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雙循環經濟視角下,企業價值鏈迭代成為我國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經濟環境中,雖然我國部分企業已經開始重視并著手重構、優化企業原本的價值鏈結構體系,但由于各種原因仍無法精準地統計出至今有多少企業實行了價值鏈優化策略,導致現有的研究數據無法立體化的展示出雙循環視角下多重價值鏈互動對企業價值鏈地位的影響;同時,相關的研究數據也呈現出較為零散的狀態,缺乏系統性的整合和分析。本文運用案例研究法、扎根理論法和波特五力模型,聚焦雙循環視角下多重價值鏈互動對于企業價值鏈地位的影響問題進行展開研究。研究發現:第一,價值鏈重構與優化升級已然是企業適應新型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手段;第二,企業價值鏈的優化升級對企業自身與國際市場之間的契合度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總之,價值鏈互動對企業的影響呈正效應。
關鍵詞:多重價值鏈互動;企業價值鏈;價值鏈重構;扎根理論;雙循環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9(a)--05
近年來,隨著國家之間經濟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以及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連續沖擊,我國目前所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發展的環境也逐漸復雜起來。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雖然在國內的市場上生產力需求十分旺盛,但是在國際市場高端價值鏈生產環節的競爭力較弱。因此,我國構建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發展戰略是當下我國企業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與原先的企業結構相比,企業價值鏈的優化升級成為當今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與地位的關鍵所在。基于此,本文選題為雙循環視角下多重價值鏈互動對企業價值鏈地位的影響研究。當今,關于該領域的研究較少,對于企業價值鏈研究的理論體系還不夠完整。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進一步幫助完善多重價值鏈互動對企業價值鏈地位帶來的作用與影響,促進企業價值鏈的優化升級。
本文對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研究分析,運用案例分析法,通過對多重價值鏈互動和價值鏈重構進行文獻研究作為理論基礎,結合波特五力模型對優化企業價值鏈進行科學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有助于幫助企業解決自身價值如何優化的問題。
1 文獻綜述
1.1 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經濟形勢
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理論是在2020年4月10日在我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提出的。在雙循環政策的有效實施下,極大推進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通過相關數據我們可以清晰且更為客觀的發現,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下,這種雙循環將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地進行聯通,為中國經濟提供了更為強勁且可持續的發展動力。
同時,在雙循環大背景下新消費需求的擴容增效為一些科技型企業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這種發展機遇促使這些中小企業依附著該領域的核心企業進行穩定發展。但是,在這種雙循環戰略背景下,也會給一些出口型企業造成斷鏈的現象,甚至影響到傳統行業下的中小企業自身的生存機會。
另外,當今企業還面臨著“以環入鏈”易脫鏈的問題。部分企業過度的依賴全球價值鏈上獲得的外部技術轉移,導致我國的中資企業缺少了自主研發的能力,這一領域的缺失造成我國企業在進行技術研究時會遭到其他國家技術壁壘和市場勢力的雙重封鎖,最終導致“低端效應”的產生。除此之外,我國企業的經濟還面臨著“被脫鉤”等風險。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如何合理利用這次機遇處理好自身的財務管理問題并優化企業自身的價值鏈是一件關乎“自我”生存的問題。
1.2 企業價值鏈地位的概念與結構維度
企業價值鏈是由邁克爾波特在1985年提出的一個管理概念。企業價值鏈是指企業內部在生產和交付產品或服務過程中,各個環節所產生的價值。
企業價值鏈總共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基本活動,主要設計于產品的設計、生產、營銷與運輸等工作,屬于一個直接為顧客創造價值的活動板塊。二是支持活動,主要負責于研發、采購、人力資源管理等工作,為基本活動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支持與保障,屬于一個為基本活動做后勤保障的活動板塊。因此,這兩個活動板塊共同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
在企業價值鏈中,管理者可以通過有效的協調和管理兩個活動板塊的工作,使得每個環節都可以通過加工、增值或者優化來提升企業的整體價值,以達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的。
1.3 多重價值鏈互動與企業價值鏈地位的關系
多重價值鏈在相互互動的同時實則也是在優化和拓展價值鏈,袁小慧等(2024)指出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國外發達國家對于我國科學技術的多重限制,導致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和中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經濟困境。因此,在面對如此困難且復雜的經濟環境下,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多重價值鏈互動就成為削弱當前經濟困境和優化企業自身價值鏈的關鍵所在!
