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蘇作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相對發達的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已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效,但在數字核心技術研發和創新水平、高端人才儲備和培養、數據開放程度等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亟待進一步借鑒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作為數字經濟強國,美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穩居世界首位,研究并借鑒其數字經濟的發展經驗,進而將其應用于江蘇及我國其他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實踐,既有利于江蘇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部署,將江蘇早日建成為我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新高地,也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江蘇和我國其他地區數字經濟的發展實力和國內外競爭力。本文基于江蘇省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及問題,借鑒美國經驗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需圍繞數據技術和應用創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人才引培、數字貿易領域中國規則制定、數字經濟領域開放合作深入等方面發力。
關鍵詞:美國;數字經濟;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專員制度;江蘇省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9(a)--04
數字經濟作為引領未來的新經濟形態,是推動我國各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而江蘇作為我國的經濟強省,近年來數字經濟雖發展迅猛,但與美國等數字經濟發達國家和廣東、北京等數字經濟發達省市相比,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亟待借鑒美國等先進國家和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經驗,進一步提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打造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江蘇樣板。
1 江蘇省數字經濟發展成效
1.1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成效凸顯
江蘇省通信管理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江蘇省5G基站總數已達到22.7萬,位居全國第二;重點場所5G網絡通達率、行政村5G覆蓋率均達到100%。物聯網終端用戶數增加到2.6億,綜合算力指數全國排名第二,工業互聯網標識建設成效位居全國首位。建成了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昆山中心等超級計算中心和南京鯤鵬·昇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全線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成了中國移動長三角(南京)數據中心、阿里巴巴江蘇云計算南通數據中心等近200家數據中心,可提供強大的數據存儲和計算能力。
1.2 數字經濟提質增效明顯
《2023數字江蘇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江蘇數字經濟規模已超過5萬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和制造業增加值持續上升,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已分別達到11%、36.3%。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已上升至4.2萬億元,實現了18%的同比增長18%,位居全國第二位;軟件業務收入已上升為1.3萬億元,實現了16%的同比增長,位居全國第三位。新興數字產業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迅猛。
1.3 數字政務建設成效凸顯
江蘇省近年持續推進數字政務建設,省數字政府政務中臺、省級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已成功建成運營,電子政務外網實現了行政村五級全覆蓋。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率、應開放公共數據的開放率、公共數據按需共享率等指標已分別超過94%、92.2%、95.6%。江蘇與長三角其他省市間的政務服務互聯互通也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已有超68項事項、26項高頻服務接入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專欄,14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或場景實現了長三角三省一市間的 “一網通辦、異地可辦、就近辦理”。
2 江蘇省數字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核心技術研發和創新水平有待提升
易觀分析數據顯示,江蘇省認定的電子信息高新技術企業雖已高達8000多家,但是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并不多,數字經濟的核心科技水平尚有較大的上升空間。5G通信、光通信等領域的高端核心芯片基本依賴進口,物聯網識別感知和智能處理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顯著,其中高性能先進傳感器90%依賴進口,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位七成以上依賴進口。數字科技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和關鍵領域面臨“卡脖子”問題。
2.2 高端人才儲備和培養需進一步加強
與美國相比,江蘇省在數字人才儲備和培養方面仍面臨著高層次數字人才儲備不足、數字高科技企業高層次人才儲備不足、教育培訓體系亟待完善等問題。《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科技人才儲備實力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數字科技人才的數量雖已達到12.8萬人,已超過美國和日本,但該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僅有7000多人,僅為美國的35%。江蘇與我國的總體情況類似,也同樣存在數字人才基數大,但高層次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
2.3 數據開放程度有待加強
受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數據質量和標準化、數據共享和交易規則制定等問題制約,江蘇省在數據開放方面雖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存在數據規劃和開發不足、數據共享與流動不暢、數據開放應用場景準備不充分等問題。一些部門在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時,可能對數據資源開放造成的安全風險抱有疑慮心態,導致共享開放不足,且數據規劃和開發不足,政府數據的功能難以充分發揮。加之數字經濟發展對多部門協作具備較高要求,需要數據共享與流動來支撐彼此的業務工作,而當前江蘇省在數據共享和流動方面還存在諸多障礙,數據資源無法充分發揮其價值。
3 美國數字經濟的發展經驗
3.1 堅持自主創新主導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
