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景剖析中的案例其實是班級管理的一個普遍案例,非常深刻地反映了學生的情緒管理、個性差異以及同伴關系處理的復雜性。
就此,我也想根據(jù)這個現(xiàn)象來分析其中的原因以及我自己的經(jīng)驗,以期為萬千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與啟示。
情景剖析之思
(一)情緒背后的深層次需求
從小風的言行來看,他自身的情緒管理能力顯然尚未成熟,對于外界的刺激往往反應過激,尤其是當自己的某些行為(如上課看課外書)受到質疑或批評時,更容易產(chǎn)生抵觸和憤怒情緒。
反觀小陽,他的行為模式則透露出一種微妙的權力欲望與惡作劇心理?;诟ヂ逡恋碌男睦韺W理論框架,小陽的行為可能源于一種潛意識的支配欲與對他人憤怒反應的享受。他利用小風的情緒弱點,用“正義”的外衣包裝自己的行為,實則是在享受掌控他人情緒的快感,以及獲得在班級中的存在感或影響力。這種行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對規(guī)則的遵守,實則是小陽內心某種失衡狀態(tài)的反映,或許他在生活、學習或其他方面未能得到足夠的關注與認可,于是將這種不滿轉化為對同學的戲弄與挑釁??梢赃@么說,小陽的情緒與小風的情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卻同樣源于深層次的心理需求未得到滿足。
根據(jù)上述兩點所闡述的“碰撞”,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小風與小陽之間的沖突,實際上是兩人內心深處情感與需求未能被合理理解與滿足的外在表現(xiàn)。作為班主任,如何運用心理學原理進行有效干預,促進雙方心理健康發(fā)展,以及構建和諧的家校溝通橋梁,顯得尤為重要。
(二)告狀與正義的邊界
在深入剖析小陽的行為時,我們不得不提及一個關鍵的概念——告狀。這一行為在小陽對小風的持續(xù)挑釁中舉足輕重。然而,小陽的告狀并非簡單的規(guī)則維護,而是摻雜了復雜的心理動機,這使得其行為的性質變得模糊且值得深入探討。
一方面,我們需要明確告狀與正義之間的微妙邊界。在普遍認知中,告狀通常被視為一種向權威報告不當行為的方式,旨在維護公正與秩序。在心理學中,這種行為往往被理解為個體在社交環(huán)境中尋求支持、確認規(guī)則或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皮亞杰說,兒童在道德判斷的早期階段,往往依賴于權威和規(guī)則,他們傾向于認為那些符合教師或家長規(guī)定的行為是正確的。科爾伯格則從道德發(fā)展階段的角度解釋了為什么有些孩子會頻繁地告狀,?他認為這些孩子可能正處于道德認知發(fā)展的特定階段,即他們正在學習如何區(qū)分對錯,并傾向于依賴外部的、絕對的規(guī)則來判斷行為的好壞。然而,當告狀行為被濫用或出于不正當動機時,其性質便發(fā)生了轉變,可能演變?yōu)橐环N控制、報復或尋求關注的手段。
小陽的行為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將告狀變成了一種工具,用以操縱和控制小風的情緒,甚至可能是一種權力游戲的表現(xiàn)。這種以正義之名行非正義之事的行為,不僅傷害了小風,也破壞了班級內部的和諧,更可能引導學生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
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明確告狀行為背后往往隱藏著學生個體在社交環(huán)境中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zhàn)。小陽頻繁告狀,不僅是對小風行為的直接反應,更是他內心需求未得到滿足的外在表現(xiàn)。他可能在尋求教師的關注、認可,或是試圖通過這種行為來提升自己的班級地位,以彌補在其他方面(如學業(yè)、家庭關系等)的不足。這種心理機制,類似于心理學家阿德勒所提出的“優(yōu)越感追求”,即個體通過某種方式(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來試圖超越他人,從而獲得內心的滿足。
(三)非校園霸凌,但仍需重視
根據(jù)2021年6月1日頒布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guī)定》以及教育部等9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對于校園內發(fā)生的欺凌行為有了更加明確和細致的定義與處理措施。其中指出,校園霸凌是指發(fā)生在學生之間,一方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wǎng)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身體傷害、財產(chǎn)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行為。
在小陽對小風的持續(xù)挑釁與告狀中,其實我們可以隱約看到校園霸凌的影子。雖然小陽的行為尚未對小風造成直接的身體傷害或嚴重的精神壓迫,但其利用規(guī)則與權威操縱、控制,以及通過言語和行為上的不斷挑釁來影響小風情緒的做法,已經(jīng)對小風的心理層面構成了侵擾與傷害。這種行為如果得不到及時干預與糾正,很可能會升級,最終演變成嚴重的校園霸凌,從而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四)治標不治本,非長久之計
在處理學生沖突事件時,我們往往容易陷入“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誤區(qū),即只關注表面行為的糾正,而忽視了更深層次的心理需求與情感滿足。對于小風和小陽之間的沖突,若僅從表面入手,比如單純地對小陽進行批評教育,或是要求小風提高情緒管理能力,這樣的處理方式或許能暫時平息風波,但長遠來看,很可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加劇兩人的矛盾與隔閡。
因為班級是由有限的獨立個體所組成的復雜社會網(wǎng)絡,對每一個學生來說,其行為與情緒都是內心世界與外界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產(chǎn)物。要真正實現(xiàn)教育目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就必須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理解并滿足他們未被看見或未被滿足的需求。因此,情景中換位置、站隊分開等方式只是治標不治本,或許能在短期內緩解緊張氣氛,但無法觸及問題的核心,更無法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提供堅實的支撐。作為班主任,應當采取更全面和深入的干預策略,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情感發(fā)展。
