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張先生在健身房練習“啞鈴飛鳥”(雙手握啞鈴反復進行側平舉)這個動作時,突然感到肩部疼痛難忍。停止訓練一周后,張先生的情況還是沒有好轉,只要抬起胳膊就會感覺肩膀疼,胳膊抬舉得越高,疼痛越嚴重。無奈之下,張先生去醫院檢查,醫師診斷他罹患的是肩峰下撞擊綜合征,需要及時治療。張先生覺得很詫異,自己以前沒有聽說過這種病。那么,肩峰下撞擊綜合征是一種什么疾病?應該怎么治療呢?
都是肩峰下撞擊“惹的禍”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指肩關節進行外展、上舉、內旋活動時,肩峰下間隙內結構被反復擠壓、摩擦、撞擊,發生炎癥、退變,甚至發生肌腱斷裂,導致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礙。
1.形成原因
肩峰下間隙是肩峰與肱骨之間的間隙,間隙內包含岡上肌腱、肩峰下滑囊等結構。肩峰下間隙的上端是由肩峰、喙突、喙肩韌帶和肩鎖關節構成的喙肩弓,下端是肱骨頭和大結節。正常情況下,肩縫下間隙的空間可以適應肩關節的運動。如果間隙變窄,會導致肩峰下間隙中的肌腱、滑囊等組織被反復擠壓與撞擊,發生損傷。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多見于運動員、健身愛好者。如果過度使用肩關節,尤其是長期、反復進行將手抬過頭頂的動作,如打網球、羽毛球,或者過度進行上肢負重上舉運動如臥姿推舉杠鈴等,可導致肩關節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關節囊及支持韌帶松弛,關節不穩,引起肩峰下撞擊綜合征。
此外,肩峰形態異常、骨質增生、肩鎖關節增生肥大等可導致肩峰下間隙變窄,也可能引起肩峰下撞擊綜合征。
2.主要癥狀
反復撞擊可導致肩峰下間隙中的滑囊、肌腱發生水腫、出血甚至肌腱撕裂。患者早期表現為肩部疼痛和活動受限,部分患者有疼痛弧征,即患側手臂抬到60~120度時有疼痛感。如不及時就醫,肩部疼痛會持續加重,甚至影響夜間休息,上肢活動明顯受限。
3.診斷方法
如果出現上述癥狀,應盡快就醫。醫師會進行問診、觸診、肩峰撞擊誘發試驗,結合X線、CT、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項目等對患者進行診斷。
4.病理分期
根據病理損傷程度,肩峰下撞擊綜合征可分為3期:Ⅰ期為水腫出血期;Ⅱ期為纖維變性及肌腱滑膜炎期;Ⅲ期為肩袖撕裂、肌腱損傷、骨性損傷期。臨床上,多數患者為Ⅰ期、Ⅱ期損傷。
治療方法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疼痛癥狀,恢復關節功能。Ⅰ期、Ⅱ期肩峰下撞擊綜合征患者的損傷程度較輕,通過保守治療即可取得較好的療效。Ⅲ期患者則通常要通過手術修復肩袖組織的損傷。
1.嚴格制動
處于肩峰下撞擊綜合征急性期的患者,應嚴格制動患肢,可用頸腕吊帶或三角巾將患肢固定于胸前。睡覺時最好平躺,不可壓迫患肢。生活中,進行端水、拿鑰匙、吃飯等動作時,應由健側手完成,家人應從旁協助。
2.手法治療
專業康復師可對患側肩部周圍的軟組織進行手法按摩,來松解肌肉、促進關節液流動,緩解軟組織粘連、血流不暢,減輕關節疼痛癥狀。此外,中醫針灸、康復醫學的觸發點療法,對于緩解疼痛、解除粘連也有很好的效果。
3.藥物治療
疼痛感明顯的患者,可遵醫囑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等進行鎮痛。如果痛感嚴重干擾正常生活,口服止痛藥效果不佳,可以進行肩峰下間隙封閉治療,也就是在肩峰下間隙注射激素和局部麻醉藥物的混合液,達到消炎鎮痛的效果。為避免不良反應,封閉治療不宜頻繁進行。
4.物理治療
體外沖擊波治療、超聲波治療、激光治療等物理治療方法,可以促進患處水腫消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再生,減少炎癥反應。以體外沖擊波治療為例,通過治療設備使機械脈沖波作用于患處,可促進細胞再生和血管新生,同時能夠抑制疼痛信號的傳導,緩解患者的疼痛感。
5.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生活質量嚴重受影響的患者,可以在完善檢查后,根據醫師建議進行手術治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手術治療方式很多,包括肩峰成形術、肩峰下減壓術、肩關節內支架植入術等。隨著骨外科技術的進步,目前臨床多應用肩關節鏡開展微創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患者術后應及時開展康復訓練,以免出現關節僵硬、活動受限等術后并發癥。
康復建議
1.進行康復訓練
合理的康復訓練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肩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增強上肢肌力,促進康復。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一定要在專業醫師或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康復運動,促進肩關節功能的恢復。
(1)肩關節被動運動
在康復初期,患者可首先進行肩關節的被動運動,也就是不主動發力,在康復師或家屬的幫助下活動肩關節,逐漸增加活動幅度,以不引起疼痛感為度。
(2)等長收縮訓練
等長收縮訓練有助于增強肩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增強肩關節穩定性。進行肩外旋、內旋等長收縮訓練時,患者可以站在門框旁,屈肘90度,用手掌或手背推壓門框,感受手臂與門框的對抗力,每次保持10~20秒。10次為一組,每日可進行3組。
(3)倚墻天使訓練
倚墻天使訓練有助于提高肩部靈活性和肩胛穩定性。練習時腰、背靠墻,雙腳與肩同寬,屈肘90度,使肘部與肩同高,上肢靠墻,慢慢將雙手伸過頭頂。如患側手臂伸到某一高度感到疼痛,停留在該位置即可。
2.改變不良體態
人體的骨骼是一個整體,任何一個部位出現問題都可能引起其他部位的結構性改變。比如,現代人常見的高低肩、翼狀肩胛、肋骨外翻、圓肩駝背等體態問題,均可能影響肩胛骨的正常解剖結構,導致肱骨頭與肩峰之間反復摩擦撞擊。
如果存在嚴重的體態問題,肩峰下撞擊綜合征患者即便經過治療,未來也可能再次患病。建議在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體態,有條件的人群可以在康復師、專業健身教練的指導下改善體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