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有些教師喜歡以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導致古詩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對此,教師需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探索不同內容古詩詞的教學策略,讓古詩詞承載的傳統文化基因與文學意境能夠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
從新課標針對不同學段古詩詞學習的要求來看,誦讀、積累以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從中感受與發現美屬于整體性學習要求,也是小學古詩詞學習的共同目標。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既缺乏對古詩詞教學整體性要求的把握,又忽視不同學段進階式學習要求,導致古詩詞教學中出現了多方面的問題。教師需要認真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
1.重視學習應試知識,輕視領悟詩意內涵
古詩詞屬于文言文,有格律方面的嚴格要求,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比較大的困難。古詩詞教學,一般不要求體現語文要素學習目標。一些教師便以考試內容與形式方面的學習要求進行古詩詞教學,引導學生以記背為抓手,學習古詩詞中的知識點,忽視對古詩詞內涵的理解。如在古詩《惠崇春江晚景》的學習中,教師強調記憶的內容有:詩歌的作者與年代,詩中出現的景物有竹子、桃花、江岸、江水、鴨子、蔞蒿、蘆芽等,詩中想象的事物是河豚的美味等,這些都是適合以填空方式呈現的零散的客觀性內容,與新課標對第二學段古詩學習的“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詩文大意”的要求不匹配。從領悟詩歌內涵的要求出發,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抓住惠崇在畫面中表現的春天來到江邊與江面上發生的變化,感悟春回大地帶來生機勃勃的景象;抓住“正是河豚欲上時”想象詩人作為一名美食家,從畫面中江岸上的蔞蒿與江灘上的蘆芽生長情形,捕捉到水面下有看不見的河豚在活動的情景。通過這樣的理解,學生才能領悟詩歌的內涵。
2.重視感知局部內容,輕視把握整體內容
在古詩詞教學中,一些教師習慣以傳統模式教學且不區分學段要求,導致學生重視感知局部內內,輕視把握整體內容。如教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從學段要求來看,這首古詩學習的目標應定位在聯系學生生活經驗進行畫面想象,了解詩歌內容;很顯然這體現的是一種整體把握的學習要求。但是,有些教師從介紹作者與林子方所處的時代背景出發,重視引導學生分析作者與林子方的關系,還在詩句中尋找寄托物與意象。這樣的教學就忽視了二年級學生學習古詩的基本要求,學生即使能夠熟練地背誦這首詩,仍然達不成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的目標。
3.重視拓展內容學習,輕視落實基礎要求
在古詩詞教學中很普遍的現象是教師喜歡進行拓展教學,或者重視講解平仄、對仗等方面的知識,或者拓展閱讀同作者、同主題的古詩詞。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登鸛雀樓》,有的教師引導學生畫出詩歌的停頓,然后采用“平長仄短”的方法進行誦讀。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不適合二年級的學生。教師花大力氣拓展的教學內容,占用了學生識字、寫字等基礎知識的學習時間,就難免有本末倒置之嫌了。
通過上述對小學古詩詞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教師應該積極尋找改進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1.多措并舉,感悟詩歌內涵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生學習古詩詞獲得“義”的經驗之談。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不要讓學生機械地去讀古詩詞,而需要采取多種舉措引導學生以多種方式開展誦讀活動。一是借助插圖、繪圖等方式,感受古詩詞表達的意境;二是聯系生活經驗,感悟詩人在詩歌中表達的情感;三是借助其他課文學習中掌握的學習方法,感悟古詩詞的語言表達之美。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暮江吟》,教師先讓學生觀察課文的插圖,想象站在江岸邊的詩人白居易看到的奇妙景色,詩意襲上心頭,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樣的畫面,有著深遠而優美的意境;接著,教師讓學生聯系生活中夕陽西下時,自己站在水邊曾經看到過的奇妙景色,正適合用上述詩句進行描述,學生進入了詩人表達的意境中;最后,教師讓學生將詩句中的“鋪”字換成其他的詞語,比如“照”“映”“射”,然后說說換詞后的表達效果。教師以多種方法引領學生感悟詩歌的內涵,學生才能走進詩人的內心,體會詩人在詩歌中抒發的情感。
2.兼顧局部與整體
新課標在不同學段的古詩詞學習中,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統編教材的編者嚴格按照這些要求編選古詩詞。以“家國情懷”類古詩詞為例,三年級上冊《夜書所見》的學習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與背誦,理解詩句中描寫的景色;語言積累體現的是整體目標,而詩句把握是局部目標。四年級下冊《清平樂·村居》的學習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與背誦,讀詩句說出眼前浮現的情景;前者屬于整體學習目標,后者就是局部的學習要求。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的學習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與背誦,結合注釋與相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與表達的感情;前者屬于整體學習目標,后者就是局部學習目標。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不同的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積累語言,夯實基礎
新課標涉及古詩詞教學的相關表述,多數都可以歸入“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該學習任務群屬于基礎型,從其承載的教學任務來看,主要以夯實語文學習基礎為目標。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需要以語言積累為基礎,引導學生建構古詩詞的學習方法與經驗,達到夯實古詩詞學習基礎的目標。
總之,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盡管存在著各種不足之處,只要教師心中有落實整體教學目標的路徑,手上有引領學生深入文本學習的方法,就能夠有效解決各種問題,讓古詩詞教學取得應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