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的誘餌、戰場佯攻到虛假信息誘導,美軍近年來在實踐中正越來越多地采用欺騙戰略,給多個國家拉響警報。從近期美國海軍陸戰隊專門發布的最新軍事條令《欺騙》中,就能清晰地看出這一點。
12年來首次發布的《欺騙》條令
據美國“軍事”網站報道,美國海軍陸戰隊12年來首次更新了關于如何使用欺騙的官方條令,它的名字就叫做《欺騙》。根據五角大樓的官方定義,軍事術語的“欺騙”是欺騙者故意歪曲事實并強加給他人,從中獲得優勢,其中包括“故意誤導對手的行為”,讓對方的決策者采取錯誤的行為或不作為,進而有助于實現己方的目標。該條令宣稱,美國海軍陸戰隊主要使用“欺騙”來達到出其不意或保持行動的安全性。
報道稱,從2023年開始,美軍確定有必要制定連貫的欺騙戰略,“旨在為未來可能在太平洋地區與中國作戰作準備”。去年夏天,五角大樓認為需要讓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最基層官兵也理解欺騙戰略的復雜性。新版《欺騙》條令正是在此背景下出臺的,它由五角大樓的心理戰專家、規劃團隊和商業咨詢公司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詳細制定而成。報道提到,美國海軍陸戰隊這次發布的《欺騙》條令,核心在于解決幾個問題,即如何利用欺騙來對付敵人?美海軍陸戰隊希望對手看到什么?當對手面對欺騙時,他們會怎么想?美海軍陸戰隊希望他們因此做什么?
美軍情報官員、欺騙戰略的主要提出者杰弗里·希爾在接受“軍事”網站采訪時稱:“欺騙絕對在我們的工具箱里。”他表示,反恐戰爭結束后,美國海軍陸戰隊認識到,需要重組,為大規模常規沖突作準備。“軍事欺騙當前之所以得到空前重視,是因為我們認識到,過去20年的運作模式已不足以應對未來的戰斗。”
在記者獲得的美軍非機密版《欺騙》條令中,具體實施部分被隱去不可見。但從中可看出,參與相關欺騙行動的涉及心理戰部隊、民政團隊、網絡運營商、電磁作戰單位甚至太空軍。報道提到,美軍的新型欺騙行為包括干擾敵軍的雷達、通信系統等電子設備,操控電磁環境,使其失去對戰場態勢的準確判斷;利用電子偽裝和欺騙手段,制造虛假的電磁信號,誤導敵軍的指揮和決策;或者模仿部隊的電子特征,創建虛擬網絡和“交互式傳輸”以模擬部隊活動。希爾表示,除了這些措施外,海軍陸戰隊仍建議使用傳統手法,包括偽裝部隊或假裝攻擊或撤退。“如果欺騙是由99%的真相和1%的謊言構成的,那就太棒了。”
隱秘信息戰成美軍重點
如今美軍使用的欺騙戰略遠遠超出了傳統范疇。尤其引起爭議的就是美軍在社會層面展開的隱秘信息戰。報道稱,如今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廣泛可用的信息激增,普通用戶只需指尖一觸,即可獲得視頻、音頻和數據,這改變了五角大樓對欺騙的看法。希爾表示,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在全球化社會中,大量信ajUkPk4o/hHl97U67flXew==息的來源、傳播渠道會對受眾產生深刻影響。因此,美軍的欺騙戰略需要適應高度動態的信息環境的變化,隨時進行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美軍已經將信息作戰明確列入軍事行動的范疇中。2012年,五角大樓將信息作戰定義為“在軍事行動期間,與信息有關的能力同其他行動方式協同作用的綜合部署,在保護自身的同時,影響、破壞、改變或篡奪對手和潛在對手的決策”。美國陸軍2023年發布的首份信息條令明確提出,“影響信息活動”是美國陸軍的重要任務之一,包括誘導威脅方和其他外國受眾的思維并影響其行為。
非機密版《欺騙》條令詳細介紹了美國海軍陸戰隊欺騙戰略實施的全鏈條要素,包括如何策劃、執行、傳播以及評估效果等相關理論,其中還列出了諸多注意事項。例如,美軍信息作戰的核心能力除了軍事欺騙外,還包括軍事信息支持作戰和民政事務等,前者的目的是“向外國受眾傳遞選定的信息和指向,以影響其情緒、動機、客觀推理,最終影響外國政府、組織、團體和個人的行為”;后者包括“由指定的軍事人員在作戰區域樹立良好的美國形象,最大限度地獲得對美軍的支持”。《欺騙》條令提到,這些信息作戰行動可以相互結合,例如,通過真真假假的信息,炫耀即將抵達的美軍實力強大,打擊對手部隊和民眾的士氣,或者誘導對手投降。
此外,根據美國相關法律限制,美軍不能用欺騙戰略對待美國國內民眾,“不能用虛假信息誤導美國公眾、國會或媒體”。但該條令承認,在全球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如何確保美國國內的民眾不被美軍誤導海外的虛假信息“倒灌”,仍是無解的難題。
接受采訪的中國專家表示,美軍在軍事欺騙領域具備豐富經驗,并在信息化時代借助先進的網絡技術和輿論平臺的控制力,強化了在有形與無形戰場上的欺騙手段。但伴隨著美軍軍事優勢以及美國公信力的持續下降,美軍想靠欺騙給世界“帶節奏”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摘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