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閱讀在促進幼兒思維發展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繪本作為一種融合趣味性和教育性的閱讀材料,在幼兒教育中日益受到教師和家長的青睞。然而,如何高效開展繪本閱讀活動,使幼兒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進一步激發閱讀興趣、挖掘潛能,是每個幼兒教師需要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因此,文章對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的指導策略進行深入分析,以期為教育實踐提供有益參考。
一、繪本閱讀概述
繪本這一術語的起源可追溯到日本。在西方發達國家,圖畫書的歷史遠早于繪本,其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出版的《世界圖繪》,被公認為歐洲最早的帶插圖的兒童書。繪本不等于“有畫的書”,它是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特別強調文與圖的內在關系,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繪本因其獨特的文學與藝術特質,會對幼兒產生顯著影響。幼兒閱讀繪本不僅能激發想象力,還能有效點燃學習熱情。與傳統語言故事活動相比,繪本活動內容豐富多元,涵蓋了幼兒早期教育的五大領域,即語言、社會、科學、藝術與健康。實踐表明,繪本閱讀是一種優質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以及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
二、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的指導策略
(一)科學、合理選擇繪本
在繪本的選擇上,幼兒園應秉持多樣性與適宜性相結合的原則,以滿足不同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和興趣。繪本內容應覆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及文化等多個領域,并充分考慮幼兒的文化背景和身心發展特點,確保每名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教師作為繪本選擇的關鍵決策者,需要深入了解每個幼兒的閱讀能力和興趣傾向。對于小、中班幼兒,教師應選擇以圖畫為主、文字簡明的繪本,激發他們對閱讀的初步興趣;對于大班幼兒,教師應選擇故事情節更為豐富、語言更為多樣的繪本,以提高其認知與語言能力。
在繪本推薦方面,教師可以優先考慮《小熊寶寶》系列繪本,如《我會穿短褲啦》《洗澡》等,這些繪本通過生動的小熊形象,教授幼兒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服、洗澡等。教師也可以引導幼兒閱讀《我會自己吃飯》系列繪本,借助可愛的小動物形象,培養幼兒正確的飲食習慣,教會他們餐具的使用方法,鼓勵他們嘗試獨立進餐。
需要注意的是,在繪本選擇過程中,教師必須嚴格把控內容質量,確保繪本內容積極向上、符合幼兒園教育目標,避免選擇含有暴力、歧視或不當行為的繪本。此外,教師應將繪本的插圖美觀、文字簡潔、結構清晰等質量要素納入考量范圍,以確保繪本能夠為幼兒提供優質的閱讀體驗。
(二)密切觀察,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學前教育的初期,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至關重要,這可以為幼兒形成終身閱讀意識奠定基礎。多數幼兒在閱讀時存在一些不良習慣,如部分幼兒習慣趴在地上看書,導致身體無法舒展,且難以把控眼睛與書本之間的距離;部分幼兒在閱讀時難以保持安靜,喜歡與同伴交談;部分幼兒無法專注閱讀,難以完成整本書或繪本閱讀;部分幼兒不喜歡按順序逐頁閱讀,而是隨意翻閱或跳過頁面閱讀。這些不良習慣均會對幼兒閱讀繪本產生負面影響。
在引導幼兒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發揮引領作用,教授幼兒正確的閱讀姿勢和相應的閱讀方法,并鼓勵幼兒提出問題或分享自己的見解。除了傳統的問答教學模式,教師還應采用啟發式問題、情感共享、角色扮演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以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幼兒的思維活力,深化他們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觀察幼兒的閱讀行為,進行適時的指導和提醒,并通過表揚、鼓勵等方式積極回應幼兒的情感與表達,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閱讀環境。
(三)合理指導,培養幼兒閱讀自主能力
在幼兒園的教育實踐中,繪本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工具,可以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教師應鼓勵幼兒自主挑選并獨立完成繪本閱讀。然而,幼兒的閱讀水平較低,識字量有限,容易遇到閱讀障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避免兩種極端情況。一是過早介入,即教師一味地講解繪本內容,導致幼兒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由學習者轉變為單純的聽眾,這會降低幼兒參與閱讀活動的主動性,打擊其積極性。二是干預過遲,即教師在幼兒閱讀過程中未能提供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導致幼兒在閱讀中感到困惑和出現消極情緒,無法深入理解和思考繪本內容,進而影響閱讀效果。
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為確保指導的有效性,教師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精準把握介入的時機。教師應避免過早或過晚介入,要了解幼兒的閱讀水平,鼓勵幼兒獨立閱讀和思考,并在其面臨閱讀障礙時,提供適時的指導。二是適當控制干預程度。在指導幼兒閱讀時,教師應把握好點撥的力度,確保幼兒擁有充足的閱讀時間進行獨立思考,而非在幼兒存在疑惑時立即解答。此外,教師應注重運用“留白”技巧,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思考空間,以提高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
