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工具,開展繪本閱讀教學能夠促進兒童認知與情感的發展。兒童在繪本閱讀中的體驗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和心理發展。文章闡述了兒童視角的特點,分析了在兒童視角下幼兒園開展繪本閱讀活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策略,以期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一、兒童視角的特點
兒童視角具有直觀和具體的特點,他們的理解依賴直接的視覺刺激和簡單的語言表達,而成人能夠理解復雜的抽象概念和多層次的故事結構。兒童對繪本的接受度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圖畫中的色彩和形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等,他們會對色彩鮮明、圖案簡潔且故事情節簡單的繪本產生共鳴,其情緒也能與這類故事中的角色緊密相連,可以通過與故事人物的情感共鳴,深入理解故事內容。
兒童在閱讀時需要成人的引導來理解故事,而成人可以獨立思考并從多角度解讀故事。因此,從兒童視角出發,教師在選擇繪本時,必須考慮繪本內容的直觀性,確保其能夠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因此,理解兒童視角的特點,不僅能幫助教師選擇恰當的閱讀材料,還能幫助教師開展恰當的繪本閱讀活動,進而促進兒童的語言、認知和情感的發展。
二、在兒童視角下幼兒園開展繪本閱讀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選擇的繪本存在適宜性問題
兒童的認知發展和語言理解能力處于初級階段,如果繪本的內容太復雜,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或含有復雜的抽象概念,會讓兒童感到困惑,甚至導致他們對閱讀的興趣急速下降。此外,兒童的生活經歷有限,與其日常生活脫節的故事內容難以引發他們的共鳴或情感共振。例如,一個住在城市里的孩子很難完全理解描繪農村生活的繪本內容。教師在選擇繪本時,不僅需要關注兒童的認知水平,還需要考慮繪本內容與兒童生活的相關性。如果教師在選擇繪本時沒有細致考量兒童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繪本內容與兒童生活的相關性,就無法確保選用的繪本能夠與兒童的實際情感和認知水平相匹配,那么這樣的繪本就可能存在適宜性問題,無法有效提高兒童的閱讀能力。
(二)閱讀活動缺少互動環節
在學前教育階段,成人的引導有助于激發兒童對故事的興趣,加深兒童對故事內容的理解。然而,部分閱讀活動的互動性較差,兒童難以長時間集中專注力,導致他們對閱讀活動感到枯燥,這種枯燥感會打擊他們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影響其學習動力和閱讀效果。在閱讀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如果僅是教師單向的講述而缺少足夠的互動環節,如提問、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等,兒童的參與度就會受到限制,進而降低兒童的閱讀興趣。
(三)繪本語言難度與兒童語言發展水平不匹配
在學前教育階段,兒童的語言正處于迅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他們的詞匯量持續增長,語言理解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然而,繪本中的語言表達形式,如復雜的句子結構和難懂的詞匯,超出了兒童當前的知識水平,這是他們理解故事內容的一個主要障礙。兒童遇到難以理解的語言表達時可能會感到困惑,且這種困惑會導致他們難以從閱讀中獲得即時的滿足感或成就感,從而逐漸失去閱讀的興趣。如果繪本的語言難度和兒童的語言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過大,就會影響兒童在閱讀過程中的參與度,進而阻礙他們的語言學習,影響他們對故事的理解。因此,確保繪本的語言難度與兒童的發展水平相匹配,對于保持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提高其語言能力至關重要。
(四)繪本閱讀時間過長
在學前教育階段,兒童難以長時間保持專注,尤其是在需要保持專注的閱讀活動中。因此,當繪本閱讀活動的時間超過兒童的自然專注力周期時,兒童通常會感到不耐煩。這不僅會降低兒童閱讀的趣味性,還會導致兒童對繪本閱讀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他們對繪本閱讀活動的態度和興趣,進而影響繪本閱讀活動的效果。部分教師設置了過長的繪本閱讀時間,忽視了兒童在不同時間段體能和情緒的變化,在兒童感到疲勞或情緒不穩定時仍要求他們保持專注,這對兒童而言是一個挑戰。
三、在兒童視角下幼兒園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的策略
(一)選擇適宜的繪本
在繪本的選擇方面,教師應該考慮兒童的年齡、興趣和生活經驗等,這有助于確保繪本內容與兒童的認知能力和情感需求相匹配,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深度理解繪本內容。例如,繪本《請不要生氣》旨在通過一個總是讓別人生氣的小男孩的內心獨白,向兒童展示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利用這一繪本開展教學,不僅能幫助兒童了解有效溝通的方法,還能教會他們如何通過言語來解決沖突,避免產生誤解。教師還應注重繪本中簡潔明了的語言和富有表現力的插圖。閱讀圖文并茂的繪本不僅能給兒童帶來美妙的視覺體驗,還能幫助他們理解和感受故事的情感。此外,教師應該選擇貼近兒童生活的繪本。繪本《請不要生氣》中的情緒表達和沖突處理貼近兒童的日常生活,容易引發兒童的共鳴,豐富他們的閱讀體驗。通過觀察兒童的行為、接收兒童的反饋、與兒童進行互動等,教師可以準確地評估繪本的適宜性。例如,在兒童閱讀繪本《請不要生氣》時,教師可以觀察兒童是否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閱讀,是否表現出對小男孩情感的理解和同情,以及在互動環節能否說出自己在類似情況下的感受和行為,這種對繪本適宜性的評估是判斷繪本是否達到教育目的的重要指標。
