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岷縣當歸是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特產。因岷縣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當地出產的當歸品質上乘,深受消費者的歡迎。當歸被譽為“血中之草”,在傳統中醫中用于調血補血,其種植不僅要求特定的環境條件,還需要遵循一系列技術流程,以確保當歸的品質和產量。岷縣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為當歸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但規范化種植技術的缺乏限制了其產量和品質的提高。為給岷縣種植戶提供完整的種植指導,提高當歸的產量和品質,從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選地整地、播種、田間管理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當歸規范化種植技術。
關鍵詞 當歸;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甘肅省定西市岷縣
中圖分類號:S567.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5.018
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位于我國西北部,屬于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為當歸等中藥材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岷縣年平均氣溫為8.6 ℃,年降水量為650~700 mm,且主要集中在6—9月,當地的氣候條件有利于當歸在春季播種后的種子萌發和苗期生長。岷縣的土壤以黃綿土和砂質壤土為主,pH值在6.5~7.5,富含有機質和各類微量元素,土壤結構疏松,透氣性和保水性良好,為當歸根部的發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此外,岷縣晝夜溫差較大,年日照時間在2 000 h以上,光照充足,有利于當歸有效成分的積累。
岷縣當歸是岷縣特產,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作為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植物,其種植技術水平直接影響當歸的有效成分含量及其穩定性。因此,開展岷縣當歸種植技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1 "品種選擇
在岷縣當歸種植中,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被視為確保當歸高產優質的關鍵環節,其科學性和合理性直接關系到當歸的適應性、抗逆性及藥用成分的積累[1]。當歸品種選擇需要基于岷縣的具體生態環境特征,包括海拔、氣候和土壤條件,通過對不同當歸品種的生長習性、成熟期、藥用成分含量、抗病蟲害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評價,篩選出適應性強、生長周期適中、藥用成分含量高、市場需求大的優良品種。例如,通過對比分析,確定在岷縣平均海拔2 000 m、平均氣溫5~25 ℃、年降水量650 mm的地區種植狹葉當歸,其根部總皂苷含量可達2.5%,遠高于其他品種的平均水平(1.8%),顯著提升了當歸的藥用價值。
2 "種子處理
在當歸種子處理環節,先對種子進行消毒,可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 min,有效去除種子表面可能攜帶的病菌,隨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實施種子層積處理,將處理后的種子置于濕沙中,保持溫度為4 ℃,持續28 d,以打破種子的休眠狀態,提高種子萌發力。此外,可采用種子滲透調節技術,使用0.3%的萘乙酸溶液浸種24 h,促進種子吸水膨脹,加速胚根和胚芽的伸長,使種子提前3~5 d發芽,種子發芽率可提高為90%以上。
在當歸種子處理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溫濕度的控制,以確保種子在最佳條件下發芽。將經過層積和滲透調節處理的種子在25 ℃的環境中進行催芽,同時保持相對濕度在85%以上,以促進種子均勻快速發芽。為了進一步提高當歸種子的抵抗力和適應性,可采用微量元素浸種技術,如用含有硼、鋅、銅等微量元素的溶液浸種2 h。這些微量元素能夠促進種子的新陳代謝,增強其抗逆性,為后續幼苗的生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3 "選地整地
在岷縣,當歸適宜在海拔1 600~3 000 m的山區種植,最好為坡度適中、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或山谷地,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性好,以富含有機質、土壤pH值在6.5~7.5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為佳。當歸生長需要充足的光照,但也能適應半陰環境。當歸種植區域應有明顯的季節變化,以確保當歸在適宜的溫度下生長發育。此外,當歸種植區域需要有穩定的水源供應灌溉。
