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基礎,是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資產是其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物質基礎。企業的資產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部分企業在資產管理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加強企業資產管理成為提升企業經營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當前企業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解決對策,希望能夠對企業資產管理有所幫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生產技術不斷進步,經營管理理念逐步更新,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為資產管理提供了新的機遇。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重視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和處置企業資產,以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和效益。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建立和完善資產管理制度,對資產進行動態管理,保證其良好的使用性能,降低企業資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同時,針對企業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一、企業資產管理的內涵
企業資產管理是指企業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對企業的各種資產進行組織、計劃、控制、協調和考核,以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企業資產管理的核心是對資產的有效利用,也就是通過對企業資產的科學配置與高效使用,達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的目的。企業資產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協作配合,包括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和操作層4個層次。其中,決策層是指企業最高管理者;管理層是指企業生產經營職能部門及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執行層是指由各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具體實施機構;操作層是指由操作人員組成的基層機構。企業資產管理主要包括:資產購置與計劃管理、資產驗收、資產保管與維護保養、資產盤點和清查、資產統計和分析,以及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低值易耗品等其他資產的管理。
二、現階段企業資產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企業資產管理工作力度不夠
資產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它是指對企業所擁有的資產進行有效的管理,包括管理資產的采購、使用、維護、處置等過程,從而提高企業資產使用效率,降低成本費用,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目前不少企業對資產管理不夠重視,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企業的健康發展。例如,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程度較低,部分企業的資產管理意識不強,忽視對資產管理的重視。部分企業資產管理工作開展較少,沒有從整體上加強對資產的有效管理,導致企業在開展各項工作時缺乏長遠意識,對企業整體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部分企業存在對資產管理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導致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沒有完善的資產管理體系,出現資產流失現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這種現象會對企業的健康發展造成影響。
(二)固定資產核算不規范
企業在固定資產的核算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固定資產的折舊不夠準確,對資產折舊不重視等。固定資產核算不夠準確,存在著一些漏洞。有些企業對固定資產的價值標準把握不準,使用年限較長的固定資產未及時計提折舊或攤銷。這些問題都會導致企業在核算固定資產時出現漏洞,影響企業資產管理。
(三)缺乏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背景下,企業資產管理要制定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通過對資產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日常管理等有效措施,提高企業資產的利用效率,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然而,很多企業在發展中并未有效構建內部控制制度,對資產的使用、調配缺乏嚴格管控,致使資產流失情況嚴重。在實際工作中,一些企業沒有明確資產管理責任,造成相關工作人員權責不明;同時也缺乏內部監督機制,對資產的使用及調配情況不能有效監控,導致出現資產浪費、流失等現象。
(四)缺乏科學的資金使用和管理
企業的資金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多數企業對資金管理缺乏重視,忽視了對資金使用的管理,導致企業資金利用效率低下。許多企業在資金使用上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導致大量的資金浪費。此外,部分企業沒有合理利用內部控制制度,導致企業內部財務信息失真。
(五)未能發揮企業現有資產的作用
企業的固定資產是企業的一筆重要資產,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了基礎條件?,F階段不少企業并未重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在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重視生產而忽視資產管理的情況,造成企業固定資產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同時,由于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限較長,容易出現設備陳舊、老化等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維修或者更換,則會造成企業成本增加。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善。
三、企業資產管理的作用
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資產管理是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資產管理的好壞,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資產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物質基礎,沒有資產,就談不上生產經營活動。通過管理資產,使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得到科學、合理的配置,保證了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在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都處于最佳狀態,保證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
第二,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提高經濟效益。通過對資產的管理,使企業的固定資產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流動資產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從而促進了技術進步和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固定資產管理對流動資產也有促進作用。
第三,優化企業資源配置。通過對固定資產進行科學管理,可以優化企業資源配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某項固定資產具有很大價值時,將該固定資產轉讓或出租給他人使用并不會影響該固定資產的使用價值和經濟效益。當該固定資產用于生產時,就能發揮它的最大經濟效益。
第四,提高資產利用率。合理地處理閑置或廢舊物資可以減少庫存物資數量,提高存貨周轉率;對不能使用或已報廢的設備做出報廢處理或出售回收;修理損壞的設備繼續使用等。這些都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的資源利用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率。
四、關于加強企業資產管理的思考
