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文濤:近幾年,在世界變局之下,非洲也在變化,其中一個重要體現就是,非洲正在發生“二次覺醒”。“一次覺醒”是指非洲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追求民族獨立解放而進行的反殖民主義、反帝國主義斗爭。在當前的“二次覺醒”中,非洲體現出對自身發展模式的反思。在薩赫勒地區,部分法語非洲國家實行再次“去殖民化”,它們稱之為“二次獨立”。同時,這些國家出現了反西方的態勢,要求收回經濟主權。
近些年,非洲對既有發展模式和制度的反思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對所謂的“華盛頓共識”和新自由主義的反思。非洲的智庫學者、政府官員都對此進行過批判。二是很多非洲國家曾經歷過某種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實踐,但在實踐中走了一些彎路,對此它們覺得應該改進。三是對經濟依附論的反思。伊曼紐·沃倫斯坦、薩米爾·阿明等提出的經濟依附論(認為不發達國家對發達國家的經濟依附是造成不發達國家經濟落后的根本原因),在非洲比較流行,而且得到很多學者、官員的青睞。但是這套理論其實是把非洲發展不起來的原因全部歸結于外部因素,無法促使非洲也以內審式的方式看待發展問題。

劉海方:當下全球已迎來新一輪產業布局和科技博弈。全球對非洲的能源資源投資進入新一輪熱潮。這是西方對非洲的雙向擠壓:一方面對非洲掀起新的投資熱潮,另一方面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之下,西方“減排政治”又在遏制非洲發展的可能性。這也正是西方雙重標準的體現:在要求非洲實行綠色發展的同時,又在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后大量進口非洲的煤炭等資源。
現在全球正在經歷歷史性地緣政治變遷,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等事件背后西方表現出的自私與雙標行為,都讓非洲進一步意識到西方的不可靠,需要自我提升發展能力,加快自己的工業化發展,但是長期形成的與西方之間的結構性困境并不容易擺脫,加上各種各樣的其他因素,非洲工業化進程可能不會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