(二)增強閱讀的互動性
在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時,引入多樣化的互動方式對激發兒童閱讀的興趣,提高兒童的參與度至關重要。通過教師的引導,兒童在繪本閱讀活動中不僅能學習知識,還能進行自主探索與發現。例如,在閱讀繪本《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時,教師可以采取以下五個措施,增強閱讀的互動性。第一,教師可以在閱讀活動開始前提出“大家猜一猜這個小姑娘在街上會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這一問題,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并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帶著問題尋找答案,增強閱讀效果。這樣的問題導入可以讓兒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而增強兒童的參與感。第二,在繪本閱讀活動中,開展情景模擬活動,讓兒童進行角色扮演是一種有效的互動方式。在兒童閱讀繪本《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時,教師可以讓兒童扮演繪本故事中的角色,讓兒童深刻地體驗故事情節,并在模擬中學習如何應對類似情境、如何與他人交流和解決問題等,這有助于提高兒童的社交技能水平,促進兒童情感認知的發展。同時,情景模擬可以延伸至室外活動,如模擬市場購物等。教師可以在室外營造一個小型的市場環境,為兒童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引導兒童在安全的模擬環境中嘗試交易,讓兒童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和體驗,以加深他們對繪本內容的理解。
(三)確保繪本內容與兒童的語言能力相匹配
在幼兒園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的過程中,確保繪本內容與兒童的語言能力相匹配至關重要。這不僅涉及繪本的選擇,還涉及閱讀方法的調整,以確保兒童能夠理解繪本內容,享受閱讀的過程。教師應該選擇語言表達簡單且詞匯量適中的繪本,如《999個青蛙兄弟大搬家》,這一繪本通過青蛙一家的冒險旅程講述了團結與合作的重要性,以簡潔的敘述和引人入勝的情節,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在該繪本的閱讀活動中,教師扮演的不僅是故事的講述者,還是解釋者和引導者。在兒童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幫助兒童理解生詞和復雜的句子。例如,當兒童讀到描述青蛙家庭搬家遇到困難的段落時,教師可以使用圖畫來展示情節——青蛙爸爸媽媽在途中被抓,幫助兒童理解緊張和危險的含義。肢體語言也是一個有效的輔助手段。特別是在兒童讀到描述青蛙們如何團結協作,一起克服困難的情節時,教師可以模擬青蛙跳躍的動作或表現出它們努力的樣子。這樣不僅能增強故事的趣味性,還能加深兒童對故事情節和角色行為的理解。同時,對于復雜的句子結構,教師應該耐心地拆解并用簡單的語言重新表達,確保所有兒童都能理解;對于故事中的重要生詞,如“團結”和“協作”,教師可以通過事先準備相應的圖畫或現場作示范的方式來解釋這些詞匯的含義,幫助兒童理解和記憶。教師應該在繪本閱讀活動中仔細觀察兒童,根據兒童的反饋不斷調整繪本閱讀活動的策略,以確保繪本語言的難度適宜,與兒童的理解能力相匹配。
(四)調整繪本閱讀活動的時間和方式
在設計幼兒園的繪本閱讀活動時,調整繪本閱讀的時間和方式對兒童保持專注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學前教育階段,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會影響其專注力的保持時間。例如,繪本《公主的力量》描繪了六名具有不同特點的公主,公主們優雅、勇敢、獨立、樂觀、自信,繪本豐富多彩的故事也極具吸引力。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閱讀內容分段進行,從而有效地幫助兒童保持專注。在介紹每名公主的故事時,教師可以安排一小段閱讀時間,可以介紹完一名公主的故事后插入一個與故事相關的小游戲或者一首簡短的歌,讓兒童能夠獲得休息。這樣的活動調整不僅可以重新激發他們的興趣,還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故事內容。考慮到兒童的體能和情緒狀態對繪本閱讀活動的影響,教師需要根據兒童的具體情況,靈活地安排閱讀時間。在兒童精力較為充沛的上午進行繪本閱讀活動通常比在下午進行更加有效,如果在兒童疲勞或情緒不佳的時候強行讓他們閱讀繪本,則可能導致他們對繪本閱讀產生抵觸情緒。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兒童討論每名公主的特點,討論想成為具有哪些特點的人及其原因,這樣的討論不僅可以增加閱讀的互動性,還可以讓閱讀過程更加生動有趣,有助于促進兒童的個性化發展。調整繪本閱讀活動的時間和方式,不僅可以讓兒童感受文字和圖畫的魅力,還可以讓兒童獲得情感與認知并重的教育體驗。
結語
在兒童視角下的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應該選擇與兒童生活經驗密切相關且能夠激發其興趣的繪本,通過營造豐富的閱讀環境,引導兒童參與繪本閱讀活動,從而增強他們的閱讀體驗感,促進他們語言和情感的發展。同時,教師應該調整繪本閱讀活動的時間和方式,以適應兒童專注力保持時間較短的特點,可以設計交替活動,確保閱讀過程既富有教育意義又兼顧趣味性。通過實施這些策略,有效提高兒童的閱讀興趣和理解能力,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東營市沂河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