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15日,新加坡完成新老政權交接,黃循財成為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以來的第四任總理。在上任后的首次群眾大會演講中,黃循財指出:“新加坡已經來到一個階段,無論年輕與否,都渴望一個嶄新的新加坡夢?!睘閷⑦@一夢想變成現實,他和他的團隊治國理政理念聚焦于“新加坡攜手前進”,以廣泛凝聚共識,“造福許多人,而不是少數人”。
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新突破、讓新加坡繼續保持繁榮,是黃循財團隊面臨的首要任務。前任總理李顯龍執政期間領導新加坡成功應對金融危機、新冠疫情等挑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超過三倍。對黃循財來說,繼承和維護好李顯龍遺產,在新加坡發展史上留下屬于自己的濃墨重彩的一筆,任重道遠。
新加坡的貿易總額占GDP的比例高達311%,是全球對外依賴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隨著柬埔寨德崇扶南運河的開挖及中老鐵路的延伸,中國與東南亞的陸路和水路連接將進一步加強,新加坡作為主要轉口貿易樞紐的地位難免受到沖擊。而這種情況并不僅僅出現在中國。在地緣經濟出現新變化的情況下,新加坡的持續繁榮,需要黃循財團隊找到有別于以往的經濟增長方式。
一個高度發達國家很難在延續經濟起飛時期增長勢頭的同時,又能規避兩極分化加劇與生活成本高企等問題的發生。盡管近期新加坡的政策開始向社會福利傾斜,但至今仍未達到高福利國家的標準。黃循財團隊需要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多援助和保障,營造更美好、公平、包容的社會。
另外,人口的代際化差異也帶來新加坡政治生活與社會生活的深刻改變。1965年新加坡建國后出生的一代逐漸成為社會的主導力量,他們不再迷信“開拓的一代”的創業故事。在2020年大選中,人民行動黨支持率較2015年下降了9%,尤其是在21至25歲選民中,對反對黨工人黨的支持率最高。
引領新加坡再創輝煌、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是黃循財團隊的理想追求。黃循財提出的“新加坡攜手前進”的構想,強調全民參與、人人有責,但明顯對年輕人的創新能力給予厚望,稱“以年輕人為中心,大多數國民需要一個可以脫離現有軌道、探索自己選擇的道路的更全面的社會,我們還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在人生中遭受挫折時給予幫助的寬容的社會”。面對新的經濟形勢,黃循財提出新加坡應著眼于增強自身的增值服務能力,尤其是在高科技、金融服務、現代物流和研發創新等高端領域,應該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加強區域合作,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社會發展方面,與以往相比,黃循財團隊執政理念的顯著變化在于政府的關注點從傳統的增長模式轉變為如何照顧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應對收入不平等、社會流動性增強等問題,力爭實現不論個人的起點、年齡或能力如何,都能夠在新加坡這個共同的家園中享有平等的、有尊嚴的生活。
為贏得新加坡人民對人民行動黨執政地位的繼續認可與支持,黃循財團隊有意轉變以往精英治國和高度集權的執政理念,致力于構建以基層民眾現實需求為導向的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通過傾聽民眾聲音,推動社會各階層參與國家決策,與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年輕群體建立“新的契約關系”,即政府為每個遇到困難的公民提供支持與幫助,每個新加坡人須全力以赴支持政府。黃循財還提出:認同人民行動黨宗旨且愿意為國家作出貢獻的人,即使不成為人民行動黨黨員,也可以成為“人民行動黨之友”。
在當前這個變亂交織、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黃循財強調,“我們按照自己的方式茁壯成長”,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站穩“不選邊站”立場,恪守中立原則,不參與大國紛爭,不卷入國際沖突,致力于與世界多數國家建立并維持良好關系,與新老朋友深化合作。
作為一個一直與中美兩個大國同時保持良好關系的國家,近年來新加坡不得不接受不斷升級的中美緊張關系帶來的嚴峻考驗。黃循財指出,美國大選進一步加劇了中美關系的復雜性,“中美之間相互猜疑和互不信任的局面勢必延續”“作為依賴貿易和穩定國際環境的小國,新加坡必然受到波及”。為此黃循財呼吁“中美之間的一些戰略和意識形態分歧看似不可逾越,且可能無法調和,但我們希望雙方能夠管理分歧,專注于共同利益,并逐漸建立起信任、共存和合作的基礎”。他明確表示,新加坡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而是繼續恪守“小國大外交”“大國平衡”理念,尋求自身在區域和全球事務中利益的最大化。
黃循財考慮到這樣一種可能性:在今年美國大選中共和黨獲勝,明年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美國重回孤立主義路線。今年8月18日,他在國慶群眾大會英文講演中說,“美國的新加坡已消失,亞洲的新加坡將繼續發光”,引發廣泛關注。據黃循財的說法,他早年在美國密歇根州求學時,該州有個已經廢棄的小鎮也叫“新加坡”。這個創建于1830年代的港口小城,大約在50年后被沙丘吞噬,成為一座“鬼城”。有別于美國已經消失的“新加坡”,黃循財堅定地認為,“我們這里的新加坡在一千年后甚至更久會一直存在”。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隱喻,其中包含新加坡新一代領導人勇于辭舊迎新的信念,也不能完全排除如果未來新加坡在特朗普執政后的美國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其天平將傾向中國、重心將進一步向亞洲轉移的寓意。
黃循財強調,新加坡及其他東盟國家并非被動的旁觀者,而是擁有塑造地區未來的自主權。東盟應當通過加強區域合作,提升競爭力。黃循財稱,將積極尋求進一步改善與東盟國家,尤其是與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關鍵鄰國的關系,確保新加坡在區域內的穩定地位。他希望東盟在中美博弈的局面下成為一股穩定力量,維護地區和平與多邊合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