處理方式之思
作為一名班主任,對于上述問題,我會借助“家校溝通找原因”“情緒工作坊促理解”以及“正向激勵引成長”3個維度來綜合施策,以期達到既解決當前沖突,又促進學生長遠發(fā)展的目標。
(一)家校溝通找原因
因為這個問題已經(jīng)影響到小風上學了,所以小風的家長肯定想知道原因。但是,盲目地將雙方家長請到學校來是一種不負責任且可能加劇矛盾的做法。因此,我會分別找家長深入溝通,以了解學生的家庭成長背景、性格特點以及可能存在的壓力源。對于小陽,我會重點關注他是否在家中得到了足夠的關愛與肯定,以及他是否習慣于通過某種行為模式來獲取外界認可。同時,我也會探討小陽在家庭中是否面臨了某些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是否可能促使他在學校中采取告狀這種策略來應對。對于小風,則側重了解他面對挑戰(zhàn)時的心理承受能力、情緒調節(jié)能力以及家庭給予的支持與鼓勵。
整個過程中,我也會給予家長一些專業(yè)指導,從心理學的角度幫助他們認識到孩子行為背后的深層原因,并共同探索更加積極、健康的教育方式。我會強調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鼓勵家長多給予孩子正面的反饋和支持,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學會以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中的沖突。
(二)情緒工作坊促理解
通過組織一系列班級活動,實現(xiàn)情緒管理的“隱形滲透”。如在每周固定的課間活動時間舉行體育活動——盲人走路,以一對一的形式進行,讓小風和小陽先作為“引導者”與“被引導者”進行角色互換體驗,再逐漸擴展到與其他同學合作,在這個過程中要始終強調相互尊重、信任與支持的重要性?;顒咏Y束后,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與收獲,特別是關于信任、合作以及面對挑戰(zhàn)時的心態(tài)調整。通過這樣的互動體驗,幫助小風和小陽以及全班同學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情緒與需求,學會換位思考,增進彼此間的理解和包容。
接下來,我會策劃一次以“哦~我喜歡和你——”為主題的工作坊。這個工作坊主要是基于項目式教學,將情緒管理貫穿始終,幫助學生察覺自己喜歡的人際特質,了解他人欣賞的人際特質,進而反省自己與人互動的人際特質,并學習如何建立更和諧的人際關系。工作坊中,我會設計一系列互動環(huán)節(jié),如“我的情緒畫像”“你眼中的我”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勇于表達自我,同時傾聽并理解他人的感受。
對于小風和小陽,我也會特別安排“一對一對話時間”,鼓勵他們在一個安全、無評判的環(huán)境中真誠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困惑和期望。通過這樣的深度交流,他們或許能發(fā)現(xiàn)彼此間存在的誤解和偏見,進而產(chǎn)生同理心,學會從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
(三)正向激勵引成長
除了上述措施,我還會在班級中引入正向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展現(xiàn)積極的行為和態(tài)度。例如,設立“每日之星”或“月度進步獎”,表彰那些在情緒管理、團隊合作、助人為樂等方面有顯著進步或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通過公開表揚和獎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時也在班級中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
我會針對小陽和小風的情況,設計一些個性化的正向激勵方案——“小火山熄滅計劃”。如若小陽連續(xù)一周沒有告狀,而是嘗試通過溝通解決問題,我將為他頒發(fā)“和平使者”徽章,并在班級公告板上展示他的成就,以此鼓勵他持續(xù)保持正面行為。
對于小風,我會設定一個“情緒管理小達人”的挑戰(zhàn)任務。如果他能在面對沖突時,至少3次成功使用深呼吸、積極思考等情緒調節(jié)技巧來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么他就能獲得一份特別的獎勵,比如與班主任共進午餐,或者在班級活動中擔任特別嘉賓。這樣的獎勵不僅是對他努力的認可,也是給予他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
此外,我還會在班級中建立“成長樹”機制,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成長樹葉”,上面記錄著他們的優(yōu)點、進步以及努力方向。每當學生有積極的表現(xiàn)或顯著的進步時,我就會在他們的“成長樹葉”上添上新的內容,并在班級中展示。這樣,每個學生都能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成長軌跡,同時也能夠激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共同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相互支持的班級氛圍。
個人心得之思
學生矛盾的解決,不僅僅是平息一場風波,更是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成長、建立健康人際關系的重要契機。而作為教師的我們,也應當從每次的沖突與調解中汲取經(jīng)驗,不斷深化對學生心理的理解,優(yōu)化我們的教育策略與方法,方能實現(xiàn)師生共同成長的美好愿景。
因此,我也愿萬千教育工作者皆可以溫柔為舟,智慧為帆,引領每一名學生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qū)吳家山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