土地準備是岷縣當歸種植的基礎,合理的土地整理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透氣性和保水性。在岷縣,通常在當歸春季播種前30 d進行深翻,深度為20~30 cm,以利于土壤中有機質的分解和營養物質的釋放。同時,根據土壤測試結果,適量施用有機肥作為基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肥力。建議每667 m2施牛、羊糞等腐熟有機肥3 000~5 000 kg,配施磷鉀肥150~200 kg,以滿足當歸生長對養分的需求。
4 "播種
播種時間和方式對當歸種子發芽率和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根據岷縣氣候條件和農戶多年當歸種植經驗,推薦當歸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此時土壤溫度穩定在5 ℃以上,有利于當歸種子發芽。當歸播種時,播種深度應控制在1~2 cm,播種量根據種子發芽率調整,一般推薦每667 m2播種量為0.75~1.00 kg。可采用條播或穴播方式,條距和穴距分別保持在30 cm和20 cm,有助于后期開展田間管理[2]。
5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岷縣當歸種植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蟲害防治等。
5.1 "灌溉
適時適量的灌溉是保證當歸健壯生長的關鍵。由于岷縣全年降水較為集中,如果在當歸生長過程中遇到干旱天氣,可采用滴灌或微噴灌方式,保持土壤處于微濕狀態,避免水分不足影響當歸生長,同時避免水分過多引發根系病害。
5.2 "追肥
在施肥方面,除基肥外,在當歸生長期間需要追施2~3次復合肥,追肥類型包括氮磷鉀復合肥、有機復合肥等。可采用條施或穴施方式進行追肥,以減少肥料與種子直接接觸,避免肥害發生。第1次追肥時間約為當歸播種后30 d,此時植株開始進入快速生長期,追肥可以促進根系發展。第2次追肥時間為當歸生長中期(播種后60~70 d),以支持當歸植株的繼續生長和根部的肥大。第3次追肥時間為當歸播種后90~100 d,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和土壤測試結果決定是否追施。此次追肥主要是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和提高藥材的品質。每次每667 m2施肥量以150~200 kg為宜,以促進當歸健壯生長。
5.3 "除草
在岷縣當歸種植中,受牛筋草、馬唐、鴨舌草、蒼耳等雜草影響,常用的除草方法有人工除草、覆膜栽培、噴灑化學除草劑等。其中,人工除草是最傳統且常用的方法,人工直接拔除田間的雜草操作雖然勞動強度大,但對當歸生長影響較小,可有效減少草害。覆膜栽培是指利用農用地膜覆蓋土壤表面,既能保持土壤濕度,又能有效抑制雜草生長。噴灑化學除草劑是指在當歸生長初期,適量使用對當歸安全的除草劑進行噴灑,快速控制雜草。但需要注意藥劑的種類和使用量,以免對當歸及環境造成負面影響[3]。
5.4 "病蟲害防治
5.4.1 "生物防治
在岷縣當歸病蟲害防治實踐中,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提高了病蟲害防治的效率和效果,還對維護生態平衡、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岷縣當歸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的實施主要包括以下2個方面。1)利用微生物農藥,如拮抗細菌和真菌防治病蟲害。這些微生物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抑制病原菌生長,或通過產生抗生素、酶等生物活性物質控制病蟲害。例如,使用含有枯草芽孢桿菌和鏈霉菌等微生物的生物農藥,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當歸根腐病和軟腐病的發生。2)采用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防治病蟲害,是另一種有效的病蟲害生物防控策略[4]。例如,針對岷縣當歸蟲害,如蚜蟲和葉螨,可釋放瓢蟲、捕食性螨和寄生蜂等天敵,這些天敵能夠有效減少害蟲的數量,減輕害蟲對當歸的危害。通過科學規劃和管理,可以建立穩定的生物防治系統,使天敵在岷縣當歸田間自然繁殖,形成可持續的防控機制。
5.4.2 "物理防治
病蟲害物理防治的優點在于不會殘留有害物質,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同時不會引起病蟲害的抗藥性問題,更加符合當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岷縣當歸病蟲害防治實踐中,物理防治技術的應用廣泛而有效,主要包括以下2個方面。1)設置物理障礙是病蟲害物理防治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在田間安裝防蟲網等,可以有效阻斷害蟲對當歸的侵襲。防蟲網的孔徑選擇對防治效果至關重要,一般推薦使用孔徑在0.26~0.48 mm的防蟲網,既可以將大多數害蟲隔絕在外,又能滿足當歸生長對光照和通風的需要。同時,這種設置物理障礙的方法對于岷縣當歸鳥害、獸害防治等也有一定的效果[5]。2)色板誘殺和性信息素誘捕是病蟲害物理防治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方法。利用害蟲對特定顏色的偏好,設置黃色或藍色粘蟲板,吸引并捕殺害蟲。性信息素誘捕技術通過模擬害蟲的性信息素,吸引目標害蟲至誘捕器中,從而實現控制害蟲數量的目的。這種方法對于監測和控制特定害蟲的發生具有效果明顯、操作簡便、成本較低等優勢。
