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這意味著各幼兒園、學校需要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重視勞動教育,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幼兒園到小學階段是兒童必須經歷的成長階段,在這一階段,兒童會面臨環境、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因此,做好這一階段的教育工作尤為關鍵。《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基于此,筆者探討了幼小銜接階段開展大班勞動教育的策略,以供參考。
一、明確區域活動中勞動教育的目標
在幼小銜接背景下,教師應積極將勞動教育融入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探索五育融合的創造性勞動形式,使勞動教育更易被幼兒接受。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科學設定區域活動中勞動教育的目標,以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值得注意的是,區域活動中勞動教育的目標應在遵循幼兒園勞動教育總目標的前提下設定。教師要清楚認識到區域活動中的勞動教育與集體教學活動存在明顯差異,并讓幼兒在參與形式多樣的區域活動時體驗真實的勞動,獲得良好的勞動體驗,以調動幼兒參與勞動的積極性,達到勞動教育的目的。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勞動教育的總體目標主要包括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在勞動教育總體目標中,樹立幼兒的勞動觀念尤為重要,這主要是為了讓幼兒在樹立勞動觀念的基礎上,能自主參與勞動活動,并在參與勞動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實現知識、技能及情感態度的發展。因此,在設定區域活動勞動教育的目標時,教師應將樹立幼兒的勞動觀念作為重點。
在明確勞動教育總體目標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根據區域活動的主題內容、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科學設定具體的勞動教育目標。例如,在帶領大班幼兒開展“我們的社區”建構游戲時,教師可以根據建構游戲的主題、目標和內容,設定以下六個勞動教育目標:一是幼兒能利用建構材料搭建不同樣式的“房屋”,并對勞動過程感興趣,享受與同伴一起參與材料的整理的過程;二是幼兒能與同伴協商合作進行建構,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感受分享的樂趣;三是幼兒能夠總結在勞動活動中學到的新知識,并樂于運用與分享;四是幼兒通過搭建“房屋”,能夠了解勞動過程是辛苦的、有價值的,在面對困難時能堅持下去,在活動中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強責任意識;五是幼兒能夠使用正確的工具,學會整理積木等建構材料,學會珍惜自己與他人的勞動成果,不隨意毀壞物品;六是幼兒能學會主動整理建構材料和場地,保持活動場所的整潔有序。
二、基于兒童視角創設勞動教育環境
根據大班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學習特點,教師應在教育活動中貫徹落實課程游戲化理念。在幼小銜接階段開展大班勞動教育時,教師要努力營造富有趣味性和生活化的勞動教育環境,以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意識與興趣,為培養幼兒的勞動觀念、勞動習慣等奠定基礎。
一方面,教師應結合勞動教育的主題,營造多元化的勞動教育環境。教師要不斷更新勞動教育觀念,結合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豐富內涵,利用低結構或其他材料,營造主題多樣的勞動教育環境,促使幼兒在游戲環境中身心合一、手腦并用。教師要根據大班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情感需求及勞動教育主題,營造趣味性或生活化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在良好的游戲環境中進行動手操作與互動交流,促進幼兒不斷成長,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另一方面,教師應引導幼兒自主參與環境營造。在兒童視角下營造勞動教育環境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更多幼兒參與環境營造過程,并利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引導幼兒為環境營造建言獻策,為幼兒提供勞動的契機。例如,在開展以“自然角的種植活動”為主題的勞動教育前,教師可以先組織幼兒根據班級環境及自然角環境營造的要求,讓幼兒以繪畫形式呈現心目中的自然角環境,再引導幼兒相互評價繪畫作品,教師再對其進行補充性評價。最后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在諸多繪畫作品中投票選出最好的繪畫作品,將其作為自然角環境營造的方案,以吸引幼兒自主參與勞動環境的營造。
三、開展多樣化的勞動教育游戲
在幼小銜接階段開展大班勞動教育時,教師要根據大班幼兒的生活經驗與興趣,將勞動教育融入一日活動,通過設計多樣化的勞動體驗游戲,讓幼兒真正體驗到勞動的樂趣,以培養幼兒正確的勞動觀念和良好的勞動習慣。
首先,教師可以將勞動教育巧妙地融入不同的區域活動。區域活動是滲透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區域活動的主題和內容,在其中巧妙地融入勞動教育,利用區域活動的環境營造和材料投放環節,引導幼兒自主制訂區域活動計劃,明確要收集的材料、收集材料的區域、整理游戲材料的方式等,以豐富幼兒的勞動體驗。
