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S6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1038(2024)04-0001-05
DOI:10.19590/j.cnki.1008-1038.2024.04.001
1 蘋果期貨交易情況
1.1 蘋果期貨交割機構
根據鄭州商品交易所官網消息,蘋果期貨現有交割倉庫1家(陜西),交割廠庫19家(陜西9家、山東6家、甘肅3家、河南1家),車船板交割服務機構18家(陜西8家、山東7家、甘肅3家)。蘋果交割倉庫、廠庫及車船板交割服務機構分布在陜西、山東、甘肅及河南等省。
1.2 蘋果期現貨運行情況
2022年,蘋果期貨價格整體呈現先揚后抑的走勢,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5月),期貨價格上漲。受2021/2022產季初期蘋果入庫量偏低,疫情導致物流受阻、物流成本上升,居民囤貨需求強烈提振蘋果等耐貯藏類水果需求等多重因素影響,主力合約期價從6 400元/t上漲至8 800元/t,期現貨價格整體呈現偏強運行態勢。
第二階段(6—8月),期貨價格區間震蕩。隨著夏季到來,時令水果種類和數量增加,對蘋果消費造成一定沖擊,主力合約期價在7 800~8 500元/t區間內寬幅震蕩。進入8月中旬,受中秋節備貨提振的影響,疊加部分早熟果開秤價格創新高,蘋果期現貨價格出現一定反彈,主力合約期價從8 000元/t上漲至8 600元/t。
第三階段(9—12月),減產不及預期,導致期貨價格重心下移。9月份,中秋節對蘋果消費提振有限,走貨不及預期,主力合約期價從8 500元/t下跌至7 400元/t左右。10月上旬至12月下旬,2022/23產季蘋果完成下樹和入庫,入庫量同比小幅下降,減產幅度不及預期,疊加消費端需求未出現明顯好轉,期現貨價格重心逐漸下移,主力合約期價在7 400~7 900元/t區間內震蕩。
1.3 蘋果期貨助力產業發展
上市5年來,蘋果期貨已成為蘋果產業有效的遠期價格參考和風險管理工具,在加快產業標準化進程、推動實施“保險+期貨”、優化產業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服務實體經濟成效日益顯著。
1.3.1 期貨價格提升現貨價格發現效率
蘋果期貨通過提供“不問產地、只問標準”的定價機制以及覆蓋整個產季的遠期價格信息,優化了現貨價格的生成、發布、傳導機制,便于所有產業主體參照期貨價格,依標定價,指導經營。以延安市延長縣為例,當地政府通過縣電視臺、各鄉鎮電子廣告牌、果農微信群等多種渠道推廣蘋果期貨價格信息,實現價格信息的縣域全覆蓋,讓果農獲得了價格的知情權、話語權,適時選擇銷售時機,應對市場風險。
1.3.2 期貨標準助力農產品提質增效
標準化是農產品增值的重要途徑,期貨標準能夠引導種植加工品質優化提升,帶動農民增收和產業升級。我國蘋果產業標準化程度相對較低,同果不同價,好果難賣好價的現象時有發生。各地政府也在大力推動產業標準化工作,希望以此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品溢價。蘋果期貨上市后,通過貼近現貨實際的交割標準,助力提升產業在種植、分選、貯藏、銷售等環節的標準化意識,推動產業主體自發提高標準化水平。
甘肅省靜寧縣蘋果龍頭企業德美集團在蘋果期貨上市并成為期貨交割倉庫后,率先引進蘋果光電分選線,利用扶貧貸款搭建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參照蘋果期貨質量標準對試點果農蘋果進行收購,通過穩健的經營以及期貨避險工具的合理使用,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成為當地以及甘肅東部區域第一家上市公司。德美、隴原紅和靜寧縣林投公司等通過流轉土地,建設蘋果高新技術示范園,帶動全縣建成良好農業規范(GAP)、綠色果品認證等基地3.3萬hm2,果品商品率和優果率分別達到95%和75%。
隨著蘋果產業智能選果線的普及,期貨和現貨兩個市場間的聯系也更加緊密。煙臺中泉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泉食品)由過去人工挑選交割蘋果轉變為機械化選果設備挑選,經質檢機構檢驗通過率比較高。中泉食品相關負責人表示“標準化的分級是我們多樣化銷售渠道的前提。機械化選果設備高效地實現了蘋果分類分級,該設備每小時可分選蘋果5 t。采用機器分選成本僅是人工分選的2/3,而效率是人工的3倍左右。”
隨著期貨標準化分級理念的逐漸深入人心,蘋果貯藏保鮮環節也隨之改造升級,現代化的冷庫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土窯洞”。有了蘋果期貨后,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眼界開闊了,主要產區陸續建起了蘋果產業園,出現了互聯網技術賦能的大型冷鏈加工聯合體,可以對蘋果進行分級加工、包裝、貯藏、進出庫等全鏈條管理,大幅提升了蘋果的附加值,增強了產業抗風險能力,為蘋果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基礎。
1.3.3 豐富“期貨+”內涵,優化支農惠農金融服務體系
期貨市場與其他金融市場密切配合,通過探索建立農產品期貨(權)與農業保險、涉農信貸等金融工具的聯動機制,不斷完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市場體系、組織體系、產品體系,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地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形成金融惠農綜合體系。
