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然保護區是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喀斯特地區的森林生態系統脆弱而獨特,做好該地區森林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之間的平衡,既能為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基本的保證,又能有效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通過對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現狀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從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提升、研學項目開發等多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為喀斯特地區自然保護區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 喀斯特地區;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廣西大明山
中圖分類號:X3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5.058
自然保護區是指為保護珍稀動植物及典型生態系統而劃定的特殊區域,因其在資源上具有獨特性,對社會經濟發展及科研工作開展具有極高的價值。目前,我國自然保護區共劃分為3個類別、9個類型,其中,森林生態系統是自然生態系統類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類型。森林生態資源與氣候環境密切相關,近幾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劇,社會各界對森林生態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 [1]。喀斯特地區的森林生態系統脆弱而獨特,對該地區的森林資源進行有效保護,并在相關條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適度開發,不僅能夠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還能夠通過開展適當的旅游、生產等活動,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2]。
1 "保護區概況
廣西作為林業大省,森林資源十分豐富。為保護具有典型意義的森林生態系統,廣西在全區范圍內建立了多個自然保護區,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是其中之一。該保護區位于南寧市武鳴區,總面積16 994 hm2,森林覆蓋率高達98.9%,主要保護對象為以常綠闊葉林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及黑葉猴、林麝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大明山山體橫跨上林、馬山、武鳴、賓陽等4個縣,平均海拔1 200 m,北回歸線橫貫其中 [3]。由于北回歸線上的地貌特點主要為沙漠或草地,而大明山植被繁茂,郁郁蔥蔥,在北回歸線上顯得尤為特殊,因此,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在原始森林的環抱下,大明山的物種多樣性十分豐富,經調查,目前大明山已知的維管束植物共有2 111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508種,并且每年仍有許多新的物種被發現。
2 "保護區森林資源開發現狀與保護措施
2.1 "森林資源開發現狀
2.1.1 "因地制宜,規劃康養旅游路線
廣西大明山氣候舒適宜人,四季景觀優美,時常出現云海、佛光、霧凇等自然奇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深入挖掘特色景點,培育出了以休閑、康養為主題的多條森林旅游路線,吸引了不少群眾前來游玩。
2.1.2 "結合珍貴的動植物資源,開展研學活動
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托特有的動植物資源,積極開發研學項目,目前,已規劃出8條主要研學路線,主題涵蓋動植物記錄、紅外線相機安裝等方面,并以保護區周邊中小學為主要對象進行推廣。
2.1.3 "依托地形地貌,開展戶外體育活動
廣西大明山山勢陡峭,地形復雜多樣,負氧離子含量高,是開展戶外運動的絕佳場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托地形及環境優勢,設置了多樣化的戶外運動項目,曾舉辦過養生節登高賽、山地自行車爬坡賽等體育賽事及節慶活動。
2.2 "森林資源保護措施
2.2.1 "線上線下相結合,加大森林保護宣傳力度
在線下宣傳方面,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定期招募職工志愿者,深入周邊學校、社區、村屯,通過發放宣傳手冊、開展公益講座、播放宣傳短片等形式,進行動植物保護、森林防火等方面知識的宣傳。此外,為引起游客對森林保護的重視,售票處工作人員會按照規定,為每位購票進入保護區的游客發放宣傳手冊,并要求自駕游客閱讀及簽訂森林防火承諾書。
在線上宣傳方面,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微信公眾號、官網、短視頻平臺等渠道,以定期發布有關文章、開展視頻直播等方式進行線上宣傳,利用網絡途徑,擴大森林保護知識的宣傳廣度。
2.2.2 "加強科研監測,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
為及時了解野生動物的生存繁衍狀況,工作人員在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布置了大量的紅外線相機,構建起了較為完善的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積極開展動態檢測。經過多年的努力,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監測到林麝、黑葉猴、斑林貍、眼鏡王蛇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超過30種,為更好地開展珍稀瀕危動物保護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維持本土物種的良好生境,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會定期組織專業團隊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并對發現的外來入侵物種如紅火蟻等及時采取處理措施,以降低或消除不良影響。
2.2.3 "不斷完善監管體系,強化科技力量投入
為提高森林保護工作效率,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已有的專業護林員巡護、檢查站24小時值班、重點區域加裝監控等措施的基礎上,加大了科技力量的投入。在各個護林防火站點,配備了無人機并引進先進的智慧管護系統,全面構建起“天上看”“地上巡”“網上管”的三維監管體系,盡可能消除森林保護盲點。
2.2.4 "大力推進交流合作,積極開展科研項目
