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尖端技術取得了顯著突破和飛速發展,為我國帶來了科技引領生產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性契機。這一系列的科技革新不僅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提升,更為技能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和多樣化的職業選擇。面對新興產業發展機遇和挑戰,技能人才應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積極投身行業變革和創新發展中。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技工院校作為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肩負著為社會輸送高素質技能勞動者的重任。實現技能人才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技工院校的職責所在與價值體現。近年來,技工院校在實現技能人才高質量充分就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在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背景下,技工院校通過優化專業設置、加強工學一體、產教融合,促進技工教育科學規劃和優質發展,為技能人才的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首先,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強調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注重生產過程中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技工院校是培養技能人才的前沿陣地,緊密對接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確保了培養的人才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其次,技工院校積極推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建立了緊密的產教融合生態鏈。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及時了解市場需求和行業趨勢,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促進專業調整和產業發展的耦合,從而拓寬了學生實習就業渠道,拓展了高技能人才發展空間。
最后,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背景下,技能人才的高質量充分就業成為技工院校的重要使命。技工院校開展工學一體化教學,加強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助力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開展職業規劃教育、提供就業指導服務、鼓勵創新創業等,幫助學生明確職業方向和發展目標,提升就業競爭力和適應能力。
未來,隨著新質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產業結構的持續升級,技工院校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為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作出貢獻。
近年來,技工院校積極踐行高質量充分就業政策要求,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方式,有效提升了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的精準度,縮短了就業適應期。隨著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推進,新興產業所需的高層次、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將存在巨大缺口,技能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仍將存在。
一是從產業角度來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技術的不斷更新,產業對技能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具備特定技能、創新能力和適應變化能力的人才。然而,現有的青年群體中,部分人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識與產業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導致相關企業難以找到與之完全適配的技能人才,影響了產業的升級和發展。
二是對于青年而言,他們在尋找成長和就業機會時往往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部分學校教育體系與產業實際需求存在脫節現象,使得青年在學校所學知識難以直接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在就業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另一方面,職業指導和規劃缺乏針對性、創新性和可操作性,導致青年對自身的發展方向不明確,盲目求職,難以找到真正適合自己成長的崗位工作。
三是從就業市場方面來看,供需信息不對稱,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和交流平臺。青年存在不了解新興產業發展動態和企業人才需求的情況,而這些企業也難以精準地找到合適的人才。這種結構性矛盾導致青年就業不穩定、頻繁跳槽。
(一)聚焦新業態發展趨勢,拓展人才就業新渠道
新業態的蓬勃發展為技能人才提供了更為廣闊和靈活的就業空間。聚焦新業態拓展就業渠道,是技工院校促進技能人才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關鍵一環。一是要針對新業態的特點和需求,積極調整和優化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加強與新業態相關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更新。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方式,推動新業態領域技能人才的供需對接,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緊密結合。二是要建立健全新業態領域的就業服務平臺,加強新業態領域的就業信息收集和發布,為技能人才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選擇。三是要注重新業態領域創新性強、靈活性高的特點,加強新業態領域的創新創業平臺建設,鼓勵和支持技能人才在新業態領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四是要樹立“教育數字化引領教育現代化”理念,發揮數字賦能效應,促使就業優質化。

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緊密貼合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方向,通過“鏈長制”緊密對接產業鏈,全力對接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等新興優勢產業,及其催生的新技術、新業態、新職業,按照“服務公用事業需求,對接智慧城市發展”的辦學定位、“專業群對接產業鏈”的建設思路,布局智慧城市所需新工科新職業相關專業。近三年,學院聚焦新業態和數字經濟發展,新建設芯片測試與應用等11個專業,淘汰國際貿易等10個專業。
(二)構建職教聯盟平臺,打造人才培養和就業橋梁
職教聯盟是匯聚教育資源、產業需求和社會力量的重要平臺。技工院校應積極探索職教辦學新模式,建立職教聯盟協作機制,整合各類職業教育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局面,形成共同推動技能人才培養和就業的合力。及時了解產業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實現與產業的深入對接。搭建就業服務平臺,組織招聘會、進行校企合作,為技能人才提供就業指導、職業規劃和就業信息等服務,促進技能人才與用人單位的對接和匹配。
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攜手廣東省城市公共交通協會、廣州公交集團牽頭72家單位組建的廣州粵港澳大灣區公共交通職業教育集團(以下稱職教集團),通過“師傅+教師”雙導師教學,實施“跟崗+頂崗”實習,提供“工作+學習”機會,極大助推了師生成長,大大提升了學生就業質量。目前,職教集團被認定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第二批技工教育聯盟。
(三)深化“產教評”融合,護航人才就業與發展
推動“產教評”深度融合是促進技能人才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關鍵策略。這一策略旨在通過教育、產業和評價的緊密結合,提升技能人才的綜合素質,滿足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進而實現技能人才的充分就業。技工院校應緊密對接地方產業,結合城市特色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通過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共同推進產教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平臺和學習資源。積極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對技能人才的學習成果和實踐能力進行全面評估。校企共同制定滿足產業需求的評價標準,確保教育質量與產業發展需求相匹配。
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應勢而動,積極融入“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建設,在縱深推進產教融合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探索“產教評”融合,打造“產教評”技能生態鏈示范基地,助力培養適應社會、產業發展的新時代高技能人才,大大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四)發揮競賽助推劑作用,增加就業競爭力和吸引力
在當今日新月異的科技背景下,技能人才的培養與就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技能競賽是展示選手技能水平的絕佳舞臺,也是檢驗技能人才培養效果的重要平臺。參加技能競賽不僅提升了選手的綜合素質,而且幫助選手獲得了榮譽,大大提升了就業競爭力。因此,技能競賽正逐漸成為推動技能人才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策略。
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堅持“以賽促學、學賽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重視組織開展與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緊密聯系的各類技能競賽,搭建起了校、市、省、國家四級技能競賽平臺。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等重大賽事為抓手,輻射行業競賽、學科競賽,全方位培養學生職業崗位素養、科技創新能力等實踐能力。
(五)完善供需對接機制,提升就業質量和穩定性
完善供需對接機制是促進技能人才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一環。一是建立全面的信息收集與發布平臺,實時收集并發布關于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供給信息。通過信息共享,企業和求職者準確了解市場狀況,提高匹配效率。二是根據產業發展趨勢和企業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確保所培養的人才滿足市場需求。
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堅持以服務產業、就業、創業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不斷開拓就業市場,吸引業內領先優質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大大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促進技能人才高質量充分就業
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創新創業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的重要動力。對于技能人才而言,具備創新創業能力不僅能夠提升個人競爭力,還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因此,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對于促進技能人才的就業具有重要意義。技工院校實行多元化創新教學模式、分層次培養創業人才、搭建實踐教學平臺、結合市場需求調整專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力度以及優化產業結構促就業等,進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堅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以“雙創”大賽為抓手,積極探索以高質量創新創業教育賦能技能人才培養的特色發展之路。學院緊緊圍繞省市各級“雙創”大賽組織工作,高標準、高要求、精心策劃,積極組織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形成獨特的創新創業機制。學院被授予“優秀組織單位”獎,獲獎數量位居廣州市技工院校前列。
技工院校在促進技能人才高質量充分就業方面擁有廣闊的前景和無限的可能性。在新質生產力發展背景下,技工院校通過構建職教聯盟平臺、聚焦新業態拓展就業渠道、完善供需對接機制、推動“產教評”深度融合、發揮競賽助推作用以及依托創新創業教育等措施,為技能人才的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持。未來,隨著新質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產業結構的持續升級,技工院校將持續發力,致力于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為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