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成為人們獲取信息、溝通交流的重要渠道,特別是微信公眾號,以便捷性、互動性和廣泛性的特點,成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不僅是傳播思政教育內容的新平臺,也是高校與學生有效溝通、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新途徑。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如何運營,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和吸引力。研究范圍涵蓋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特點、優勢、功能等多個方面,強調在數字化時代,新媒體平臺對思政教育傳播方式和教育模式的重要影響。本研究采用文獻綜述和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深入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提出有效的運營策略。基于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一系列針對性策略,旨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構建和諧校園、培養新時代人才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運營特色;培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206.2;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13-0164-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調研項目“大別山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KL—2022—894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臨極大機遇與挑戰。一方面,新媒體為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手段,有助于增強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信息碎片化、輿論多元化給思政教育帶來了新的問題。因此,如何運營好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這一新媒體工具,提升思政教育的質量,成為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宣傳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學校的歷史傳統、教育理念、學術氛圍等多個方面。通過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高校可以有效地傳播和弘揚校園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可以發布學校的歷史沿革、發展成就等,讓學生了解學校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從而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培養學生的歷史感和成就感,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1]。該微信公眾號也可以介紹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成果,展示學校的教學特色和學術研究。通過該微信公眾號分享學校的教學案例、科研成果等內容,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校的教育目標和學術追求,促使學生對學術懷有尊重和熱愛之心。此外,可以通過該微信公眾號宣傳學校的道德規范和校園精神,同時發布相關的主題教育、優秀學生事跡等內容,這樣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還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2]。
(二)正確引導輿論
新媒體時代,輿論環境復雜多變,正確引導輿論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微信公眾號作為傳播信息的重要渠道,能夠發揮獨特的輿論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高校微信公眾號可以通過發布權威信息、解讀政策法規,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把握國家大政方針和社會熱點問題[4]。
信息爆炸時代,各種信息真假難辨,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可以通過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幫助學生辨別真偽,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也可以開展主題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通過組織系列教育活動,如征文比賽、知識競賽等,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為促進學生健康長遠發展,該微信公眾號可以發布正面典型和先進事跡,弘揚社會正能量,通過講述身邊的感人故事、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以及分享校友的成功經驗等,激勵學生向榜樣學習,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此外,該高校公眾號還可以通過設置話題討論、在線問答等環節,引導學生參與互動,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獲得感,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5]。
(三)促進交流互動
微信公眾號具備交流互動功能,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表達自我、參與討論以及獲取反饋的平臺,從而增強高校思政教育的互動性和實效性[6]。
基于微信公眾號的交流互動功能,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接受思政教育,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他們的思政素養,還能夠促進他們全面發展。該微信公眾號可以提供一個開放的討論空間,讓學生就各種社會熱點、學術問題、校園生活等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種開放式的討論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也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微信公眾號的交流互動功能也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教師可以通過該微信公眾號發布教學內容、解答學生的疑問、分享教學心得,而學生則可以通過留言、提問等方式與教師互動,這種雙向的溝通機制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教學的互動性和參與感[7]。微信公眾號的交流互動功能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生可以通過該微信公眾號加入線上學習小組、興趣社團等,與志同道合的同學交流思想、共同進步,這種群體性的互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8]。
為優化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高校可以通過該微信公眾號收集學生的反饋和建議,通過定期的問卷調查、意見征集等,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從而提供更加符合學生需求的思政教育資源[9]。
(四)豐富教育內容
高校利用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開展思政教育,是對傳統思政教育模式的創新和拓展,這使思政教育在多個層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首先,微信公眾號作為新媒體平臺,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的特點。高校能夠通過這一平臺,迅速將思政教育的內容傳遞給學生,尤其是那些受時間、地點限制而無法線下參與傳統思政課程的學生。微信公眾號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可以隨時隨地學習的渠道,不僅有助于學生及時了解國家大事、社會熱點,還能讓他們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最新的思政教育資源,從而增強思政教育的時效性。其次,微信公眾號的多媒體特性使得思政教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高校可以利用圖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結合生動的案例、有趣的互動環節,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生動、易于理解的內容。這不僅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從而增強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再次,微信公眾號的個性化推送功能,使高校能夠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思政教育資源。通過數據分析,高校可以了解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偏好,從而推送更符合學生需求的內容,實現思政教育的精準化和個性化。最后,微信公眾號的開放性使高校思政教育能夠與社會大環境緊密相連。高校可以通過該微信公眾號,將思政教育與社會熱點、國家政策、國際形勢等緊密結合,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培養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同時,這種開放性也使高校能夠接受社會的監督和反饋,不斷優化思政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一)強化培訓,建立運營團隊