為增進對大明山各個物種的了解,提高生物保護水平,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積極與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開展涵蓋生物多樣性監測、有害物種防治等多個方向的項目研究,并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了多篇研究論文,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3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3.1 "存在的主要問題
3.1.1 專業人才短缺,科研基礎薄弱
盡管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與外部機構開展科研合作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自主開展科研項目方面仍面臨一些挑戰。當前,保護區內部的研究團隊規模較小,專業人才短缺,科研經費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科研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具體而言,保護區自主開展的科研項目類型同質化嚴重,保護區的生態優勢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3.1.2 "宣傳方式吸引力不強,宣傳效果不理想
多年來,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森林保護知識的宣傳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和努力,但實際宣傳成效并未達到預期目標。一個具體的例子是,當志愿者們深入周邊村屯分發宣傳手冊時,發現許多當地居民對這些材料缺乏興趣。一些年長的村民甚至在接過手冊后沒有閱讀就將其丟棄,只是帶走了隨手冊一起分發的環保購物袋。這種情況不僅降低了宣傳活動的效果,同時也導致了紙張的浪費和不必要的環境污染。
3.1.3 "森林保護的設備、技術投入不足
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災害防治技術及相關設備的運用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影響了森林保護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在冬季,保護區常面臨道路結冰的問題。由于缺乏現代化的除冰設備,保護區工作人員不得不每天手動清除道路上的冰塊,這種傳統方法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勞動強度大。
3.1.4 nbsp;游客數量較少,存在高度的集中性
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雖然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稱號,但游客到訪的時間顯示出明顯的季節性集中趨勢。具體而言,大部分游客流量集中在幾個特定的節假日及冬季霧凇出現期間。除了這些高峰時段外,保護區通常游客稀少,導致全年的游客總數遠低于其他同類景區。
3.1.5 "旅游設施不完善,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雖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生態景觀,但在提升游客體驗方面仍面臨一些挑戰。在此前保護區開展的網絡調查中發現,游客普遍認為保護區在基礎設施建設及服務質量方面有待改進。交通設施方面,由于上下山公路僅有一條,導致在旅游旺季經常出現交通擁堵,游客候車時間較長,影響游客的旅途心情。此外,山上的旅游服務設施如衛生間和商店不僅數量有限,維護也不夠及時,給游客帶來了不便。服務層面,調查結果顯示有25%的游客對前臺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不滿意,問題主要體現為溝通時的態度不佳和問題處理不夠及時。
3.2 "原因分析
3.2.1 "人才流失嚴重,科研設備設施不完善
由于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距離市區較遠、基礎設施不完善及工作和生活條件艱苦,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保護區人才流失嚴重。目前,保護區技術人員隊伍普遍存在年齡偏大、專業水平不高、工作思路局限性較大等問題。此外,保護區專項經費不足,導致專業科研設備缺乏,造成許多科研工作難以自主深入開展。
3.2.2 "宣傳手段缺乏創新,沒有進行及時優化
目前,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宣傳工作方式仍較為傳統,缺乏創新性與時效性。保護區在宣傳過程中,沒有及時調查了解群眾的建議,也未對其他地區的創新宣傳方法進行充分調研與借鑒,宣傳策略沒有根據不同受眾群體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差異化設計,這限制了宣傳活動的效果和覆蓋范圍。
3.2.3 "經費預算不足,對先進技術的敏感性不高
由于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經費預算有限,導致很多較為先進的設備無法及時引進。同時,相關工作人員對先進技術的敏感性不足,日常工作中缺乏對新技術的主動了解,無法及時發現、學習并靈活結合先進技術開展工作。
3.2.4 "旅游活動策劃缺乏新意,對游客吸引力不足
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日常活動的策劃上,不僅數量明顯不足,而且活動形式缺乏吸引力,難以激發游客的興趣和參與熱情。以保護區定期開展的“月月歌圩”活動為例,該活動以山歌演唱為主,形式相對單一,無法滿足廣大游客的需求,導致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多為周邊少量村民及部分山歌愛好者,游客參與數量較少。
3.2.5 "基礎設施規劃存在不足,服務人員培訓不到位
在基礎設施方面,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規劃考慮不夠周全,造成設施建設存在缺陷。同時,由于日常對服務人員的培訓不足,且獎懲機制不夠完善,導致工作人員在為游客提供服務時往往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水平。
4 "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水平提升對策
4.1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森林資源保護能力
1)邀請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定期對保護區的林業技術人員開展培訓,并進行專業技能考核,全面提升現有林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素養。
2)與高校、科研院所簽訂合作協議,開展人才聯合培養工作,提升林業技術人員的科研素質,提高保護區自主開展科研項目的水平。
3)深入分析各崗位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并根據個人的特長和意愿,合理進行工作安排,做到人崗相應,充分發揮人才的專業技能,激發人才的干事創業熱情與潛能,推動森林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4)提高對引進人才的重視程度,特別是在每年的畢業季,有針對性地從各個高校定向引進具有高學歷的青年專業人才,彌補重要科研崗位的人才空缺。