“保險+期貨”作為金融跨界服務“三農”的典型模式,連續八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豐年往往容易導致農產品庫存積壓,賣不上價,“保險+期貨”模式通過保險公司為農戶提供價格保險,并將價格波動風險最終轉移到期貨市場進行對沖,讓農戶安心種植。
2018年以來,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已服務果農6.45萬余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14家,為3.5萬hm2果園、79.5萬t蘋果提供保障。陜西延長蘋果項目榮獲“第二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甘肅靜寧蘋果項目入選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評選的“企業精準扶貧專項案例50佳”。
此外,各類市場主體還在“保險+期貨”試點基礎上持續探索并豐富“期貨+”的內涵和外延,采取多種工具組合,共同推動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例如,延長縣政府聯合中國期貨業協會、10多家期貨風險子公司開展蘋果“訂單收購+期貨”模式試點,首期為延長縣5 500 t蘋果提供了風險保障。
2 2022年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建設進展
2.1 農業生產“三品一標”
2023年1月,農業農村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國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名單,其中包含3家蘋果基地,分別為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北辛鄉蘋果基地、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寺河鄉蘋果基地、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永豐鎮蘋果基地。這些基地主要呈現出產業基礎強、規模效益好、科技水平高、生產特色鮮明等優勢。
2.2 品種培優
據中國種業大數據平臺數據顯示,2022年蘋果品種登記44個,申請主體以科研院所為主,企業和大學院校為輔。蘋果屬申請品種保護79個,申請授權4個。
2.3 蘋果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
自202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2021年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籌建名單》以來,無新增名單發布。截至2022年底,仍保持吉縣蘋果、萬榮蘋果、新農寒富蘋果、煙臺蘋果等4個蘋果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
3 蘋果產業標準化技術進展
3.1 國內外標準現狀
蘋果產業標準體系是我國果品中制定最全面、最完善的標準體系。截至2022年底,國內現行標準中與蘋果相關的標準共計640項,其中國家標準34項(針對污染物限量的強制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如GB 2760、GB 2761、GB 2762和GB 2763等,以及通用檢測方法標準不在此統計范圍內),行業標準91項,地方標準379項,團體標準136項(見圖1)。
國外蘋果及制品標準體系建設工作起步較早,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食品法典委員會(CAC)、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歐洲聯盟(EU)等主要國際組織以及美國農業部(USDA)、日本農林水產省(MAFF)等國際組織從20世紀50年代即開展蘋果標準制定工作,形成了以水果通用標準為基礎、蘋果特色標準為主題的蘋果標準體系。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國外標準化組織制定的蘋果標準共有33項。
圖1 國內蘋果相關標準類型
Fig.1 Types of apple related standards in China
3.2 2022年國內標準發布情況
2022年國內共發布蘋果標準97項,其中國家標準1項,占1.0%;行業標準3項,占3.1%;地方標準41項,占42.3%;團體標準52項,占53.6%(圖2)。
圖2 2022年國內發布的蘋果相關標準
Fig.2 Apple related standards released in China in 2022
按產業環節分類,涉及生產標準、產品標準、質量管理標準、貿易流通標準、加工標準、管理標準、綜合利用標準等全產業鏈標準,其中生產標準最多,有65項,占67.0%;其次為產品標準,有10項(包括鮮果產品標準5項、地理標志產品標準3項、產品質量等級標準2項),占10.3%;管理標準10項(包括質量評價標準4項、操作規范標準2項、質量追溯標準1項、數字化管理標準2項、產業運營標準1項),占10.3%;貿易流通標準6項(包括銷售規范標準2項、貯存運輸標準2項、冷鏈物流標準1項、包裝技術標準1項),占6.2%;加工標準5項(包括加工產品標準4項、加工技術標準1項),占5.2%;綜合利用標準1項,占1.0%。