自主創新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美國數字經濟的核心競爭力。美國政府始終十分重視數字技術的創新研發,持續加大對人工智能、芯片、半導體等領域的研發投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美國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美國聯邦研究與發展經費統計(Fede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unding)等相關數據顯示,2000—2021年,美國的研發投入從約2167億美元增長到約7700億美元,始終保持著平穩增長的態勢,確保美國長期擁有集成電路、高端芯片、傳感器、傳感器芯片、高端數控機床、數控系統等領域的核心技術,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3.2 打造面向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
美國十分重視互聯網、通信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從克林頓-小布什時期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行動計劃(NII)》開始,美國就一直在大力推動信息技術和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該計劃旨在建設“信息高速公路”,通過投資4000億美元,用20年時間實現家庭電信光纜的全覆蓋,為美國數字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進入21世紀后,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和互聯網的普及,美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在不斷升級和完善。2020 年,美國通過了《云戰略草案》,旨在最大化NOAA云服務的價值。同年,美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了全球的44%。以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為依托,美國誕生了微軟、 IBM、谷歌、亞馬遜、甲骨文等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巨頭和Google、Bing、Yahoo等搜索引擎巨頭。
3.3 儲養世界一流的數字化人才
美國一直注重數字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擁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數字化人才,為美國長期占領全球數字經濟競爭領先位置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人工智能從業者約為85萬人,同期英國約為14萬人,我國約為5萬人。美國之所以在數字領域能取得明顯的人才優勢,一是因為美國的教育體系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鼓勵學生通過實踐項目來學習和應用數字技能;二是因為美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和產業界合作密切,許多高校與企業合作開設大數據技術、商業智能、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數據科學課程,學生能夠接觸到最新的技術和行業趨勢;三是吸引了全球眾多優秀的數字人才。美國擁有全球頂級的高等教育機構和科研機構,擁有全球最活躍的創新氛圍,是數字人才成長的沃土。
3.4 主導國際數字貿易規則制定
美國通過二十國集團(G20)、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海關組織(WCO)、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ECD)等全球多邊經濟治理框架,積極參與電子商務、隱私保護、數字稅治理等領域的全球合作。美國先后主導過簽訂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美日數字貿易協定等多邊和雙邊數字貿易協定,維護美國在數字貿易領域的利益,提升了其在全球數字規則談判中的話語權,在數字貿易規則領域形成了一個較為全面的體系。
3.5 深度參與國際數字合作
在主導國際數字貿易規則制定的同時,美國還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參與國際數字合作。美國參與了多個國家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如通過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美國與歐洲國家就6G技術合作和跨大西洋海底電纜連通性與安全性問題達成了合作,共同建設包括光纖寬帶、無線通信網絡、安防檢測等信息基礎設施在內的專用數字化基礎設施。同時,美國積極參與國際數字治理,與其他國家共同制定數字領域的國際規則和標準,推動數字技術的公平、透明和可持續發展,并通過多邊合作機制,如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等,加強與其他國家在數字領域的合作,為各國提供了共同探討和解決數字領域問題的平臺。
4 促進江蘇數字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結合江蘇省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及問題,并綜合借鑒美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內外”成功經驗,江蘇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軟硬底座,全面提升江蘇省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
4.1 推動數據技術和應用創新
4.1.1 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政府和企業要進一步加大對數字技術研發和創新的投入,通過設立專項資金、建設創新平臺等方式,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推動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應用,解決數字經濟領域高端核心芯片、物聯網識別感知和智能處理技術、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位等卡點問題,提升數字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4.1.2 推動應用場景創新
通過加強跨部門合作、加大定制化數據應用解決方案的開發力度、加強對大數據應用場景的總結和推廣等方式,不斷深化數據在產業發展中的應用,要加強科技部門和數據部門之間的合作,通過定期召開跨部門會議、共享研究成果和數據資源、聯合調研等方式,及時了解行業痛點、發展趨勢以及數據應用的可能性,不斷挖掘潛在的數據應用場景,為后續開發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導。要針對不同產業的發展需求,開發定制化的數據應用解決方案,推動數據資源與產業的深度融合。
4.2 完善數字基礎設施
4.2.1 強化規劃
建議政府部門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明確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和方向,推動各地區之間的協同合作,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建議推動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向多元化和智能化發展,除傳統的數據存儲和傳輸功能外,還應鼓勵數據中心開展數據分析、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創新應用,以提升數據基礎設施的價值和競爭力;建議加快對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實現工業、能源、交通、民生、環境等方面基礎設施的智能化、網絡化、協同化發展。
4.2.2 強化管理
建議出臺《江蘇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引導意見》,明確數字基礎設施的管理規范與標準,確保各項設施的建設、運營和維護都遵循統一的標準,以提升設施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建議積極推動數字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升級,通過引入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設施的運行效率和穩定性,推動數字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和高效管理;建議根據實際需求和技術發展,及時對數字基礎設施進行升級和改進,保持其競爭力和先進性。
4.2.3 推動共享
