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2024年修訂)》(以下簡稱《方案》),新修訂的《方案》將全國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從4100萬頭調整為3900萬頭。調整后,國內仍具備每年生產5500萬噸以上豬肉的能力。
到2024年第二季度,隨著市場引導產能調減和各項產能調控措施的落實,生豬產能調減基本到位,養豬產業恢復正常盈利水平。2024年6月第二周,全國生豬平均價格18.41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3.7%,同比上漲27.9%。
隨著生豬養殖規模化水平的提高,生豬養殖效率也在快速提升。近年來,養豬的設施化、標準化、智能化發展很快,豬也住上了樓房,住進了空調屋。2023年,全國母豬頭均提供斷奶仔豬數達到20.4頭,部分豬場可達到30頭左右;料肉比降至3∶1以下。養殖技術水平的提升,實現了生產要素的高效利用,國內能繁母豬數量下調后,仍然能保障豬肉的充足供給。
近年來,受人口增長放緩、消費主體人群數量下降和肉類消費替代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豬肉消費量穩中有降。2023年,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為42.2公斤,比2014年42.6公斤的歷史高點下降0.4公斤。
“我國人均豬肉消費的拐點已經來到。同時,替代性肉類供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人均豬肉消費拐點的提前到來。”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說。據預測,我國今后每年豬肉消費的需求量可能減少50萬~100萬噸,到2030年左右,人均豬肉消費量可能降到35公斤,豬肉在肉類消費中的占比降至50%,全國豬肉需求總量可能在5000萬噸上下。
“從能繁母豬數量來看,2024年5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3996萬頭,相當于3900萬頭正常保有量的102.5%,處于產能調控綠色合理區域(92%~105%),生豬養殖已于5月中旬扭虧為盈,下半年穩產保供的基礎扎實。”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說。
從中大豬存欄量看,2024年4月末全國上規模的養殖場的中大豬存欄量同比下降2.8%,預示著未來2個月的生豬出欄上市量將有所減少。從新生仔豬數量看,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新生仔豬數量較上年同期下降6.5%,按照6個月的育肥出欄周期規律,前期產能調減效果將在2024年二三季度逐步顯現。此外,2024年1—5月累計進口豬肉43萬噸,同比下降47%,同時下半年豬肉消費季節性轉強,也為豬價回升提供了基本面支撐。
2024年6月底,農業農村部組織生豬生產形勢專題會,專家、豬企管理人員和行業協會人員一致認為,2024年三季度生豬出欄量將同比下降,供給階段性過剩問題將得到緩解,豬價有望進一步回升,生豬養殖盈利將繼續增加。
(摘編自《中國畜牧獸醫報》 作者:劉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