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幼兒園活動中融入傳統節日文化,不僅能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還能傳承與弘揚傳統節日文化。因此,幼兒園教師應該深刻認識傳統節日文化蘊含的育人價值,并積極創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將傳統節日文化與幼兒園活動有機融合。文章探討了在幼兒園活動中有效融入傳統節日文化的重要意義、基本原則,提出了在幼兒園活動中有效融入傳統節日文化的途徑,以供參考。
一、在幼兒園活動中有效融入傳統節日文化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傳承與弘揚傳統節日文化
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例如,春節放鞭炮、貼對聯、吃餃子等習俗體現了人們對新年美好生活的憧憬與追求,中秋節賞月、品嘗月餅等活動則蘊含著對家庭團聚的珍視與喜悅。這些傳統節日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與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生活的追求、價值觀念的傳承緊密相連。在幼兒園活動中融入傳統節日文化,能夠為幼兒學習傳統文化提供機會,加深他們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理解,進而激發他們傳承與弘揚傳統節日文化的意識。同時,這種融合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優化幼兒園課程結構
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精心策劃實踐活動,將傳統節日文化與幼兒園活動相結合,以完善活動課程體系。在充分考慮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將傳統節日文化與兒歌、舞蹈、手工等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達成教學目標。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地設計課堂內容,讓幼兒深入了解傳統節日文化,包括傳統節日的習俗和起源等。此外,持續創新和優化教學方式有助于深化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識,優化幼兒園課程結構,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三)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傳統節日臨近之際,教師可以把握時機,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創設真實且生動的教育場景,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使其在富有趣味性的實踐活動中深入了解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此外,將傳統節日文化與幼兒園活動相結合,不僅能豐富幼兒的課堂體驗,還能培養幼兒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品德素養,使幼兒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
二、在幼兒園活動中有效融入傳統節日文化的基本原則
(一)漸進性原則
在幼兒園活動中,為有效融入傳統節日文化,教師應該遵循漸進性原則,并積極開展相關教學實踐。由于幼兒對知識和文化的認識存在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如果教師在初始階段就引入難度較大、內容較為復雜的材料,會給幼兒造成較大的學習壓力,誘發其不良的情緒反應。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遵循漸進性原則,先向幼兒傳授簡單易懂的知識,幫助他們初步構建知識框架,之后逐步引入較為復雜的內容,并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并獲得感悟,確保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二)游戲化原則
在設計與實施幼兒園活動時,教師應該考慮幼兒的發展規律與興趣特點,采用游戲的形式。因此,在將傳統節日文化有效融入幼兒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遵循游戲化原則,結合既定的教學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精心策劃教學活動,確保活動既富有趣味性又具備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參與這些游戲活動,幼兒可以提高探究傳統節日文化的興趣,進而加深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理解。
(三)多元化原則
教師在組織幼兒參與實踐活動時,應該遵循多元化原則。由于幼兒間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尊重幼兒之間的差異,以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為出發點,引導幼兒從多角度理解傳統節日文化的相關知識。
三、在幼兒園活動中有效融入傳統節日文化的途徑
(一)挖掘傳統節日文化元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幼兒園活動中有效融入傳統節日文化時,教師應該依托現實生活,創設傳統節日活動場景,策劃與實施相關實踐活動,為幼兒營造一個充滿濃厚節日氛圍的學習環境。同時,教師可以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把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融入課堂教學,讓幼兒在學習中深切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的獨特魅力。
以春節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充分考慮節日特點及各年齡段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以滿足不同幼兒的學習需求。為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教師應該提前布置活動場地,如張貼紅色窗花、懸掛燈籠等,以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讓幼兒在充滿春節特色的環境中,深入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針對小班幼兒,教師可以準備“福”字和小型燈籠,引導幼兒把“福”字倒貼在門上,并在門旁邊掛上小型燈籠,以鍛煉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讓他們感受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魅力。針對中班幼兒,教師可以組織“春節知識競賽”活動,采用競賽的形式,鼓勵幼兒學習與春節相關的習俗和故事,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針對大班幼兒,由于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和表現力,教師可以設計編制中國結、寫春聯、制作創意紅包等活動,以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利用春晚節目素材,開展重現經典節目的活動,以加深幼兒對春節文化的理解。
(二)創設生動教學情境,豐富幼兒活動體驗
幼兒有好奇心旺盛的特點,為把傳統節日文化有效融入幼兒園活動中,教師可以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加深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理解。
以端午節的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先播放賽龍舟的視頻,并提出“這一活動是在哪個節日才有的呢”“這個節日與哪位著名的歷史人物有關呢”“除了賽龍舟,小朋友們還知道哪些與這個節日相關的習俗嗎”等問題,引導幼兒深入思考,激發他們對后續活動的興趣。為深化幼兒對端午節的認識,教師可以展示預先準備的粽子,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了解粽子的外觀、大小等特征。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出“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這一問題,引導幼兒進行思考,鼓勵幼兒積極表達,以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隨后,教師可以分發粽葉、糯米、蜜棗、細繩等材料,指導幼兒包粽子,以提高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增強他們的活動體驗感。
教師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把傳統節日文化與幼兒園活動相結合,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了解不同節日的民俗,體會節日背后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三)開展園本實踐活動,引導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文化魅力
在組織與開展幼兒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結合幼兒園的教學環境及資源,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方案。在確保幼兒安全的前提下,教師應該致力于培養幼兒的文化意識,提升幼兒的文化素養。在把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幼兒園活動時,教師應該把傳統節日文化與幼兒的日常學習、生活相結合,并根據地方風俗習慣進行適當調整,以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活動。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你畫我猜”游戲,將幼兒兩兩分組,其中一名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與特定的傳統節日相關的圖片,通過肢體動作向另一名幼兒傳遞該傳統節日的信息,并引導其猜出該傳統節日的名稱。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學習與傳統節日相關的歌謠或古詩,如“正月正,萬象新,貼春聯,穿新衣,吃餃子,放鞭炮,去拜年,懂禮貌,尊老愛幼有人夸,壓歲錢可別亂花”“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等。這些活動不僅能有效鍛煉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還能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深入了解傳統節日,深刻感受其獨特的文化魅力。
(四)實行家園共育模式,深化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識
在幼兒園教育中,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識主要源自日常實踐活動,實施家園共育模式能夠有效深化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識,對于彌補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等具有積極的作用。
例如,在元宵節來臨之際,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與家長共同制作湯圓,并鼓勵幼兒把煮好的湯圓帶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教師也可以向幼兒傳授關于元宵節的習俗文化,如猜燈謎、賞花燈、迎紫姑等。在清明節,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前往當地的烈士英雄紀念碑或革命烈士陵園,開展祭奠英雄先烈的活動,以培養幼兒的家國情懷,讓他們深刻認識當前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此外,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前往附近的公園,開展踏青、放風箏等活動,為幼兒提供親近自然的機會,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結語
在教學實踐中,為實現在幼兒園活動中有效融入傳統節日文化的目標,教師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優化教學策略,進而構建獨具園所特色的幼兒教育課程體系。這不僅是對幼兒教育的創新探索,還是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實踐,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培養其家國情懷與文化自信具有深遠意義。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幼兒的成長特點為依據,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育理念,為幼兒營造優質的教學環境,幫助幼兒深入了解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與價值。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樂慧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