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概述了當前城市更新中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意義,通過對河北省邢臺市近年來的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實踐的介紹,探討了如何通過園林景觀的設計,解決城市更新中的問題,促進城市發展。為此,基于城市更新的園林景觀設計,提出了生態、可持續發展優先, 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文脈發展與時代創新并重,發揮好園林景觀協調城市社會發展的綜合效能等建議。
關鍵詞 城市更新;園林景觀設計;口袋公園;河北省邢臺市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5.040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模式及發展方式的逐步轉變,城市建設已經逐步從前一階段的高速建設階段進入到更新發展階段,全國各地城市發展正在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城市更新作為以存量用地盤活和空間結構優化為支撐的城市發展和治理方式,是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重點領域,城市向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發展是必由之路[1]。城市更新行動是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2]。
不同城市的城市更新模式有所不同,但在更新過程中都會存在一些問題,如:城市文脈如何保護繼承,人們對城市的各種需求如何切實得到滿足,如何利用城市更新更好地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等,如何處理好城市更新中的一系列問題,決定著城市更新活動的成敗[3]。城市園林景觀的建設,不僅是城市更新的主要方面,也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措施,如何發揮好園林景觀在城市更新發展中的作用值得我們深入分析研究。
本文結合河北省邢臺市近兩年來的城市園林景觀的建設實踐,分析研究在城市更新的視角下,園林景觀的營造思想及策略,以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理論及實踐指導。
1 "城市更新與園林景觀
城市更新是一種將城市中不再適應目前社會發展需求的地區進行有計劃的、必要的改建活動,人們對自己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對街道、公園、綠地和不良住宅區等環境的改善及包括所有這些內容的城市建設活動都是城市更新,而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為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4]。園林景觀是一個廣泛融合建筑、規劃、市政、生態等多學科的綜合領域,它能打破學科壁壘,協調多元發展主體,以更綜合全面的手段來解決城市問題。它并不是城市中獨立的綠色斑塊,而是能有機生長并與城市建筑相互耦合滲透, 促進城市發展與更新的觸媒[5]。景觀提供的也不僅是簡單的綠色空間,而是能誘發城市事件、激發城市活力,促進豐富社交活動的場所,能有效地調和城市更新所面臨的復雜性與多元性等問題,持續刺激和引導城市走向漸進式的有機更新[6]。隨著城市更新建設活動的深入開展,已經由原來的僅以優化城市布局,改善基礎設施為主的拆后擴建、舊城改造等方式,逐步向大尺度的景觀都市主義或景觀生態方向發展,這其中園林景觀的建設活動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7]。
2 "邢臺市城市更新中的園林景觀建設實踐
2.1 "總體概況
伴隨著邢臺市城市更新建設活動不斷推進,市政、交通、園林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力度,城市更新建設日新月異,這其中城市園林景觀的建設尤為突出。小到一些街角綠地、口袋公園、健身廣場、林蔭式停車場,大到市區城市公園、綠道網絡的建設,城市園林可謂全面發力,有效地促進了城市更新。園林景觀作為一種綠色載體融合了城市經濟、社會、生態多系統、多維度的空間及發展,從生態環境、功能需求、精神引領、地域文化等方面激發了城市活力。
邢臺市結合城市建設大力開展城市園林建設,截至2021年底,建成區范圍內共建設有公園、游園近200處。以2018—2021年邢臺市建設口袋公園的情況為例,3年內結合舊城改造,拆違退綠共建設街頭綠地、口袋公園60余處,建成區增加綠地面積958 hm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加6.39 m2,城市綠量明顯提升,從生態環境、空間環境、文化環境、視覺環境、游憩環境、功能需求等方面協調了城市的更新發展,解決了城市問題(見圖1)。
2.2 "邢臺市城市更新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2.2.1 "老城區更新中的整體環境有待提升
經過城中村、棚戶區改造、拆違退綠,推動了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但一些拆違后的空地、社區改造的邊角區域、城中村中的部分閑置地、河道擴寬后的岸線區域等,則成為城市建設中遺留出來的空白區域,如不能合理利用,將成為城市空間中的灰色斑點,也將影響整體城市環境提升。
2.2.2 "城市新區功能及規劃定位有待實施
