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評一體化的背景下,英語詞匯深度教學強調將教學過程與及時評價相結合,使評價成為優化教學效果和促進學生進步的核心要素。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高度重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全面評價學生的詞匯學習成效。除了傳統的筆試形式,教師還可以引入口語交流、聽力測試和閱讀理解等多種評價形式。
一、主題情境下的英語詞匯深度教學
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主題情境下的英語詞匯深度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在這種模式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顯著轉變,其不僅是詞匯知識的傳遞者,還是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和學習進程的引領者。教師通過精心挑選與課程主題緊密相關的詞匯,設計一系列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體驗詞匯的實際運用,從而實現對詞匯的深度理解和靈活運用。主題情境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詞匯,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小組合作和討論中,學生可以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學會批判性思考,為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教學案例分析
在一次教研活動中,筆者所在學校的A教師引領學生深入探討了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三冊第二單元“Healthy Lifestyle”的主題意義。他的教學過程富有趣味性,拓展了學生詞匯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以下是A教師的教學過程分享。
1.引入與回顧。A教師通過輕松的開場語言,引導學生回顧了前一節課所學的“PDAR”文本模型,即Presentation(呈現)、Discussion(討論)、Application(應用)、Reflection(反思)。他簡要解釋了該模型在文本分析中的應用,并鼓勵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積極運用這一工具。
2.詞匯分類與功能語義講解。A教師將這一單元的核心詞匯按照功能語義進行了分類,并詳細解釋了每個單詞在語境中的具體用法。他通過生動的例子和實際的語境,讓學生深刻理解了每個單詞的含義和用法。
3.創設主題情境。為了將詞匯教學與單元主題相結合,A教師創設了一個主題情境:學生需要在論壇上回復外國友人關于熱映電影《熱辣滾燙》的提問,并探討這部電影帶給自己的啟示。主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了運用所學詞匯的真實語境。
4.詞匯應用實踐。在創設情境后,A教師結合電影《熱辣滾燙》的情節,引導學生運用核心詞匯講述主角的變化。他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運用所學詞匯來描述角色的轉變和電影情節。學生在這一環節學會了如何運用詞匯來描述具體情境,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5.小組合作與討論。為了加深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并鞏固詞匯學習效果,A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了小組合作與討論。他引導學生結合電影和班級健康生活方式調查結果,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讓學生探討如何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在小組討論中,學生積極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
6.撰寫計劃書與論壇回復。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A教師鼓勵學生撰寫改變自己不良生活習慣的計劃書,并在論壇上回復外國友人的提問。他要求學生在計劃書中運用所學詞匯來描述自己的目標和行動計劃,并在論壇回復中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7.總結與反饋。A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了總結,并對學生的表現給予了積極的反饋。他鼓勵學生繼續運用所學詞匯和技巧來提高英語水平,并強調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通過這次教學活動,學生掌握了這一單元的核心詞匯,學會了如何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所學詞匯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學生深刻認識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愿意在實際生活中積極踐行。
(二)說課評課
筆者認為,在上述教學案例中,A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十分精妙,層層遞進,直至高潮部分,學生的參與熱情被充分點燃。學生根據“PDAR”文本模型深入分析了不良習慣,并提出了有效的改善計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核心詞匯。整節課節奏緊湊,學生通過解決情境問題,不僅鞏固了詞匯用法,還深入探究了主題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合作順暢,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另外,有的教師對這節課的設計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情境創設真實自然,任務環節設計層次分明,緊密銜接,充分貫徹了英語學習活動觀。在課堂上,A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廣闊的發揮空間,不設定固定的表達內容和形式,同時精選優質范文作為參照,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這節課作為該單元的第四課時,內容是建立在前三節課的基礎上的,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反思來改變不良習慣,學會在情境中運用所學詞匯。A教師的課程設計強調主題意義探究與詞匯運用的結合,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仍有提升空間。在未來的教學中,A教師應探索更多樣化的語篇資源,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
二、創新教學模式,引領深度詞匯教學新篇章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傳統詞匯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顯。因此,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模式,引領深度詞匯教學的新篇章。深度詞匯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記住單詞的拼寫和含義,還要求學生理解詞匯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和用法,并能在實際交流中靈活運用。這要求教師跳出傳統的教學框架,引入新穎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探索欲。在下文中,筆者將分享一則成功的教學實踐案例,展示創新教學模式在深度詞匯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巨大潛力。
