥劑。對于蔬菜水果,應去除其表面的泥沙、腐敗的葉子后,晾干水分,用保鮮袋包好放冰箱里。根莖類蔬菜存放在陰涼干燥通風處即可。冷凍食品的儲存溫度應保持在-18℃以下。
3.定期清潔
定期清潔、消毒家中的食品儲存區域和容器,消除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定期檢查食物的狀態,如果食物已經霉變,應立即將其扔掉,千萬不要繼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