其次,教師可以將勞動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勞動教育素材,教師應充分發揮這些素材的作用,采取幼兒容易接受的方式,科學地開展勞動教育,將勞動觀念與勞動習慣的培養滲透到幼兒學習與生活的各個環節,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設置午餐小組長這一崗位,讓幼兒輪流擔任,并要求擔任午餐小組長的幼兒在午餐前為大家分發餐具,協助教師維持幼兒進餐的秩序,引導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形成為他人服務的意識。
最后,教師可以在戶外活動區域開展多樣化的勞動教育游戲。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要為幼兒積極拓寬勞動教育的渠道,不斷鞏固和增強勞動教育的效果。戶外廣闊的活動場地能為教師開展多樣化的勞動教育活動提供有力支持,教師可以在戶外活動區域開展多樣化的勞動教育游戲。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戶外種植區開展“農家小院”勞動體驗游戲,與幼兒一起利用水桶、灶臺、鍋具、米篩等工具再現農家生活場景,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勞動興趣,讓幼兒更好地體驗勞動過程,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主勞動意識,促使幼兒掌握更多勞動技能。
四、家園協作開展幼兒勞動教育
幼兒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深受其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因此,在幼小銜接階段開展大班勞動教育時,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雙方共同探索適合大班幼兒的勞動教育策略。
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等線下活動和社交軟件等線上渠道,加強與家長的交流,向家長講解幼小銜接和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讓家長認識到勞動教育對幼兒長遠發展的重要性,改變部分家長重智育、輕勞育的觀念,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教育觀念。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在家庭生活中注意自身言行,以身作則,引導幼兒參與洗碗、掃地等家務勞動,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入園,讓家長直觀了解教師開展勞動教育的方式,積累開展幼兒勞動教育的經驗,并根據大班幼兒應掌握的勞動技能,在家庭生活中為他們開展合適的勞動教育。游戲對幼兒有著天然的吸引力,教師可以與家長一起設計家庭勞動游戲,吸引幼兒積極參與。例如,很多大班幼兒還沒有自主收拾玩具、圖書、衣物的意識或習慣。基于此,家長可以設計物品整理速度游戲,讓幼兒將臥室內所有散落的玩具、衣物等放回游戲箱和衣柜,在幼兒開始整理時開始計時。在幼兒將所有散落的物品放回原有的保存地點后,家長可以停止計時,大聲喊出幼兒所用的時間,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幼兒一定的獎勵,增強整理勞動的趣味性。家長還可以與幼兒比一比誰整理房間物品的速度更快。如果幼兒速度更快,家長可以滿足幼兒的一個小愿望,以此激發幼兒的好勝心。這種家庭勞動教育能將枯燥的家務勞動變為有趣的游戲,吸引幼兒主動參與,讓他們在游戲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勞動體驗,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
五、增強大班勞動教育評價效果
在幼小銜接階段開展大班勞動教育時,教師要客觀地記錄幼兒參與勞動活動的實際情況,并合理評價幼兒在勞動活動中的表現。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文件內容,教師應從多個角度評估幼兒在勞動活動中的表現,包括勞動獨立性、判斷能力、自制力、勞動主動性、勞動技能掌握情況及創造性勞動等方面。
其中,勞動獨立性主要是評估幼兒在勞動活動中能否獨立自主地達成勞動目標或完成勞動任務;判斷能力主要是評估幼兒在勞動活動中遇到困難時能否冷靜地處理和自主作出決定;自制力主要是評估幼兒在勞動活動中能否專注自己的勞動任務,在勞動過程中能否自主地約束與支配自己的行為,能否自行調節負面情緒;勞動主動性主要是評估幼兒在勞動活動中能否主動地完成勞動任務,能否主動地幫助教師或其他幼兒進行一些基本的勞動,能否主動地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勞動技能掌握情況主要是評估幼兒能否及時、正確地使用勞動工具完成勞動任務或達成目標;創造性勞動主要是評估幼兒在勞動過程中能否運用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的方式與技巧,在勞動活動中是否敢于質疑。
考慮到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教師在評價勞動教育效果時不僅要采用教師評價的方式,還要鼓勵大班幼兒開展自評與互評,以更好地發揮評價的作用,充分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讓大班幼兒開展自評與互評前,教師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明確告知幼兒自評與互評的標準與目的。
結語
在幼小銜接階段,開展大班勞動教育至關重要。教師需借助趣味游戲和勞動體驗活動來拓展幼兒勞動教育的空間,將幼兒置于主體地位,為其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環境。同時,教師要積極與家長溝通合作,雙方攜手,共同開展切實有效的勞動活動,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為大班幼兒順利進入小學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巖溪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