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江蘇省公共數據管理辦法》,并出臺《江蘇省公共數據共享條例》,進一步細化數據開放的分類和標準,制定詳細的數據開放目錄,明確各類數據的開放條件和范圍,為數據資源的共享和利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加速數據要素的價值釋放。建議積極融入全國統一數據共享平臺建議,切實打破部門間、地區間的數據壁壘,推動跨區域數據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并以“一帶一路”為依托,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動數字平臺和互聯網公司的對外開放。
4.3 強化數字化人才引培
4.3.1 優化基礎教育
建議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對蘇教版教材進行修訂并進一步深化課堂改革,推動教學內容從側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向注重知識的應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轉化;推動教學方式上由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向學生實際操作和探究學習為主轉化,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項目合作、實踐探究等方式來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4.3.2 優化高等教育
建議設立專項培養計劃,由政府、教育機構和企業聯合設立針對數字經濟的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明確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實踐環節和評估標準,選拔一批優秀學生學習半導體物理專業,推動半導體物理基礎研究,以解決芯片等領域的卡脖子難題;建議支持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江蘇省“雙一流”高校開設大數據技術、商業智能、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數字經濟相關課程, 培養數字經濟專業人才,增加數字人才儲備。
4.3.3 強化人才引進
建議設立數字經濟“高級人才尋訪券”機制,向數字經濟領域重點企業或營收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發放“高級人才尋訪券”,用于其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購買人才尋訪服務,以激活人才市場,降低企業引才成本。建議深入實施數字人才“揭榜掛帥”集聚行動,成立“揭榜掛帥”項目服務專班,梳理數字經濟領域重大關鍵核心技術需求清單,通過“揭榜掛帥”形式吸引海內外高層次數字人才開展數字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攻關和成果轉化。
4.4 推動數字貿易領域中國規則制定
4.4.1 提供實踐經驗
江蘇擁有眾多外向型企業,這些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江蘇可借鑒這些企業在數字化轉型、跨境電商發展、數字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展示江蘇在數字貿易領域的創新成果,為我國參與國際數字貿易規則的制定提供有力的實踐支撐。
4.4.2 參與規則談判
江蘇應積極組織數字企業、行業協會等參與國際數字貿易規則的討論和談判。通過參與WTO電子商務諸邊談判、FTAs“一攬子”協議談判等,深化數字經濟領域的政府間對話交流,輸出我國的數字貿易規則,為推動形成更加符合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各國實際需求的數字貿易規則貢獻江蘇智慧和力量。
4.4.3 推動規則創新
建議立足自身數字貿易發展特點,從區域層面,就數字貿易相關議題設置各國共同關注且可能達成一致的談判議程,協助我國提出符合數字貿易國際規則的中國方案;建議就消費者接入和使用互聯網、禁止源代碼限制、計算設施本地化、數字貿易統計等方面展開制度試點,為我國數字貿易規則制度建設提供江蘇方案。
4.5 推進數字經濟領域開放合作
4.5.1 加快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
建議積極引進海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外商投資向信息技術、數字經濟領域集聚,優化外資準入管理,加快制定與國際規則相銜接的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規則、平臺企業反壟斷監管規則等,拓展江蘇數字經濟領域開放合作的新空間;建議借助自由貿易試驗區、數字服務出口基地等,建設一流的國際化數據信息專用通道。
4.5.2 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間的數字共建共享
建議創新金融、電商、物流等領域的合作模式,高質量推動中國-中東歐數字經濟合作、中國-東盟智慧城市合作,深化與東盟、歐盟國家間的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建議通過設立研發戰略聯盟、共建實驗室、共建孵化平臺等方式,拓展與非洲、非盟國家在數字基礎設施、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等領域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4.5.3 推動良好國際合作環境建設
建議積極參與DEPA(《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框架下的數字經濟合作,并加入《全球數字經濟伙伴城市合作倡議》,不斷擴大數字經濟合作朋友圈;建議積極參與國際數字經濟組織和論壇,加強與國際社會的交流與合作,推動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構建不斷邁向新階段;建議進一步深化政府間的數字經濟對話交流,通過搭建數字經濟合作工作組、開展數字政策實踐等舉措,加強數字經濟主管部門間的交流,深入挖掘合作潛力,推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走深走實。
參考文獻
于也雯,陳耿宣.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和政策建議[J].西南金融,2021(7):39-49.
鄭憩.中國參與全球數字經濟規則制定的有關建議與對策研究[J].全球化,2022(5):116-123+135.
臧詩瑤,尚晨.國外數字經濟發展對我國的啟示[J].黑龍江金融,2021(11):56-57.
富新梅.美國數字經濟領域反壟斷的轉向及其啟示[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2(9):42-47.
陳昭鋒,張紅倩.美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經驗與啟示[J].經濟研究導刊,2022(23):61-63.
孫小強,王燕妮,王玉梅.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指標體系、區域差距、時空演化[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4(6):33-42.
孫玉東,喻喜溈,喻紫陌.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質量的綜合評價及預測[J].財經理論與實踐,2023,44(5):99-106.
張少君.國內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困境及優化路徑研究[J].投資與合作,2023(9):187-189.
姜曉芳,蔡維德.下一代互聯網Web 3.0與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路線研究[J].中國工業和信息化,2022(10):7-11.
李丹陽.國內外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及國家發展戰略[J].商場現代化,2023(16):127-129.
易蘭.日本數字改革及數字化舉措研究[D].哈爾濱: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2022.
褚曉.美國數字經濟發展歷程及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啟示[J]. 新經濟導刊,2022(3):69-75.
姚國章.推進江蘇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建議[J].江蘇商論,2023(10):32-35.
陳焱.以建設數字經濟高地鍛造江蘇經濟增長新引擎[J].唯實,2023(6):64-66.
谷亞麗.美國數字經濟核算實踐及其與我國的比較[J].調研世界,2019(6):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