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癥狀包括上下樓梯時膝關節疼痛、有摩擦感,晨起后關節僵硬等。本文將通過對6個常見問題進行答疑,幫助老年朋友加深對骨關節炎的了解,以便正確治療、妥善護理,減少疼痛,維持身體功能。
一問:什么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關節疾病,病變關節會發生關節軟骨退變、纖維化,甚至是整個關節面的損害,患者多數為中老年人。原發性骨關節炎的發病與年齡、遺傳、肥胖等多種因素相關。繼發性骨關節炎則是在感染、創傷、先天性關節畸形等原有病變基礎上發生的。骨關節炎可以影響任何關節,常見病變部位包括手指、膝關節、髖部和脊柱,其中以膝關節最為常見。該病的典型癥狀包括關節疼痛、僵硬,關節腫脹和活動受限等。疼痛感通常會逐漸加重,尤其在過度活動或長時間休息后更明顯。關節僵硬常出現在早晨剛起床時或關節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后。
二問:骨關節炎“偏好”哪些人?
1.老年人
年齡是骨關節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隨著年齡增長,關節軟骨長時間磨損,會出現退行性改變,形成骨關節炎。
2.更年期女性
更年期女性比同齡的男性更容易發生骨關節炎。因為女性進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可導致骨質疏松、骨骼肌穩定性下降,加劇關節軟骨磨損。
3.超重、肥胖者
超重、肥胖者的體重過重,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比體重正常者明顯更大,更容易發生骨關節炎。
4.關節受創傷者
如果關節既往受過撞擊等暴力外傷,或者由于長期負重等造成軟骨損傷、關節內骨折等異常病理改變,有可能導致骨關節炎。比如紡織工的手指關節,礦工的髖、膝關節,棒球運動員的肩、肘關節,足球運動員的足、踝、膝關節等,更容易發生骨關節炎。
5.其他疾病患者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容易繼發骨關節炎。
三問:骨關節炎應該怎樣治療?
如果關節長期疼痛、僵硬,疑似罹患骨關節炎,建議您及時就診。醫師通常會通過了解病史,進行體格檢查、X線檢查等影像學檢查來診斷。必要時,需要對患者進行關節液檢查來輔助確診。骨關節炎的治療目的是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保護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主要治療手段包括:
1.基礎治療
患者應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控制病情進展。比如,超重、肥胖患者應適當減重,減輕關節負荷。合理運動有助于增強肌力,改善關節的靈活性。除了在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期適當限制活動之外,患者應進行肌肉力量、柔韌性、平衡性訓練。行動受限者可遵醫囑使用拐杖等支具,減少對病變關節的壓力。
2.藥物治療
非甾體抗炎藥可以起到抗炎、解熱、鎮痛的作用。關節腔內注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玻璃酸鈉等,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抗焦慮抑郁類藥物可用于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受,減輕焦慮情緒和睡眠障礙。此外,氨基葡萄糖等抗炎藥物等可用于治療骨關節炎。
3.物理療法
高頻電療、紅外線照射治療、熱敷、推拿按摩等物理治療方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增強關節靈活性。
4.手術治療
如果保守治療無效,患者存在關節變形、活動嚴重受限等情況,可能需要手術干預,比如采取關節置換術或關節鏡手術。
四問:“骨刺”可以
“消除”嗎?
“骨刺”是骨贅或骨質增生的俗稱,屬于骨關節炎的重要病理表現。人的關節軟骨發生嚴重退變后,軟骨膜過度增生產生新骨,經骨化后形成骨質增生。發生骨質增生的關節負重面積增大,承受的壓力相對減少,關節的穩定性和負重能力有所增強。從這個角度來看,骨質增生是一種人體自我保護的代償性改變。但是,如果增生的骨質對其他組織造成壓迫,會使人產生疼痛、麻木等不適感。
增生的骨質和人體原有的骨骼結構相似、成分相同。因此,僅通過保守治療無法將骨贅“消除”。如果癥狀不明顯,患者無需處理。如果有持續的疼痛感,患者可遵醫囑服用鎮痛藥物。如果骨質增生壓迫神經、血管,必要時患者要接受手術治療。
五問:骨關節炎患者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1.控制熱量攝入
體重是骨關節炎病情的重要影響因素,避免攝入過多的膳食熱量有助于控制體重、減輕病情。建議患者適當控制每日所攝入的總熱量,調整飲食結構,均衡膳食,少吃高脂高糖類食物,保持吃動平衡。
2.適當補鈣和維生素D
鈣有助于強健骨骼,預防骨質疏松。維生素D有助于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富含鈣的食物包括牛奶和奶制品、豆制品、堅果、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D主要通過陽光照射由皮膚合成,也可以通過膳食補充。建議患者每日保證20分鐘左右的日曬時間,適量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魚類、蛋黃、瘦肉等食物。
3.補充維生素C等抗氧化物質
維生素C、維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調節炎癥反應,減少關節組織的損害。此外,維生素C可促進軟骨細胞增殖和膠原合成,有助于緩解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柑橘類水果、草莓、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C,植物油、堅果、豆制品、肉蛋類食物是維生素E的良好來源。
4.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對于減輕骨關節炎癥狀和改善關節靈活性有好處。深海魚類、亞麻籽、核桃和大豆油都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患者可以適量食用。
六問:骨關節炎患者平時該
如何保護關節?
1.保護關節功能
避免讓關節過度負重或長時間重復同一個動作,保持正確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勢,避免彎腰或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下肢關節受累的患者可以使用輔助工具減輕關節負擔。例如,行走或上下樓梯時可以使用拐杖來支撐身體重量。平時應做好保暖,以免寒冷加劇關節疼痛、僵硬癥狀。
2.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
適量、規律的運動有助于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關節靈活性和穩定性。建議行動不受限的患者選擇中低強度、關節負荷輕的活動,如游泳、彈力帶訓練等。也可以在康復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的關節功能鍛煉,比如手指關節病變者可進行抓握訓練,膝關節病變者可以進行單腿站立、靠墻蹲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