此外,企業原有的價值鏈在面對外在因素影響的過程中會接連帶動其價值鏈的相互交接與融合,將外在經濟因素帶給價值鏈的沖擊轉化為自身經濟動能,進而實現價值鏈的拓展延伸,形成獨屬于企業自身的價值鏈生態圈。
1.4 價值鏈重構的概念與方式
國家之間源源不斷的貿易沖突,導致全球的價值鏈呈現出斷裂、萎縮、貶值的現象。全球貿易戰的開展使得部分企業及其相關產品產業鏈遭到嚴重破壞,產品市場流通范圍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以致于企業的價值創造功能無法實現,多層面約束了企業自身的價值創造能力與價值實現能力。
于是,在當下全球貿易戰的背景下,價值鏈重構已成為推動國家之間博弈乃至國內企業繼續生存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與關鍵手段。為了進一步緩解由全球貿易戰帶給國內企業的漣漪效應,企業內部進行進一步價值鏈重構已成必然。
喬小勇等(2024)在研究中指出,在全球貿易摩擦的經濟影響下我國應當通過深化國內生產分工,拓展國內價值鏈的增值空間,借此來增強國內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精密銜接與協同,為國內企業未來的價值鏈重構提供機會。
2 研究方法與研究過程
2.1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為了探究在當今雙循環的經濟模式下多重價值鏈互動對企業價值鏈和地位產生的影響。由于在該領域缺少系統的研究理論,本文將采取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論的研究方法,并運用波特五力模型對實驗內容進行證明,得出在雙循環經濟模式下多重價值鏈互動對企業價值鏈地位的理論體系。
2.1.1 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C.C.Langdell于1870年提出的,這是一種通過借助實際發生的案例,結合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手段,來研究和解釋特定現象的一種研究方法。本文選用文獻研究法對文章進行系統性的研究。此文章選取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作為研究對象。由于在多重價值鏈的相互互動下,小米企業已經逐漸實現了自身的價值鏈重構。在完成了自身價值鏈的優化升級的情況下,建立了新的商業模式。
小米企業自身獨樹一幟的生態鏈與發展方式,導致小米企業如今的價值鏈十分完善。不僅如此,小米企業的價值鏈在進行價值鏈重構和優化升級的過程中留下了海量的相關數據,這為后期的案例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數據。因此,本文使用案例研究法進行系統研究能夠在有效保證文章的研究深度下,提高文章自身的研究價值。
2.1.2 扎根理論方法
扎根理論研究法是由哥倫比亞大學AnselmStrauss和BarneyGlaser兩位學者共同研究的一種方法,是一種運用系統化的程序,針對某一現象來發展并歸納式的引導出扎根理論的一種定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論主要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建構型扎根理論、經典型扎根理論和程序化扎根理論。在扎根理論方法中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是該理論的核心組成部分,又稱編碼,并且在這三大類中的扎根理論存在著極大的編碼差異。目前,我國學者主要采用的是第三者的研究與運用,該類型下的過程主要分為三個組成部分,分別是開放性編碼,主軸編碼以及選擇性編碼。
該類型的過程如下:首先,運用開放性編碼對相關資料進行系統的收集,待收集完畢后通過對資料的分析總結出相關的概念與范疇。其次,利用主軸編碼對重組的資料進行系統劃分歸納出主范疇和副范疇兩大范疇。最后,運用選擇性編碼對其核心編碼進行整合凝聚。
2.1.3 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是邁克爾·波特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一種分析模型。該模型用于競爭戰略分析時,可以有效分析出小米企業的競爭環境。其中五力模型具體包括——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新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以及同業競爭者的競爭能力。本文運用波特五力模型進行分析,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其在市場中的位置以及面臨的競爭環境,從而進一步借助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來優化價值鏈并提升其競爭力。
