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的核心載體,是國民經濟的頂梁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當前,宣傳工作已成為國有企業重要的常態化工作,肩負著“對內凝心聚力、提振士氣,對外展示形象、打造品牌”的重任。文章在文獻梳理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國有企業傳統宣傳格局特征,探討宣傳工作改進之必要性,并以國網甘肅電力公司為個案,凝練可供借鑒的實踐經驗,提出新宣傳格局構想,以期為國有企業宣傳工作提供參考。研究發現,國有企業舊有的新聞宣傳與輿論引導工作處在“手工業時代”,其格局呈現出生產過程孤立低效、傳播模式單向統一、宣傳效能漸趨乏力三個特征。為適應媒介環境變遷,強化思想政治工作與新聞輿論工作,國有企業應以前期策劃的統一性、生產過程的組織性、質量檢驗的標準性、新聞產品的個性化為原則,建構起策劃、采編審、分發、追蹤、評價五大板塊密切銜接的生產流程,以及輿情預警機制、新聞策劃機制、新聞發布機制、資源共享機制、對外聯絡機制、考核獎懲機制六項機制相互配合的管理保障體系,促使新聞宣傳工作從“手工業時代”向“工廠化時代”邁進,真正提升宣傳質效,增強企業影響力,賦能生產實踐,助益自身發展,并肩負起社會責任。
關鍵詞:國有企業;宣傳工作;工作格局;互聯網;新聞生產流程;輿論引導
中圖分類號:F276.1;D26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13-0098-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管理提升類專業研究課題“互聯網傳播背景下的國企宣傳新格局的重構和再造”成果,項目編號:2023021
(一)生產過程孤立低效
傳統媒體時代,國有企業對品牌傳播、輿情處置、危機公關需求不足,宣傳內容的生產屬“手工業式”和單一“機器輔助式”,采寫編發等各個環節都依賴人力資源,具有現代化特征的高科技媒介產品未介入其中[1]。其一,線索挖掘、素材搜集以及稿件采寫等任務由宣傳部門個別員工完成,過程漫長且產量較低。其二,生產經營部門沒有專事宣傳或與宣傳部門對接的人員,未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形成獨立的話語體系。其三,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工作沒有形成復合式、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各級單位各自為政,缺乏統一指揮,沒有形成合力。
(二)傳播模式單向統一
大眾傳播時代,信息采集、分發與接收客觀上呈線性單向樣態,從傳者到受者的單向思維模式大行其道。國有企業宣傳實踐難免暗含“皮下注射論”[2]的虛妄幻想與潛在邏輯,以傳播者為中心,多采用“我說你聽”的灌輸式方式開展宣傳思想工作[3],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宣傳對象的訴求與關切。
(三)宣傳效能漸趨乏力
傳統格局下,國有企業宣傳對象主要局限在內部,缺少向社會大眾展示形象、回應社會關切的意識[4]。近年來,部分國有企業開始涉足新媒介,但缺少專員管理,發布形式差別不大,新渠道承載舊內容,“用而不新”[5]。
(一)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及新聞輿論工作的迫切需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這亦是企業黨委宣傳部門的使命和責任[6]。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7]。宣傳格局的重構與再造是強根固魂的必然要求。
面對紛繁復雜的改革發展趨勢及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化的局面,國有企業必須通過強化思想政治工作與新聞輿論工作,營造良好有利氛圍,維護和諧穩定大局[8]。
對內,改革和轉型必然帶來組織結構、崗位設置、績效薪酬等方面的調整變化,企業需要通過新聞宣傳加深員工對改革形勢的理解。對外,用好媒體、做好外宣工作事關政府、社會、客戶對企業的認知及信任。此外,互聯網是社會輿論的放大器[9],國有企業需要有效開展輿論引導和輿情疏導工作。
(二)適應互聯網時代發展的現實要求