(四)引導表達,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在推進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采取恰當的策略對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及提高其語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精心挑選和準備繪本,營造積極、富有啟發性的閱讀環境,以調動幼兒參與繪本閱讀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增強繪本閱讀教學的效果。
以繪本《烏鴉喝水》為例,其故事情節簡潔明了,為幼兒所熟知,即便脫離繪本,幼兒也能大致講述故事梗概,繪本中生動的插圖更是豐富了故事的細節?;谶@樣的教學材料,教師可以巧妙設計教學活動,如讓幼兒復述烏鴉喝水的故事,或者讓他們分析烏鴉有哪些優點等。幼兒通過聽故事、講故事的過程,能夠有效地鍛煉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再如,在《14只老鼠種南瓜》這一繪本中,整體故事情節通過生動的圖畫得以清晰呈現。雖然幼兒可能無法直接識別圖畫的具體內容,但他們憑借對圖畫的直觀理解,能夠較為完整地還原故事脈絡。該繪本故事情節較為復雜,且篇幅相對冗長,幼兒往往難以完整復述故事內容。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嘗試講述繪本故事,并在幼兒遇到阻礙時適時給予提示,如“在翻土的過程中,小老鼠們分別負責了哪些工作”。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能夠按照提示進行回答,如“一些小老鼠負責拔除雜草,一些則將草運走,一些用鋤頭刨土,一些則用鏟子鏟土”。通過教師的適時點撥,幼兒能夠較為完整地復述繪本故事內容,這不僅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增強了他們的自信。
(五)家園共育,鞏固幼兒繪本閱讀成果
家庭教育在幼兒閱讀教學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家長應扮演好家庭教師的角色。在幼兒園中,教師應借助集體教學及精心設計的游戲活動,使幼兒掌握基礎閱讀技巧,積累閱讀經驗。而在家庭環境中,家長應基于幼兒已掌握的基礎閱讀技巧,通過家庭教育,進一步強化幼兒的閱讀意識,與教師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提高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為了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家長與教師需要秉持一致的教育目標,以統一的教育理念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父母的閱讀行為對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具有深遠影響。如果父母熱愛閱讀,并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則幼兒會模仿并喜愛閱讀,養成積極的閱讀習慣。因此,父母要在一周內至少與幼兒共同參與三次親子閱讀活動,并通過打卡形式記錄。通過參與親子閱讀活動,家長能夠深刻認識到繪本的重要性,并意識到家庭閱讀環境對提高幼兒閱讀能力的關鍵作用,從而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在親子閱讀過程中,父母應積極協助幼兒克服閱讀障礙,以提高繪本閱讀效率。例如,幼兒園可組織“我對父母說故事”的繪本閱讀活動。每次繪本閱讀教學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向家長復述所學內容,以鞏固閱讀成果。在幼兒講述故事時,父母應給予充分的鼓勵,以激發其表達的欲望。如果幼兒無法完整敘述,父母應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引導,協助其順利完成講故事的任務,使其獲得成就感,從而提高對繪本的閱讀興趣。
(六)創新教學方式,開展生動閱讀活動
在當前的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實踐中,為了優化幼兒的閱讀體驗,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使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更為深刻的學習感受,教師應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策劃、開展“小小演講家”活動,鼓勵幼兒閱讀繪本后分享所讀繪本的主題內容。此外,教師可以組織繪本演繹活動,引導幼兒總結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并鼓勵他們將總結內容改編為表演劇。幼兒可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通過演繹的方式重現繪本內容。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通過實際演繹加深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結語
繪本作為一種圖文并茂的閱讀材料,體現了兒童本位的獨特藝術風格,并在幼兒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幼兒不同領域的活動中,合理引入繪本閱讀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影響。幼兒正處于認知發展的關鍵階段,他們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與探索,因此,選擇適宜幼兒的繪本內容是激發其閱讀興趣的關鍵。幼兒園教師應精心挑選繪本,開展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活動,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提高其閱讀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與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東營市墾利區第三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