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的工作需要整天和電腦打交道。最近,他經常感覺肩頸僵硬、疼痛,偶爾還有頭暈、惡心的感覺。小李覺得自己可能是得頸椎病了,于是來到醫院就診。醫師在問診、查體后給他開了X線檢查單。小李認為頸椎病是個很常見的“小病”,有經驗的醫師應該“捏捏”脖子就能確診,為什么需要“拍片子”呢?
診斷頸椎病必須進行影像學檢查
頸椎病是指由頸椎發生退行性病變引發的一組臨床綜合征。為診斷頸椎病,醫師會詢問患者的癥狀、病史等信息,然后進行體格檢查,比如請患者低頭、彎腰、進行臂叢牽拉試驗等,測試患者頸部的靈活性、疼痛范圍、疼痛性質和級別。此外,患者必須進行影像學檢查,為診斷和治療提供確切依據,提高治療的效率和準確性。
頸椎病的類型、體征復雜多樣。根據受累部位,頸椎病可分為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具體癥狀包括頸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頭暈、頭痛,以及復視、眼球震顫、行走困難等。醫生僅憑肉眼無法明確患者頸椎病變的具體位置、受累范圍,必須依靠影像學檢查獲取更詳細的信息,以明確疾病類型和病變程度。
診斷頸椎病的3項常規影像學檢查項目
頸椎X線檢查、CT檢查、磁共振檢查是臨床診斷頸椎病的主要影像學檢查項目。
1.頸椎X線檢查
頸椎X線檢查可對患者頸椎的正位、側位、過伸、過屈等角度攝片。醫師根據X線片觀察患者的椎間隙、椎管、橫突、椎體等部位,可明確患者的頸椎曲度指數、最大屈伸活動指數、最大水平位移指數,觀察是否存在骨質破壞、頸椎畸形等病變。
X線檢查是初步診斷頸椎病的首選檢查項目,價格相對低廉,檢查過程快速簡便。目前,臨床多采用數字化X線檢查技術。X線檢查的缺點是只能提供平面影像,清晰度有限,可能無法看清部分重疊部位和微小病變。而且,X線檢查具有放射性,不適合短時間內多次開展。
2.頸椎CT檢查
頸椎CT檢查可以提供更清晰、更全面的頸椎圖像資料,包括矢狀面和冠狀面圖像,能清楚地展現患者頸椎、頸神經根及脊髓的形態、結構;顯示是否存在頸椎后縱韌帶骨化、骨質增生等病變;明確患者是否存在椎動脈狹窄以及狹窄程度。與磁共振檢查相比,CT檢查對軟組織的顯影能力欠佳,而且有一定的放射性。
3.頸椎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與X線檢查、CT檢查相比,對于軟組織的顯影更加清晰、精細,能夠展現脊髓內部的病理變化,如水腫、出血、空洞、占位等。磁共振檢查可以用來排除神經性疾病、腫瘤引起的頸部疼痛,尤其適合診斷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赡艽嬖谲浗M織損傷、血管壓迫等問題,以及需要多次進行檢查的患者,應進行磁共振檢查。當然,磁共振檢查也有自己的局限性,該檢查對骨骼不敏感,對于骨質增生、頸椎鈣化等病變的顯影存在一定限制。體內有金屬植入物或金屬異物者不能進行磁共振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