隨著城市外延式發展,在城市外圍新區、開發區等區域,一些城市居住區、城市綜合體、各類中心建筑、物流等城市功能區域的布局將越來越多,園林景觀要素作為一個重要的協調因子,必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城市新區規劃階段,園林景觀做好前期的整體規劃,并結合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進行配套的園林景觀建設,可為新區城市環境的提升提供很好的空間優化區域和聯系紐帶。
2.2.3 "市民日益增長的對城市環境的需求待滿足
隨著老城區基礎設施等的更新改造,新城區的建設,社會經濟的發展,市民對生活的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宜居、綠色、韌性、智慧、文化等成為人們對城市生活新的期待。
2.2.4 "城市發展中對城市文化內涵的需求增加
城市的更新發展不僅是外在的物質環境的改善,更是一個城市文脈傳承的行動。日益發展的城市基礎設施及社會、經濟環境更需要通過文脈來體現一座城市的歷史,一個城市的文脈是城市賴以存在的重要基礎,因此,城市更新中對文脈的傳承尤為重要。
2.2.5 "現代城市發展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
資源環境問題、生態環境建設是當今社會的重要課題,隨著城市的發展,邢臺市在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上也面臨著重要的發展責任,如何通過景觀生態改善社會環境問題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
2.3 "城市更新中的園林景觀建設實踐
此次邢臺市口袋公園的建設,充分結合城市更新的各種問題需求,在設計時將園林美學與周邊城市居民的需求、城市發展的需求緊密結合,前期通過與規劃、市政、環衛、交通、社區等多部門結合,利用園林景觀的打造,將城市更新中的問題在景觀建設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融合,不僅在物質、功能及空間層面起到紐帶、承載作用,在城市各類社會發展中也起到積極作用。因此,在對各地塊前期定位分析時,將這些口袋公園的設計思路根據城市發展需求進行了初步定位,在主題定位基礎上又根據地塊周邊環境規劃、市民需求、城市發展進行了景觀的體現。
2.3.1 "便民運動休閑類
在一些棚戶區集中改造片區、居住密集區、城中村閑置地等區域的園林綠化、口袋公園的建設定位為便民運動休閑為主,主要滿足周邊市民每日的運動健身、休閑游憩等。設計上以人為本,考慮功能性要求及舒適性的空間打造。健身廣場、各類運動場地、安靜的休息區、各類便民設施的設置結合景觀美學原理,為市民營造舒適、便利、優美的社區花園。如位于中華路與太行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城中村改造后的街邊綠線區域,考慮到周邊都為城中村改造區域,居民較多,基礎設施有待完善,環境有待提升。在景觀設計時,對周邊環境及市民的需求、城市區域定位等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結合城市規劃在帶狀綠線區域,在理念上將自然引入城市空間,打造綠色活力的鄰里空間,一條園路貫穿帶狀空間,將運動健身、休閑娛樂節點串聯,滿足周邊居民的休閑健身需求,為人們打造居住門口的四季花園(見圖2)。
2.3.2 "城市地域文化類
隨著城市更新建設的發展,部分老舊建筑的拆除或改建,一些城市的印記、地域文化也在逐漸淡化,在這種形勢下,城市園林景觀作為一種載體應承擔起挖掘、保護、傳承、再現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方式。通過景觀手法,傳承再現邢臺市歷史文脈、城市記憶。如位于邢臺市老城原面粉廠片區,隨著城市的發展,一些傳統的工業區域被城市綜合體、新的居住區等更新取代,空出來的街角空地則可以作為一種協調周邊城市區域、傳承城市文脈、城市記憶的載體,因此,在此處街角公園的設計時,將邢臺市的小作坊、手工業遺跡及一些城市記憶通過景觀再現的方式,展現在園內,如小工業作坊中的部分機器構件、生活物品等在園內作為景觀的表達形式,通過園林設計的手法,將城市老城區的一些記憶保留下來(見圖3)。
在襄都路道路兩側的拆違退綠區域,將邢臺襄都歷史貫穿其中,昔日的五朝古都濃縮體現于園林中,不僅提升了城市景觀,也彰顯了城市悠久的歷史底蘊。通過一些景觀廊架、景墻、小品等形式穿插在園林景觀中,結合綠化、空間的營造,使歷史文化再現、表達、傳承。
2.3.3 "生態更新改造類
位于城市郊區、河道沿線等部位的拆后空地、閑置地區域,結合城市規劃,進行城市生態岸線的恢復、綠地生態功能的提升和生物多樣性的增加。如位于市區貫穿東西的圍寨河河道岸線改造,利用河道的疏通、擴寬,在滿足整個城市水環境打造的同時,將河岸線及其周邊的景觀環境同步提升,在其園林景觀設計中通過植物凈化、生態措施等,打造城市中生態系統,增加了城市內動植物的多樣性,讓城市居民重新感受到雨后溪流的暴漲、地表徑流匯于池塘;感受到了柳溪春漲、草長鶯飛、花鳥魚蟲的城市生態景觀(見圖4)。
2.3.4 "文化提升類
位于市區道路節點、學校及人流量較大的區域,在城市園林景觀打造,口袋公園的建設上,突出以文化彰顯城市形象、用文化提升市民修養的理念,將城市歷史文化、文學修養、價值觀引導等思想意識通過景觀的形式再現,提升城市內涵力。如位于蓮池大街中段的書賢園,將詩詞、書法在園內與園林中的書簡墻、月洞門、曲橋、花境、松竹等結合,為人們打造了一處喧囂中的寧靜;位于團結大街中段的樂善園,通過將邢臺市區內的一些好人好事、正能量的事件在園林景觀中表達,引導整個城市人們大愛樂施的積極能量。口袋公園中的景觀小品、構筑物等形式貫穿著當前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文化修養等,景觀引導在園林中起到了提升整個城市形象的作用(見圖5)。
3 "基于城市更新的園林景觀設計思維探析
3.1 "生態、可持續發展優先