2.2 研究過程
2.2.1 扎根理論研究過程
(1)開放性編碼。開放性編碼的研究過程主要是將原始資料中的數據進行提煉和范疇,并確定這些概念和范疇之間的關系,即將原始數據進行拆解后對其賦予新的概念,然后以新形勢重新組合的一種操作過程。因此,文章對其進行系統歸納,最終提煉出25個概念,并按照邏輯歸納總結出了16個初始范疇,見表1。
(2)主軸編碼過程。在主軸編碼的階段,主要是將各個編碼中的觀點或者行為聯系起來,去尋找它們內在關系的一個過程。本文最終將16個初始范疇整理歸納為生態鏈的拓展、創新能力、行業環境、地位升級這四個主范疇,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3)選擇性編碼過程。選擇性編碼是一種通過描述“故事線”來梳理范疇的過程,并在核心范疇與其他范疇之間建立了邏輯關系。在對文章的主范疇和副范疇進行分析時可以發現,相對應的初始范疇之間可以進行系統性的提煉與融合。如將“生態鏈的拓展”與“創新能力”兩個初始范疇進行提煉分析,可以得出企業價值鏈延伸與企業價值鏈優化以及部分價值鏈重構的企業發展事實。通過對初始范疇的進一步提煉,可以將其精簡為三個大類,分別是價值鏈重構與優化、行業環境與企業地位。為了更加直觀的展示出選擇性編碼的功能,本文將核心范疇的提煉過程繪制為圖表的形式進行展示,如圖2所示。
根據上述的核心范疇可以清晰的得到一條在雙循環大背景下有關于多重價值鏈對企業價值鏈沖擊且重構的優化主線,該主線概括如下:2014年小米不在拘束于手機領域并在4月23日發布了小米路由器和小米路由器mini,小米開始進軍智能家庭網絡中樞。2015年6月30日,小米智能家庭在線設備超1000萬、APP安裝用戶超1500萬、日活超200萬,成為國內第一智能家庭平臺。2016年5月10日MIUI8發布,MIUI全球聯網激活用戶數超過兩億,遍布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同年,小米之家開始進行全面轉型,開展線下探索的新模式,門店數量激增。2017年7月26日,小米首款人工智能音箱小米AI音箱,人工助理小愛同學正式發布。2019年8月29日科技部宣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小米面向智能家居的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入選。同年,11月19日,小米宣布正式啟用地震預警系統,小米成為全球首個操作系統級接入地震預警的手機+消費Alot平臺,并無償的向全球同行開放研發經驗。2021年7月16日據Canalys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排名,小米手機銷量遠超美國,首次晉升為全球第二。2022年5月23日,小米集團宣布與徠卡達成全球影響戰略合作,攜手開啟移動影像新時代。
2.2.2 波特五力模型研究過程
隨著當今互聯網企業的迅速發展,中國智能手機領域的產業競爭呈現出日益激烈的現象。因此,波特五力模型的使用已然成為小米在企業戰略中的果斷選擇之一。在實行相關戰略的過程中,除了可以綜合考慮行業內競爭者、潛在競爭者、替代品、供應商以及購買者對企業的影響程度外,還能根據考慮因素的多元性生成出該企業的策略集合,并為后續的策略實行提供理論依據。
此外,在波特五力模型進行執行實操的過程中,企業的價值鏈也會受到該理論依據的影響,使其自身價值鏈之間在產生相互碰撞與撕裂后,重新進行重構與延伸,最終實現企業價值鏈的重構與價值鏈的升級。
從同行業現有競爭者和潛在競爭的角度來看,小米如今面臨著其他智能手機品牌的激烈競爭,如蘋果、三星等。因此,小米在進行市場競爭的過程中,主要采取產業鏈拓展、銷售鏈延伸和產品鏈創新的手段來提高自身在市場的占有度并借此來保持自己在當今市場的主體地位。
從替代品的角度來看,由于時代的進步,在智能手機領域中,功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成為當今智能手機市場的主要替代品。為了減少企業在面對替代品時的替代系數,小米在深度拓寬了其原本的客戶價值鏈并開始為客戶打造個性化服務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在供應商討價還價和購買者議價能力方面,小米開始進一步深化企業價值鏈的管理,通過對于價值鏈各個環節的分解重組,針對客戶的心理需求并結合企業自身的成本領先戰略來降低企業的成本,借此來創造出更大的客戶價值。