5.4.3 "農藝防治
農藝防治作為岷縣當歸病蟲害防治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通過優化種植環境、土壤管理、作物輪作等農藝措施,創造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條件,從而達到預防和控制病蟲害的目的。農藝防治不僅能有效降低岷縣當歸病蟲害發生概率,而且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提高岷縣當歸的產量和品質,符合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根據生產實踐,岷縣當歸病蟲害具體農藝防治措施有以下6種。1)選擇適合岷縣當地生態環境條件的當歸品種,通過對當歸品種的篩選試驗,優選出適應性強、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進行推廣。2)合理控制種植密度也是控制病蟲害的關鍵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種植密度過大不僅會導致光照不足、空氣流通性差,還會增加植株之間對養分、水分的競爭,從而削弱植株長勢,降低植株的抗病蟲害能力。因此,推薦岷縣當歸每667 m2種植1 500~1 800株,以確保良好的光照和通風條件。3)確保適宜的土壤pH值和有機質含量等對預防病蟲害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定期進行土壤測試,根據測試結果調整土壤pH值為6.5~7.5,并適量施用有機肥料,推薦每667 m2施用腐熟的有機肥3 000~5 000 kg,不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還能增強植株長勢,從而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4)采用深翻松土、覆蓋物理材料等方法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和保水性,有助于促進岷縣當歸根系健康生長,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5)實施輪作是實現病蟲害自然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岷縣當歸長期單一種植會導致特定病原菌、害蟲在土壤中累積,而通過與其他作物如谷類、豆類或其他藥材輪作,可以有效降低病原菌和害蟲的存活率。推薦岷縣當歸種植戶實行3年一輪換的輪作制度,即當歸與其他作物至少3年輪換1次。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還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6)科學調控溫度和濕度是病蟲害農藝防治中的常用方法。通過調節大棚或田間的溫度和濕度,可以抑制某些病原菌和害蟲的生長和繁殖。例如,通過在地面覆蓋透明塑料薄膜,利用陽光顯著提高土壤溫度,以達到殺滅土壤中病菌、蟲卵的效果。
6 "結語
在岷縣當歸種植中,科學選擇適宜的品種,合理安排種植密度,嚴格控制水肥管理,實施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提高當歸的產量和品質,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筆者對岷縣當歸種植技術的研究,不僅為岷縣當歸的高效生產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而且為其他藥用植物的種植提供了參考,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未來,筆者將繼續對岷縣當歸種植技術進行研究,從而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的整體水平,推動農業向更加綠色、環保、高效的方向發展,為保障人類健康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趙慶芳,張逸醒,李海燕,等.當歸種植地土壤微生物數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動態變化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52(3):90-95.
[2] 景麗春.青海高寒地區當歸種植增產栽培技術[J].南方農業,2016,10(15):47-48.
[3] 張真,劉學周,包亞軍,等.基于生物量、活性物質積累和抗氧化能力的當歸種植茬口選擇[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18,53(6):82-89.
[4] 賀海燕,陶莉,王殿國,等.甘南州洮河流域當歸種植氣候分析及區劃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23(20):151-155.
[5] 張尚智,郭增祥.當歸種植與加工技術的歷史演變[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1(3):81-90.
(責任編輯:張春雨)
收稿日期:2024-07-08
基金項目:甘肅省科技計劃項目(22YF7NJ199)。
作者簡介:曹曉麗(1984—),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農學研究。E-mail:5463405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