城市的更新發展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城市原有環境的改變,但近年來,各個城市的發展也越來越注重城市生態的可持續性,將城市景觀生態作為改善城市環境的主要措施,越來越多的城市生態公園、城市“綠肺”、生態廊道建設、藍道、綠道等在城市生態提升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生態和景觀效用。城市園林作為城市生態網絡中的調和改善作用越來越受到規劃者的青睞,大塊的綠地、公園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是城市生態的重點區域,小的植被斑塊也可以提高景觀異質性,兩者又通過廊道有機結合,串聯起來的城市生態大網絡成為整個城市賴以生存的基底。因此,在城市更新中,生態環境的保障是前提,可持續發展是目標,任何城市發展都不應該以破壞生態環境為手段。
3.2 "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不管是城市更新發展還是園林景觀建設,其共同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生活在其中的城市的需求,同時,在城市更新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可以通過園林景觀營造來滿足,園林景觀的營建可以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最實際的解決途徑,如街邊的一處綠地,門口的一個健身場地、文化活動廣場、一些避難場所與公園的綜合體、林蔭式的停車場地等,讓景觀趨于人性化,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的心理和生理要求,一個好的城市街道景觀設計要處處為人著想,在統籌城市發展的同時,市民的所需所想就是城市景觀設計的重要基礎。
3.3 "文脈發展與時代創新并重
城市的更新發展一直貫穿著“歷史、現代、開發、保護、繼承、創新”,在做到舊地新貌,體現城市的時代與新穎的同時,其文脈的傳承也是一個城市賴以存在的深厚積淀。將城市的文脈在城市園林景觀的建設中得到傳承,同時,讓城市景觀環境趨于現代化,城市景觀應反映城市的性質與規模,城市更新中要通過城市景觀的打造將城市特有的人文、自然環境自然展現出來。如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觀中透著濃郁的古都氣息,首都北京的長安街氣氛濃重,杭州作為山水城市,山光水色氣脈相聯,自然景物與人文環境融洽。
3.4 "發揮好園林景觀協調城市社會發展的綜合效能
城市的發展包括自然、社會、經濟、文化各個方面,各方面間應是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關系,這其中協調的自然景觀環境可以推動城市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通過景觀環境規劃設計的實施,帶動城市朝著更優的方向發展。如隨著邢臺新區城市生態公園、園博園等的建設,帶動了該區域城市經濟活力;環城綠道網絡的實施,帶動了周邊郊區的各項附屬區域的產業升值。因此,城市園林景觀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區域城市發展的需求,發揮好城市更新促進劑的作用。
未來城市發展將是從物理空間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質量的需求,從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健康需求,從城市綠化需求到生態服務功能需求,從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過程的城市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城市園林景觀的設計中,真正做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通過園林景觀的營造,促進人們對居住、工作和生活環境的改善,促進歷史文化與城市記憶的延續和再造,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參考文獻:
[1] 王建國.現代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2] 陽建強,吳明偉.現代城市更新[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8.
[3] 王棚.城市公共空間的系統化建設[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4] 黃培森.城市公共空間景觀系統化研究初探[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7.
[5] 陽建強,杜雁,王引,等.城市更新與功能提升[J].城市規劃,2016,40(1): 99-106.
[6] 王放.中國城市化與可持續發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7] 李暉.舊城改造中的景觀環境設計——以西安市為例[D].南京:東南大學,2003.
(責任編輯: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4-03-26
作者簡介:張宇(1984—),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園林養護管理。E-mail:zhangyu63@163.com。
*為通信作者,E-mail:xtsysj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