3 研究結論
多重價值鏈在進行互動的同時會極大程度的優化企業原本的價值鏈,使得其原本的價值鏈在鏈條的相互碰撞中進行拆分、重構、拓展,最后實現價值鏈的優化升級。企業價值鏈的優化升級能夠幫助企業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形式下加強企業供應鏈的協同效果,增強其目前的全球競爭力。此外,企業價值鏈的優化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推動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與企業自身的企業戰略相契合,發揮其領先效應。本文采取扎根理論法與波特五力模型的方式來研究小米在面臨雙循環經濟模式下,多重價值鏈互動對企業價值鏈與地位帶來的價值鏈變革以及地位變化,發現價值鏈重構與優化升級已然是當今企業適應新型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手段。此外,企業價值鏈的優化升級對企業自身與國際市場之間的契合度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Gao J Research on Market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riented by Enterprise Value Chain Intelligence [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Nonlinear Sciences, 2024,9(1).
Chengjun L ,Ziwei X ,Wei Z, et al.Research on the Configuration of Value Chain Transition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J].Systems,2022,10(5):164-164.
喬小勇,李星瑤,祝合良.“雙循環”新格局下貿易摩擦沖擊對全球價值鏈重構影響效應研究[J]管理評論,2024,36 (2):27-39.
袁小慧,李雪陽.雙循環視角下中國多重價值鏈互動與收益的實證研究[J].國際經濟合作, 2024(1):34-45+86.
王進富,王炎,張穎穎.不同發展階段裂變型科技企業動態能力、雙元創新與企業價值鏈升級 [J/OL].科技進步與對策,1-10[2024-04-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24.G3.20240318.1418.002.html.
柳文.邁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N].經濟日報,2024-03-17(006).
王唯佳.基于價值鏈理論的企業成本控制策略分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4(2):86-88.
揭蓓.全球價值鏈視角下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影響因素組態研究[D].蘭州: 蘭州理工大學,2023.
裴超.穩“鏈”才能助“業”供應鏈對會議活動產生的多重影響[J].中國會展(中國會議),2022(8): 24-29+8.
龍旭溪,胡永銓.數字化轉型對企業價值鏈地位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4(4):102-105.
郭萬山,滕飛,侯翔瀚,等.全球價值鏈的脫鉤與反脫鉤:來自中國制造業企業微觀數據的經驗證據[J].中國科技論壇,2024(4):74-83+136.
范紅忠,胡楊,王馗.大國市場與企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攀升:國內超大市場規模的國家競爭優勢[J].經濟學家,2024(4):67-77.
康健,唐欣,謝詩蕾.場景驅動中國制造企業創新實現全球價值鏈攀升路徑: 雙重價值鏈差異性嵌入視角[J].科技管理研究,2024,44(6):117-127.
林學軍,葉慧娟.創新價值鏈視角下中國戰略新興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技術創新: 基于內外雙因素的分析[J]. 現代營銷(下旬刊),2024(2):1-4.
韓新燕.基于價值鏈的企業現金流管理研究: 以良品鋪子為例[J].全國流通經濟,2024(2):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