(一)教學案例分析
在一次教學研討會上,筆者所在學校的B教師基于對深度學習理論的深入理解,帶來了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三冊第三單元“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的教學分享。她通過深入淺出的分析和生動的實踐展示,呈現了一堂充滿智慧與啟發的詞匯教學課。
1.主題式教學設計。B教師先向學生強調這一單元的核心主題——人與自然及環境問題,它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極具時代意義的議題。在此基礎上,B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挖掘文本中關于環保的詞匯和表達方式。B教師認為,這種詞匯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技能,還可以讓學生思考個人在保護環境中的責任和作用。通過引導學生關注環境問題,思考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保護環境,B教師成功地將詞匯教學與學生的個人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的培養相結合。主題式教學設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詞匯含義,還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知識體系。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所學詞匯和表達方式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在討論環保問題時能夠運用恰當的詞匯和句子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2.深度學習的五大核心特征。B教師闡述了深度學習在詞匯教學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深度學習具有五大核心特征。其一,深度學習強調“活動與體驗”。這意味著詞匯學習不再是單純的記憶和背誦,學生需要主動參與活動,親身體驗,在實踐中理解詞匯的含義和用法。其二,“聯想與結構”是深度學習的又一重要特征。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聯想來建立詞匯之間的關聯,形成詞匯網絡,同時幫助學生理解詞匯的結構和構成規律,使他們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三,“本質與變式”要求學生在理解詞匯本質的基礎上,能夠識別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變化形式。其四,“遷移與創造”是深度學習中更極具挑戰性的一個環節。學生不僅要掌握詞匯的含義和用法,還要在新的語境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造性的表達。掌握遷移和創造的能力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其五,“價值與判斷”要求學生在詞匯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詞匯本身的價值,還要學會對詞匯進行判斷和選擇。B教師認為,這些深度學習的特征與新課標對詞匯教學的要求相契合。通過深度學習,學生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詞匯的含義和用法,從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3.整合課前研學材料。首先,為了實現深度教學的目標,B教師整合了同一主題下的語篇和語料庫資源,設計了一系列綜合性的語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通過實踐體驗詞匯的用法,培養他們的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其次,B教師結合相關理論,闡述了深度學習是學生全身心投入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強調深度教學需要以素養培養為導向,聚焦主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的能力。再次,B教師解析了“任務誘發投入量假設”與深度學習間的關系。她認為,高投入是深度學習的體現之一,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設計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最后,在詞匯教學方法上,B教師也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她介紹了多種詞匯教學方法,如語境教學法、詞塊教學法、聯想記憶法等,并提出無論采用何種方式,整節課的設計都應該體現英語學習活動觀及深度學習的特征。
4.SMART詞匯教學模式。B教師分享的SMART
詞匯教學模式以五個精心設計的維度為核心,旨在為學生營造一個系統、高效且富有深度的詞匯學習環境。“S(Specific)”強調了詞匯教學的針對性。B教師強調,在特定主題下創設真實的詞匯運用情境,可以使得詞匯學習不再是孤立的記憶過程,而是與真實生活緊密相連的實踐活動。例如,在“Study abroad”詞匯課的設計中,她圍繞留學這一主題,為學生創設了具體的語言情境,使學生在模擬的實際場景中學習和運用所學詞匯,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M(Measurable)”體現了詞匯教學的可量化性。B教師通過制訂明確的評價量表,如“Abroad評價量表”,不僅對學生的語言水平進行了量化評估,還結合主題內容進行了綜合評價。該評價方式使得學生的詞匯學習效果更加直觀,有助于教師和學生更好地了解學習進度和效果。“A(Attainable)”強調詞匯教學活動的可行性。B教師在設計詞匯活動時,充分考慮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層次和深度學習的特征,確保了活動既有趣味性又有深度。她介紹的“Bingo game”“Tell me why”等詞匯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使詞匯學習變得生動且富有成效。“R(Relevant)”強調詞匯學習與單元主題語境的關聯性。B教師利用華南師大主題語篇素材庫的材料,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幫助學生構建詞匯語義網。群文閱讀的方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閱讀材料,還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然地學習和鞏固詞匯,提高了詞匯學習的效率和質量。“T(Time-bound)”強調詞匯學習的時效性。B教師通過設計限時詞匯活動,如“1分鐘演講”等,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進行高效的語言輸出,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流利度和表達能力。限時訓練的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為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說課評課
筆者認為,B教師的詞匯教學案例以環保為主題,通過主題式教學設計,將詞匯教學與實際問題相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加深了其對詞匯的理解。B教師強調深度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實踐與體驗、聯想與結構等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理解詞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精神。這一案例為教師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不斷探索創新,增強教學效果,以深度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