互聯網是一種“高維媒介”,它意味著一個包括社會空間、運作空間和價值空間在內的新的空間維度的生長[10]。全媒體環境下的宣傳工作呈現出“全程、全息、全員、全效”趨向,這對國有企業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在創新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方面成果豐碩,通過資金的集約化管理、人員的統一調配、宣傳要素的共享、媒體矩陣的協同聯動等舉措,建立起縱橫貫通、上下貫通、內外貫通的工廠化新聞生產流程體系。本文以之為案例,凝練其組織管理經驗,在四項原則的基礎上,重構內容生產流程,再造管理保障機制。
(一)四項原則
1.前期策劃的統一性。選題策劃階段是新聞宣傳工作之始發站。統籌管理選題策劃,不僅能在源頭處做好把關工作,整合宣傳資源,提高新聞生產的質量及效率,確保橫向縱向統一執行策劃選題,更有助于強化公司黨委對企業意識形態工作的統一領導。
2.生產過程的組織化。生產過程的組織化是宣傳工作從“手工業時代”轉向“工廠化時代”的關鍵,貫穿新聞生產全過程。橫向上共享、匯集、整合各類資源,建立標準化流程,保證內容生產的穩定性、延續性??v向上構建立體化、復合式的新聞生產體系,各部門相互配合助力內容生產,保障有新聞價值、宣傳價值的信息資源得到充分挖掘,最大限度釋放內部信息潛能。
3.質量檢驗的標準性。質量監控是貫穿新聞生產全過程的主線,是建立激勵機制的重要依據,集中體現在發布前的審校環節及發布后對傳播效果的追蹤,其標準性是工廠化新聞宣傳工作必不可少的尺度。
4.新聞產品的個性化。個性化是指內容要考慮平臺的差異化和對象的分眾化。要發揮好全媒體平臺的長處,為傳統媒體注入活力,借新媒體融入新趨勢,擴大覆蓋面,促進整合聯動、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宣傳工作要內外兼顧,進一步分層分眾,提高針對性。
(二)流程重構
基于四項原則,參考“中央廚房”模式新聞生產理念[11],本文提出的國有企業宣傳內容生產流程構想,包括策劃、采編審、分發、追蹤、評價五個密切銜接的板塊,共同構成一個良性循環系統。
1.策劃板塊。策劃板塊是內容生產的指揮部和總控室。首先,根據追蹤板塊中的外部信息環境監測尋找熱點資訊,通過上下貫通的內部信息資源溝通渠道匯總各類有新聞價值、宣傳價值的信息,從中獲取線索。其次,基于評價板塊所提供的決策支持篩選線索、創建選題,通過召開采編前協調會等形式對選題價值、可行性進行分析,進而分配任務,安排選題。
2.采編審板塊。采編審板塊是內容生產過程的核心?;诓邉濍A段的選題安排開展文字、圖片、音視頻等素材的采集工作,形成初加工素材庫。平臺編輯根據媒介特性從素材庫中提取適宜內容,進行改寫、剪輯等深加工。終稿經相關人員審校后發布。
3.分發板塊。分發板塊是內容抵達受眾的關鍵一步。分發渠道除報紙、廣播電視、網站等傳統媒介平臺之外,還包括互動性強的新媒體平臺,需要對平臺加以運營,如回應評論、進行外聯互動、跨平臺聯動等。
4.追蹤板塊。追蹤板塊是優化新聞生產的長效機制。一為線索資源追蹤,為選題策劃持續供能,保持選題敏感度與洞察力;二為傳播效果追蹤,包括受眾反饋、影響力、輿情等,一旦出現負面輿情可及時警覺、干預、化解。
5.評價板塊。評價板塊是貫穿新聞生產流程的標準尺度,匯集了策劃階段的選題數據、采編階段的內容信息、分發階段的發布情況以及追蹤階段的熱點信息和傳播情況,在新聞生產全過程信息反饋的基礎之上,對熱點、選題、采編過程、內容質量、傳播效果進行評價,其結果進一步反哺于決策與獎評機制。
(三)機制再造
為貫徹四項原則,保障生產流程高效通暢,應建立起管理保障機制。這有利于實現責任的流通傳遞、產品的生產循環、信息的內外流通,提高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質效。
1.輿情預警機制。輿情預警機制是對互聯網信息的感知處置系統?!巴蝗缙鋪淼墓参C事件將給企業健康發展帶來嚴峻的考驗”[12],要加強對境內境外、網上網下輿情的實時監測,及時掌握熱點輿情動向和社會心理變化,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要貫通內外建立起黨委統一領導、專業部門分工負責、宣傳部門組織協調、新聞媒體積極參與、社會各方協調配合的輿論引導體系,確保實際工作和輿論引導有機銜接、協同推進。
2.新聞策劃機制。新聞策劃機制是貫穿縱橫的新聞生產組織系統,應整合公司新聞宣傳資源,建立月度新聞策劃會和周新聞會商會制度,促進各部門、各單位實現同步署、同安排、同落實、同考評,構建中心工作全鏈條閉環管理的執行體系。月度策劃會可從時間軸、業務軸、大事件軸、輿論引導四個維度展開策劃研討,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展示中心工作的重點任務、創新成果以及廣大員工蓬勃向上的新風貌,拓展企業故事的廣度、深度和效度。