(一)實行資產管理責任制,做好企業資產管理工作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產是企業的重要經濟資源。要加強對企業資產的管理,就必須建立和完善資產管理責任制。要明確規定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權限,建立相應的考核制度,使企業資產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實行資產管理責任制,有利于規范和約束各級管理人員的行為,有利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國有企業要根據有關規定,對資產實行統一規劃、統一使用、統一經營、統一核算、分級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對國有資產負總責。企業要根據其產業特點、發展規模和生產經營需要,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合理配置國有資產,制定和實施企業國有資產的使用方案。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并要加強對其經營行為的監督檢查和考核。要完善資產監督檢查機制,提高監督檢查工作水平,做到事前有計劃、事中有檢查、事后有考核。對于造成重大損失或情節嚴重的,應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要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工作,督促各部門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企業負責人對國有資產管理負有領導責任,要加強對本企業的資產管理工作。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指導和督促國有企業加強對企業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二)規范固定資產核算,建立固定資產臺賬
在企業固定資產的核算過程中,首先,要嚴格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規范固定資產核算。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后續計量、處置和報廢等業務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會計準則執行,切實做到賬實相符,保證企業固定資產核算的準確性。同時要加強對固定資產日常管理的監督和控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盤點固定資產,防止固定資產賬實不符,還要及時清理、處置不符合要求的固定資產。尤其是要加強對使用年限較長的、價值較大的、技術含量較高的、易損耗的、易損毀等類型資產的管理。要制定有效措施,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其次,要建立健全固定資產臺賬制度,要對各類資產進行分類統計,準確反映企業各類資產數量和狀態。同時要建立健全定期清查盤點制度,使其真正發揮作用;最后,要加強對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工作中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工作。尤其是針對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環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落實。通過健全完善固定資產臺賬制度和定期清查盤點制度來加強企業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工作,堵住管理漏洞,提高資產管理水平。
(三)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監督和控制
企業應當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在資產管理上要有明確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工作規范,明確內部控制的責任部門,對資產管理、使用和處置進行有效監督和控制??梢酝ㄟ^以下幾個方面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一是健全資產管理機構,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如企業應當根據《會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財務會計人員分工明確的原則,合理設置資產管理機構、崗位和職責權限,明確資產管理的組織架構、工作流程和崗位職責等;二是建立嚴格的資產保管制度。企業應當在資產管理和使用過程中,加強對資產實物的保管工作,加強對資產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并按規定及時辦理實物驗收、入庫和登記入賬手續;三是建立健全財產清查制度。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清查盤點全部資產,及時發現和處理財產損失。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監督制度,加強對資產管理工作的監督檢查。對于違反內部控制制度、造成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后果的部門和人員給予相應的責任追究。
(四)加強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要加強資金管理,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首先,企業要在內部建立資金管理責任制,對資金使用進行目標考核,使每一項資金的使用都有據可依,同時也可以通過完善資金管理制度來堵塞漏洞;其次,企業要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對財務費用支出進行嚴格控制。在使用資金時要合理安排好預算,并嚴格執行。對于使用的每一筆費用,都要嚴格按照財務制度來辦理,防止出現亂開支、浪費的現象。最后;要建立嚴格的成本控制制度。在使用過程中,企業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和考核體系。企業應將各項經濟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部門、車間和個人,并定期考核。對不能完成計劃任務的部門和個人應追究責任。對發生的費用應嚴格審查,有權追回超支或浪費的資金,并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必須建立健全企業財務管理體制,實現會計電算化。企業應制定完善的財務制度,監督會計核算。財務部門應根據企業經濟業務和內部控制的需要建立健全會計核算體系,并對各項經濟業務進行嚴格的會計核算。同時,企業應建立科學、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有效的監督和考核。加強資金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不僅包括籌資、投資等財務活動,還包括日常經營活動中資金使用的各個方面。
(五)盤活企業現有資產,充分發揮資產效益
資產效益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只有使資產發揮出應有的效益,企業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企業內部要清理、評估和處理閑置、報廢、毀損、過剩的固定資產,對長期閑置、低效使用的固定資產要逐步改造或更新。對長期虧損的企業要實行產權轉讓或關閉;要關閉虧損嚴重或扭虧無望的企業。對長期閑置、低效使用、過剩的固定資產,要采用租賃、承包、拍賣等方式加以盤活,以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另外,在企業內部要積極開展多種經營活動,充分利用閑置資產,盤活存量資產;要利用好閑置物資和設備,盡可能使其重新發揮作用,防止造成損失和浪費。
另外,針對現階段企業內部存在的資產管理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有效地控制資產流失:
1.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2.建立健全企業資產管理規章制度。規范企業資產的使用、維護、管理。
3.建立健全資產使用監督機制。對固定資產的日常維護、保養、維修以及報廢等實行監督管理,使其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4.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和決策,在投資規模、財務收益等方面綜合考慮,防止盲目投資或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5.對企業內部形成的債權債務,要建立健全債務約束機制和還款制度。
結語:
綜上所述,資產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資產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資金周轉速度、經濟效益和償債能力等重要指標。因此,應把資產管理作為一個系統進行研究和管理,通過有效的控制、監督和考核,提高資產管理水平。與此同時,要不斷完善與之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制度和流程,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提高資產利用率,以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和股東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