從產業標準來看,涉及生產技術、種苗、投入品、建園、產地環境、采收技術、設施設備等7方面,其中生產技術標準最多,有30項,占46.2%;其次為種苗標準,有11項,占16.9%;投入品標準10項,占15.4%;建園標準7項,占10.8%;產地環境標準5項,占7.7%;采收技術標準1項,占1.5%;設施設備標準1項,占1.5%。
4 蘋果產業政策
4.1 國家政策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必須著眼國家重大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文件指出,要鞏固提升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性收入。逐步提高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重點支持幫扶產業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強化龍頭帶動作用,促進產業提檔升級。同時,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支持創建一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加快農業品牌打造,充分發揮農業品牌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作用,農業農村部啟動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發布《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2022—2025年)》,根據產業規模、品牌基礎、市場消費和國內外影響力等要素,分品類分梯次分年度培育一批產業優勢領先、市場空間潛力大、文化底蘊深厚的農業品牌,促進其在品牌基礎、營銷推廣、管理服務、市場消費等方面全面提升。
2022年2月,農業農村部編制印發了《“十四五”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規劃》,提出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穩中向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能力和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穩步提升,基本形成高水平監管、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2022年3月1日,農業農村部編制印發《“十四五”全國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供需適配、組織高效、暢通便捷、安全綠色、保障有力的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初步形成覆蓋農產品優勢產區、銜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對接主要消費市場的農產品產地流通網絡。
2022年6月,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發布2022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業全產業鏈提升。重點圍繞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兼顧地方優勢特色品種,合理布局建設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方式,擇優支持蔬菜、水果等產業重點縣開展整縣推進;依托縣級及以上示范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已登記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重點支持建設通風貯藏設施、機械冷藏庫、氣調冷藏庫,以及預冷設施設備和其他配套設施設備。圍繞生產標準化、產品特色化、身份標識化和全程數字化,完善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支持開展地理標志農產品特色種質保存、特色品質保持和特征品質評價,推進全產業鏈生產標準化,挖掘農耕文化,加強宣傳推介,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和品牌打造,推動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這是我們黨第一次鄭重提出建設農業強國。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我們必須深刻領會黨中央這一戰略部署,把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擺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位置。
4.2 地方政策
4.2.1 陜西省
陜西省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優化“四大結構”、構建“五大體系”、實施“六大工程”,加快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構建產業鏈、市場鏈、價值鏈完整的現代蘋果經濟體系。《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末,陜西蘋果單產水平和優果率分別提升5個百分點、每667 m2平均產值提高20%,全產業鏈達到1 200億元。