3.新聞發布機制。新聞發布機制是鏈接內外的新聞產品投放系統,要求“一體統籌,立體傳播”[13]:針對不同媒體實施一媒一策,專人對接,利用好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以及新媒體的多樣性、個性化[14];針對不同的受眾,專人推送,實現個性化發布。
4.資源共享機制。資源共享機制是生產要素高效利用的輔助系統,需要各部門協調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群策群力的大宣傳工作格局,各部門要形成優勢與合力,暢通信息渠道,挖掘資源潛力[15]。本著新聞宣傳集約化管理的原則,在新聞策劃環節實現上下級單位之間的資源共享,在新聞生產環節實現文字、圖片、視頻新聞要素的共享,在新聞發布環節實現內部媒體矩陣的聯動和外部媒體平臺的共享,在輿論引導環節實現政府資源的協調共享。
5.對外聯絡機制。對外聯絡機制是政企、企媒互促互進的協作系統,是新聞發布機制的重要支撐。政企方面,應建立健全屬地公司和政府單位的走訪溝通機制,以走訪、專報等形式定期向省委宣傳部、公司總部請示匯報,建立省、市兩級單位與地方宣傳主管部門常態匯報溝通機制。企媒方面,應通過常態化的媒體走訪聯絡,爭取媒體信任與配合,與媒體合作策劃新聞選題。
6.考核獎懲機制??己霜剳蜋C制是新聞生產發布的量化評價激勵系統,應以新聞輿論“四力”的論述為依據,科學合理地設計評價標準,并按照標準推行獎勵制度,為新聞生產流程管理提供內在動力。
互聯網背景下,國有企業宣傳格局的重構與再造并非一勞永逸的事情,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發現問題,不斷調整流程與機制的原初構想,使之更契合企業自身特性,將宣傳工作做出個性特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增強國有企業的宣傳效力,對內凝聚人心、振奮精神,對外講好企業故事,樹立良好企業形象。
參考文獻:
[1] 蔡筱牧.新華社媒體大腦:技術驅動新聞生產方式變革[J].傳媒,2018(20):54-56.
[2] 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傳播學概論[M].陳亮,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201-202.
[3] 楊雅惠.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加強新聞宣傳工作的對策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3(6):157-158.
[4] 葉蓁.國有企業構建新聞宣傳融媒新格局的思考[J].媒體融合新觀察,2022(2):90-92.
[5] 李楠.用好新媒體 講好中小學黨建故事[J].中小學管理,2019(3):32-33.
[6] 本書編寫組.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J].現代國企研究,2019(11):54-59.
[7] 本報評論員.人民日報評論員:為國有企業強“根”鑄“魂”[EB/ OL].人民日報,(2020-01-06)[2024-02-11]. http://opinion. people.com.cn/n1/2020/0106/c1003-31535140.htm.
[8] 盧峰.全媒體時代國有企業宣傳思想工作的探索與思考[J].山東社會科學,2015(4):188-192.
[9] 吳玉輝,謝新洲.互聯網等新媒體對社會輿論的影響[J].當代傳播,2013(3):69-72.
[10] 喻國明.“平臺型媒體”或是未來媒體發展的重要模式[J].青年記者,2015(12):4.
[11] 基于“中央廚房”模式的新聞生產理念創新[J].新聞界,2015(14):63-67.
[12] 張鵬程.國有企業的新聞宣傳與形象塑造[J].青年記者,2015(8):34-35.
[13] 朱向前.增強國有企業新聞傳播力的路徑探析[J].青年記者,2022(12):80-81.
[14] 李敬陽.國企宣傳工作如何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J].青年記者,2020(5):31-32.
[15] 馮金忠.國有企業融媒體宣傳的實踐運用[J].青年記者,2019(14):55-56.
作者簡介 劉淳,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馮代興,高級政工師,研究方向:新聞業務。王彥民,高級記者,研究方向:新聞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