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傳染性膿皰又稱傳染性膿皰性皮炎、羊口瘡,是羊感染傳染性膿皰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的人畜共患傳染性疾病。該病發病率高,所有品種、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羊均可感染,特別是對羔羊的危害極為嚴重。筆者就羊傳染性膿皰的流行特征、臨床癥狀和治療方法等進行闡述,并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參考。
一、流行特征
羊傳染性膿皰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春季、秋季發病較多,無品種和性別差異,具有群發性和流行性的特點。帶毒羊和患病羊為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損傷的皮膚或者黏膜進行傳播,被污染的水源、用具、飼料、牧場、圈舍及病畜的膿皰、痂皮等均可成為傳播媒介。主要危害1歲以內的羊,以3~6月齡的羔羊發病最多,病死率也較高,常呈群發性流行。成年羊多為散發性流行。在羔羊缺奶、羊只瘦弱、抗病力降低、草料缺乏等情況下,該病更易發生且病情嚴重。患病羊由于口腔發生病變,攝食困難,會對整個羊群的健康生長造成嚴重影響,可引起胃腸炎、寄生蟲感染、消化不良、肺炎等疾病。
二、臨床癥狀
羊傳染性膿皰病毒潛伏期一般為3~7天,臨床上按病羊患病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唇型、蹄型和外陰型,有時可見個別病羊同時感染不同的類型。
1.唇型
唇型是該病中最常見的類型,可見病羊精神不振,常臥地不起,采食量明顯下降,齒齦紅腫,被毛粗亂無光。發病初期,在上唇、鼻鏡、口角部及其周圍皮膚出現血紅色小丘疹和小結節,并慢慢發展為水泡或膿皰,進而破裂形成黃色或棕黃色的疣狀硬痂。如果是良性,一般經過1~2周的時間硬痂增厚、干燥、脫落,病羊慢慢康復。病情嚴重的,在臉頰、舌、齒齦、眼瞼、硬腭、軟腭出現大面積的水泡,水泡逐漸轉變成膿皰,膿皰破裂即可形成爛斑,病羊口中會排出渾濁、發臭的唾液。病灶破裂形成結痂,結痂相互融合,嚴重的病灶可波及整個口唇周圍、眼瞼和眼面,結痂下會形成增生的肉芽組織,使整個嘴唇腫大外翻,并形成桑葚狀突起,有的牙齒脫落,嚴重影響飲食,病羊日漸消瘦、各器官衰竭,最后導致死亡。
2.蹄型
臨床上單蹄發病的較多見,四肢同時發病的也有,常表現為蹄叉、蹄冠或系部的皮膚上形成水泡,后變為膿皰,破裂后形成由膿皰液覆蓋的潰瘍。病羊跛行或臥地,嚴重時繼發感染,甚至發生敗血癥或者因各器官衰竭而死亡。
3.外陰型
患病母羊表現為陰唇腫脹,并有潰瘍,陰道內有膿性或黏性分泌物流出,乳腺可見有膿皰、爛斑、結痂等。患病公羊表現為陰囊、陰莖腫脹,并且出現膿皰、潰瘍。
三、治療方法
羊傳染性膿皰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一旦發病主要是對癥治療,采取清洗瘡面、消炎、收斂的治療方法。
1.隔離消毒
一旦羊群中發生羊傳染性膿皰,應立即隔離病羊,被病羊污染的圈舍、場地、工具及周圍環境要進行徹底消毒。常用的消毒藥有20%石灰乳、2%熱火堿、3%石炭酸等。對于病死羊尸體、污染物必須采取深埋、焚燒等無害化處理,以有效抑制疫情的進一步傳播。
2.局部治療
對唇型和外陰型患病羊只,首先用手術刀片小心刮掉干硬痂皮,或用水楊酸軟膏將硬痂軟化后去除,然后再用浸有5%硫酸銅的棉球擦掉潰瘍面上的污物和壞死組織,或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創面,最后用5%碘甘油或3%的龍膽紫涂搽瘡面,每天涂搽3次,直至痊愈。剝掉的硬痂皮、假膜、污物等壞死組織要集中燒毀,以防散毒傳播。
對蹄型患病羊只,可將蹄部置于5%~10%福爾馬林溶液中浸泡,每天浸泡3次,每次間隔6小時左右,每次浸泡時間為1分鐘。次日用1%苦味酸溶液、3%龍膽紫溶液或土霉素軟膏涂抹患處。及時清除糞便、尿和污水等,保持運動場和圈舍清潔干燥,防止蹄部受到侵蝕。
3.全身治療
為了防止病羊繼發感染,在采取以上治療措施的同時,可以用鏈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進行治療,并同時肌內注射或內服病毒靈等抗病毒藥物。
4.輔助治療
對于體質較弱,不能采食或采食困難的患病羊只,要供給柔嫩多汁的飼草,也可喂以流食,并配合靜脈注射由維生素C、三磷酸腺苷、葡萄糖、氨基酸等組成的混合溶液,以補充營養,增強其抗病能力,促進病情快速好轉。
5.中藥治療
中藥藥劑以清熱解毒、去腐生肌為主要原則,選用當歸10克、甘草6克、黃芩20克、梔子5克、柴胡10克、板藍根15克、龍膽草15克和黃連20克,所有藥物混合加水煎熬,晾涼后灌服。羔羊每次灌服30毫升,成年羊每次灌服60~100毫升。
四、預防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
飼喂營養全面,富含微量元素、維生素的全價飼料,日糧中可添加適量食鹽,以防止羊啃墻啃土而引起皮膚和黏膜損傷。不要在有刺植物的草地上放牧,避免飼喂帶刺的草料,揀出墊草和飼料中的芒刺、竹簽、鐵絲、鐵釘等尖銳物,以防止羊只皮膚和黏膜受到損傷。合理調整飼養密度,冬、春季節要勤換墊草,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圈舍要經常打掃,保持清潔衛生和環境干燥。圈舍要執行嚴格的消毒制度。
2.免疫接種
目前,用于羊傳染性膿皰的疫苗種類較多,滅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太理想,弱毒疫苗存在一定風險,容易散毒,因此不適合沒有發生過該病的羊場內使用。在該病的流行地區,對7日齡以內的羔羊可用羊口瘡弱毒苗進行股內側皮膚劃痕免疫接種,10天以后就可以產生免疫力,免疫期限為1年。母羊一般在配種前進行免疫接種,產出的羔羊可通過吮食初乳獲取一定的免疫力。為了獲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免疫接種時使用的疫苗毒株型應與當地流行毒株型相同,因此,可以采集本地毒株自制疫苗接種易感羊群。
3.嚴格檢疫
堅持自繁自養。如果確實需要引種,要嚴格禁止從疫區購買或引進羊只及其產品,從外地或者其他養殖場新購買的羊只必須隔離飼養觀察4周,在此期間應進行全面的體檢,并對體表、蹄部進行徹底清洗與消毒,證明健康無病后方可混入大群飼養。
(吉林省畜牧獸醫科學研究院 楊金生 宋延來 崔鶴馨 浩佳藝 周子博 郵編:13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