5)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暢通人才晉升渠道,完善工作和生活配套設施,讓人才能夠留得住、沉得下。
4.2 "改進并豐富宣傳形式,提高森林保護宣傳工作的影響力
1)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宣傳手段。通過與其他單位進行交流學習,引進先進宣傳方式,與專業公司合作,將宣傳內容與大眾喜愛的形式相結合,如漫畫、情景劇、短視頻等,從而提高大眾對大明山森林保護工作的關注度和支持度。
2)提高宣傳材料的吸引力。主動聽取群眾意見,針對不同的宣傳對象,改進和優化宣傳資料。通過美化宣傳版面設計,吸引群眾的關注,或將宣傳內容設計成有趣的圖案、文字,并印制在環保袋、一次性水杯等物美價廉的文創產品上。通過邀請群眾參與互動,更有效地讓群眾了解并接受森林保護知識,增加其參與感和接受度。
4.3 "加大設備與技術投入力度,為森林資源保護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1)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在資金、資源等方面的支持,不斷完善除冰、防火、檢測等設備設施,夯實生物多樣性保護基礎。
2)加大對重點保護動植物的研究力度,有計劃地開展珍稀瀕危動植物的繁育研究工作,擴大瀕危物種種群數量。
3)加強對植物病蟲害及入侵物種的監測與防治技術的研究,構建以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科學防治方案 [4]。
4)利用衛星定位技術、數字化等先進手段,建立森林資源動態數據庫,對森林病蟲害、火災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為森林防火、救援等工作的開展筑牢基礎。
4.4 "開拓活動策劃思路,提升旅游項目吸引力
1)深化文旅融合,將大明山的龍母文化、山歌文化等特色鄉土文化與森林景觀相結合。通過設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活動,提升保護區對游客的吸引力。
2)緊跟時代潮流,針對不同年齡段群眾的需求,充分利用大明山豐富的森林資源,不斷創新日常活動形式,策劃并推出如森林尋寶、汽車營地、森林夏令營等當前深受不同年齡段游客喜愛的活動,有效提高游客的參與度和旅游體驗。
4.5 "豐富研學課程,打造研學品牌
自全國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提出2025年基本建立“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體系之后,全國森林研學產業便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5]。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應當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努力擦亮研學產品的金字招牌。為了確保研學產品能夠真正吸引并滿足學生、家長和老師的需求,建議采取以下策略。
1)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深入了解學生、家長、老師對研學課程的要求與期待。基于這些數據,明確課程及活動設計的方向,合理安排研學產品的定價,同時,注重提升研學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性。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寓教于游”的研學目的,提升研學參與者的重游率,讓研學產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6]。
2)研發團隊要及時調查了解參與者對研學產品的感受,不斷改進、完善產品。此外,要定期組織人員到其他地區學習和觀摩,不斷拓寬思路,實現研學產品在研發水平與課程質量上的突破,形成具有吸引力且叫得響的研學品牌。
3)通過定期開展講師培訓、完善考核機制等系列舉措,打造一支森林生態專業水平較高的研學教師團隊。
4.6 "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補齊服務短板
1)不斷完善保護區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及時增設、擴建上下山公路,提升保護區交通車運力,滿足旅游旺季游客的出行需求。
2)根據游客的反饋,結合保護區規劃,在特殊時期游客需求量較高的節點,有針對性地安裝可拆卸和可移動的商店、衛生間、候車亭等設備設施,滿足特定時間段游客對保護區基礎服務設施的臨時擴容需求,提高游客的滿意度。
3)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將游客評價列入績效考核指標,提升保護區的服務質量。
5 "結語
自然保護區不僅肩負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任,還承擔著為公眾提供休閑旅游、科普教育等重要場所的社會職能。盡管對喀斯特地區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資源進行保護與開發利用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但只要有關單位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前提下,在適合的范圍內開展豐富多樣的森林生態旅游活動,就能夠將保護區的綠水青山,切實轉化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金山銀山,讓人民群眾在自然保護區的發展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參考文獻:
[1] 申文惠. 森林保護和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分析 [J]. 新農業, 2020(20): 63.
[2] 王博耀. 森林生態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建設分析 [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2, 33(4): 58-60.
[3] 毛威. 廣西大明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資源評價及發展對策研究[D].南寧: 廣西大學, 2018.
[4] 紀鵬,蔡德萬,李竹林. 平衡森林保護與森林資源開發的對策——以招遠羅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為例 [J]. 林業科技情報, 2024, 56(1): 74-77.
[5] 王春雨. 基于決策雙主體的森林研學旅游消費意向研究[D].沈陽: 遼寧大學, 2023.
[6] 趙爽. 森林研學旅游體驗滿意度研究——以JDQ度假山莊為例[D].沈陽: 遼寧大學, 2022.
(責任編輯: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4-03-20
作者簡介:許倩(1995—),碩士,主要從事為林業、園林植物資源及應用研究。E-mail:3541946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