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系統觀念,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條寶貴經驗,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一條重大原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加強對改革整體謀劃、系統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協同高效。只有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堅持系統觀念,系統改、協同改、整體改,才能牢牢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主動。
一、系統觀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方法論
堅持系統觀念,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辯證地而不是形而上學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和把握問題,是唯物辯證法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戰勝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認識論和方法論。經濟社會體系是一個普遍聯系、多維多元的復雜系統。堅持系統觀念,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觀點和方法,也是黨在長期實踐中總結的重要經驗。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與集成。
堅持系統觀念,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方法論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改革,有力有序有效解決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政策性創新問題,黨和國家事業生機勃勃,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謀劃和推進改革,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全局觀念,強化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分輕重緩急,更加注重系統集成。要加強改革舉措協調配套,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舉措同向發力,增強整體效能。”《決定》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框架下,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統籌部署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各領域改革,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是其重要特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堅持系統觀念,體現了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要求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運用系統思維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
堅持系統觀念,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實踐經驗的方法論總結。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相應的其他各個領域的改革”,把改革視為一項宏大系統工程,對沿海與內地、東部與西部、先富與后富等關系作出科學判斷,注重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以偉大的歷史主動、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敢于突進深水區,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只有堅持系統觀念,才能把握好戰略重點、分清輕重緩急,更好發揮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成效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圍廣、觸及利益深、攻堅難度大,同時各項改革措施關聯程度高、協同程度強,這就要求既不能單打獨斗、急躁冒進,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全面”既是重點,也是難點。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現代化,這就意味著有許多系統性工作擺在我們面前。只有從系統觀念出發,統籌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發展,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另一方面,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新矛盾、新挑戰,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呈現新特征、新要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經濟社會發展中很多矛盾問題相互交織,“牽一發而動全身”。只有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才能抓住“落一子而滿盤活”的關鍵環節,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二、堅持系統觀念,必須正確處理一系列重大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處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關系,必須堅持系統觀念,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
處理好經濟和社會的關系。經濟和社會的關系是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關系。經濟發展為社會穩定提供持久動力,社會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堅強保障。新中國成立75年來,黨領導人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最過硬的實踐成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體制改革,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互促共進,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全面深化改革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堅持辯證法、兩點論,既要“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的政府”,把兩方面優勢都發揮好,才能最大限度地釋放活力。這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要理性地看到,市場經濟是資源配置最有效率的體制,也是發展生產力最有效的手段。一方面,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有效市場”能夠引導社會資源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進行長期規劃、宏觀調控,“有為政府”能夠引導經營主體預期,依法有序規范經營主體行為,彌補市場失靈等缺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善于、精于運用“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切實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
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效率以公平為前提,發展才有底氣;公平以效率為基礎,發展才能持續。公平不是平均主義,分好“蛋糕”首先要做大“蛋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統籌兼顧、整體推進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效率與更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制度安排,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制度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同時,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加快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系。中國式現代化是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的現代化,要堅持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從而實現活力和秩序的有機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應當而且能夠實現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系,實現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條寶貴經驗。良好的社會秩序支撐和保障社會活力不斷迸發,社會活力的持續涌動進一步促進社會秩序的提升,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推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持續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統籌謀劃、協調推進,深化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全社會創造潛能,釋放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讓“活水”源源涌動;同時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讓“水道”井然有序。
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和目的,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一個國家只有通過發展不斷提升自身綜合國力,才能夠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來保障安全。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二者相互促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把握全局,協同配合,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先立后破、立破并舉,這是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一系列問題的重要方法論。只有堅持先立后破,謀定而動,既善于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善于塑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才能始終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堅持系統觀念,以“釘釘子”精神落全落實落細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運用好系統觀念這一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形成推進改革的合力,真抓實干,善作善成,中國式現代化就一定能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聚力系統集成。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黨對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全國一盤棋,深刻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全面認識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之間的關聯性與耦合性,在統籌上下功夫,在重點上求突破,以點的突破帶動全局工作,贏得戰略主動,維護好發展全局。
聚力整體推進。增進整體利益,加快推進增強改革整體性的制度建設,在整體推進中實現重點突破,以重點突破帶動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整體躍升,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整體把握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環節的問題,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在整體推進中相促進、相協調、相統一。
聚力協同高效。增強辯證思維和戰略思維能力,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以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總目標,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形成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合力。
改革重謀劃,更重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猶如建設一座大廈,既要繪制好藍圖,更要抓好施工落實。要深刻認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性、復雜性、艱巨性,堅持正確方向,增強前進定力,發揚“釘釘子”精神,求真務實、敢作敢為,一茬接著一茬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在歷史主動和戰略主動中寫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和時代新篇,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作者系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江蘇省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劉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