高校要確保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發揮最大效用,強化培訓和建立運營團隊至關重要。因此,高校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訓體系,對運營團隊開展系統的思政教育理論和新媒體運營技能培訓[10]。只有這樣,團隊成員才能更好地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掌握新媒體運營的基本技能,提升內容創作的專業水平。
在培訓過程中,高校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團隊成員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可以通過案例分析、模擬操作等方式,讓團隊成員在實踐中學習如何制作符合思政教育要求的內容,學習如何運用新媒體工具進行有效傳播,以及如何通過數據分析優化內容策略。此外,高校還應定期組織團隊成員參加外部培訓和交流活動,與業界專家、其他高校的運營團隊交流學習,吸收先進的運營理念和經驗。這些活動可以拓寬團隊成員的視野,讓他們了解新媒體行業的最新動態,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創新意識。高校應注重團隊建設,建立結構合理、分工明確以及協作默契的工作團隊,團隊成員應包括具備豐富思政教育經驗的教師、熟悉新媒體運營的專業人員以及充滿活力的學生代表。通過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學習和相互支持,微信公眾號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會進一步增強[11]。
(二)深耕內容,融合思想重點
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創作不僅要符合思政教育的核心要求,還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點,以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12]。
該微信公眾號的內容生產應緊密圍繞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和重點內容。這意味著微信公眾號應當圍繞愛國主義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主題深入挖掘和創作內容。通過講述歷史故事、分享先進典型等方式,將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融入日常推送,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閱讀體驗中接受教育。高校微信公眾號還應緊跟國家大事、社會熱點等,及時發布相關內容,回應學生的關切和需求。在重大節日、紀念日期間,可以推出專題報道,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國家發展大局,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應在保證內容深度的同時,注重內容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高校可以采用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使內容更加生動有趣,易于學生接受。同時,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主題征文、攝影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樂趣[13]。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學生需要了解國際形勢,了解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該微信公眾號可以發布國際新聞、國際關系分析等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國際觀,增強其國家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三)創新發展,應用數據分析功能
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創新發展是強化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該微信公眾號不應局限于發布信息,而應拓展到互動交流、數據分析等多個層面,以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教育需求。
高校應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這一新媒體平臺的互動特性,創新教育方式,可以就某一思政話題發起討論,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或專家進行點評,從而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增強教育的互動性和參與感。高校還應利用微信公眾號的數據分析功能,優化內容發布策略。通過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了解學生的閱讀偏好、活躍時間段等信息,據此調整內容發布的時間和形式,增強內容的影響力和傳播效果。同時,數據分析可以幫助公眾號運營團隊了解哪些內容更受歡迎,哪些話題更能引起學生共鳴,從而指導后續的內容創作和活動策劃[14]。此外,該微信公眾號還應不斷創新技術應用,優化用戶體驗。高校可以利用AR、VR等技術手段,制作互動性強的思政教育內容,讓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學習思政知識,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學生的行為,預測教育需求,實現精準推送[15]。
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多樣,其不僅是信息傳播平臺,還是互動交流的橋梁以及個性化服務的提供者。綜合運用微信公眾號的這些功能,可以更好地服務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申小軍,趙久漳,李歐璠,等.論高校思政教育公眾號運營特色的培育路徑[J].時代報告,2022(7):149-151.
[2] 王超.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運營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115-117.
[3] 李佳寅.網絡思政視域下高校思政公眾號運營現狀與發展策略:以陜西省為例[J].科技創新與品牌,2023(10):75-78.
[4] 王超.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踐探索:以常州工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為例[J].傳播與版權,2023(6):59-61.
[5] 侯林莉,楊欣.高校思政教育類微信公眾號提升傳播力的途徑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7):219-221.
[6] 董現珠.如何將思政工作融入大學生社團微信公眾號管理[J].辦公室業務,2023(1):52-54.
[7] 陸璐.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的建設現狀與發展策論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4,37(4):138-139,148.
[8] 蔣海蓉.紅色文化“微傳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0):176-178.
[9] 朱田鳳,稅宏萍.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運營現狀及對策研究:以陜西五所高校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6):67-69.
[10] 曹甜甜.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運營現狀及提升策略探析[J].科教文匯,2023(17):24-27.
[11] 胡鵬偉,蘆廷峰.加強高校微信公眾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22,38(3):119-121.
[12] 李一聰,劉民月.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建設與發展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3,41(5):156-159.
[13] 郭鈺,柳楊.高校輔導員應用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的策略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5):183-185.
[14] 司萌萌.融媒體時代高校主流輿論陣地建設現狀及對策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2):45-48.
[15] 羅慶學,靳芝.高校融媒體傳播特征與“破圈”之策:以三峽大學微信公眾號運營實踐為例[J].新聞前哨,2023(17):25-27.
作者簡介 陳峰,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