4.2.2 山東省
山東省印發《山東省“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在山東半島、泰沂山區等蘋果、桃主產區建設水果產銷集散基地;在水果主產區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完善水果等級、品質、規格細分分選和標準化包裝設備,加強社會化服務,優化果園采供網點冷鏈設施,整合建設水果產銷集散基地;完善城市銷售配送冷鏈設施設備條件,建立面向銷售終端的一體化水果冷鏈物流快速調運配送體系;濟南市、青島市重點建設多功能配套銜接的冷藏保鮮庫區,完善水果指定口岸功能,提升高端水果航空冷鏈物流水平,打造水果區域消費分撥中心和國內國際市場轉運樞紐。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印發《山東省“十四五”水果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五大重點任務,分別是推進果業科技創新、加快品種更新換代、加快栽培模式升級、提升果業組織化水平、培育培強果業品牌。
4.2.3 甘肅省
甘肅省先后出臺了《甘肅省現代寒旱優勢特色蘋果產業三年倍增行動》《甘肅省優勢特色蘋果產業抓點示范方案》以及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產業扶持等多項支持政策,涵蓋種苗繁育、綠色標準化、水肥一體化、老果園改造、防災減災等基地建設和現代產業園建設、科技支撐項目、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品牌培育等環節。
4.2.4 山西省
山西省印發《山西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規劃指出,推動特色水果產業提質升級,改良果樹品種,改造中低產果園,提升果品加工水平,設施水果面積達到2萬hm2,產量達到60萬t左右,水果總產量力爭突破1 100萬t。在晉南丘陵區、呂梁山南麓邊山丘陵區、晉中丘陵區、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布局蘋果、梨、葡萄等水果特優區。著重加強基地建設和倉儲物流、精深加工等設施建設,推進生產技術與產品標準化,開發特色果品系列產品。果品產業集群,以“新鮮、休閑、方便”為導向,補齊企業規模小和品牌弱的短板,突破產品保鮮、超微細粉碎等關鍵核心技術,打造蘋果、梨、紅棗、核桃標志性產業鏈,培育區域公用品牌,鼓勵企業跨區域兼并融合發展。
4.2.5 河南省
河南省印發《河南省“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規劃指出,以豫西、豫西南、豫南山區和黃河故道為重點,建設一批優質蘋果、梨、桃、葡萄、獼猴桃、核桃、油茶、杜仲、油用牡丹等經濟價值高、具有一定基礎的優勢林果基地,加快低產老果園改造和林果標準園建設,推進林果業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強化林果業品牌建設。
到2025年,全省優質林果面積達100萬hm2左右。推進果蔬產地初加工,提升產后凈化、分類分級、干燥、預冷、貯藏、保鮮、包裝等初加工能力,降低產后損失。發展果蔬精深加工,加快果漿、果醬、果干、果飲料和菌類系列深加工產品研發,培育一批果蔬產業集群。到2025年,果蔬初加工處理率由45%提高到60%,產后損失率降低到10%以下。
4.2.6 遼寧省
2021—2023年,遼寧省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優良品種推介名錄》推介蘋果類10個品種,引導農企、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科學選用優新品種,提升良種化、特色化水平;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遼寧農業品牌建設規劃(2020—2025)》《關于加快推進遼寧農業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先后培育遼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64個,其中蘋果4個;遼寧省農業農村廳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組織創建了沈陽寒富蘋果等10余家帶動能力強、產業鏈完整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示范帶動作用。
4.2.7 河北省
河北省制定《河北省山地蘋果產業集群2022年推進方案》,方案發展目標是,按照“建園區、育精品、創品牌、增效益”總體思路,突出“兩帶五片十園”建設,在太行山和燕山山脈兩個山地蘋果產業帶,以邢邯、石家莊、保定、唐秦和承德五大片區為重點,建設10個千畝(1畝≈666.7 m2)以上示范園,創建培育10個高端精品,建設打造3個景區式蘋果示范園。建設2個區域性果品分揀加工中心,打造5個區域公用品牌,開拓“京滬深廣哈”五大果品市場。全省蘋果面積穩定在12.6萬hm2左右,新增產量5萬t,達到245萬t,產值新增3.5億元,達到100億元,綠色果品生產率達70%,市場溢價能力提高2%,山地蘋果綜合影響力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