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前提性追問與哲學反思

2024-09-24 00:00:00王升臻
現代教育科學 2024年5期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數據化,但并不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都可以數據化,其中人的“思想”動態是難以數據化的。無論教育者收集多少教育對象的行為數據信息,都難以通過相關關系,還原出人的思想動態,這就決定了數字技術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轉變是有限的。目前,學界關于數字技術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精準化、個性化服務的提法,還需商榷。因此,要對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邏輯前提和數字化轉型之“變”進行哲學反思,防范數字化轉型中出現的數據誤導、關系異化和算法失算等風險隱患,從而為探尋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路徑提供理論借鑒。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運用數字技術進行預測,只能是預見,而不是預報;只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參考價值,而不具有替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決策價值。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只是方法與技能的轉型,而不是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的轉型。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因果與相關;思想與行為;前提性追問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24)05-0081-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4.05.012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并迅速融入我國社會生活的各領域。“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1],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就成為新時代的重大課題。

當前,國內從整體層面探討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明確“‘轉什么’‘如何轉’‘誰來轉’和‘轉去哪’等現實問題,為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目標的落地提供可循的行動方案”[2]。但是只有行動方案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來支撐,而“‘人的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必須深思的前提性追問”[3]。可是很少有學者對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前提性問題展開哲學追問。鑒于此,我們立足因果關系與相關關系的本質區別,從思想與行為這一特殊因果關系入手,對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前提性問題展開哲學追問,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理論借鑒。

一、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邏輯前提

當前,學界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基礎之上的,只有將不同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信息集成為相應的可度量的數字、數據,才能奠定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堅實基礎,也才談得上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4],而問題的關鍵在于人的思想與行為這一思想政治教育關鍵信息能否實現數據化。雖然有學者指出人的思想“不可能也無法完全轉向數字化形態”[5],但是這一觀點依然沒有引起學界的足夠重視,較少有學者對這一關鍵問題展開哲學反思與追問。至于數字技術是如何以數據為核心、以強算力為基礎繪制“精準畫像”,并精準發現人的思想動態,學界則往往是語焉不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必須回答這一前提性問題,并在理論上予以闡明,不能淡化或模糊處理,或者把它作為一個不言自明的邏輯前提來使用。

(一)人的思想可以數據化嗎?

數字化是一種知識信息的表達與處理方式,是知識信息應用的自動化與計算機化。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就是利用不斷發展的數據分析技術,解讀從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采集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尤其是教育對象的相關數據信息,并加以研究利用,轉化為虛擬的可用數據,從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發展。知識信息是數字化、數據化的基礎,沒有知識信息,就沒有數據化,就根本談不上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但是,人的思想不是一種單一的知識形態。

人的思想是影響人的行為的主要因素,一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的重點。但人的“思想”的復雜性,“給學界對‘思想’的理論研究以及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把握人的‘思想’動態帶來了實質性的難題”[6]。那么,數字技術對把握人的“思想”是否能夠有所突破呢?我們認為,雖然數字技術對把握人的“思想”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但數字技術沒有改變人的“思想”不是單一的知識形態這一現狀。

在西方哲學中,蘇格拉底最早提出,“美德即知識”,并強調知性知識對人的行為的決定作用。他賦予道德價值以客觀確定性與普遍規范性。他對知識和邏輯推理信心十足,以至于可以包治百病。他把他的方法運用到一切人類問題上,尤其是道德領域,試圖給行為找出一個科學合理的基礎,推翻當時一部分人認為行為的準則是不可推究的東西、只能服從的觀點。蘇格拉底主張,知識能最好地支配人的行為,是道德的根基。“蘇格拉底的理性主義道德哲學,就是一種知識道德論。”[7]但是蘇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識”的命題,卻遭到了亞里士多德的反對,他提出過兩點重要的批評。

第一,批評蘇格拉底把美德概括為理性知識,否定經驗因素。亞里士多德指出,倫理學并非純理論知識,而是一門實踐性科學。美德是知識,同時也是行為。其中,“理智德性主要通過教導而發生和發展,所以需要經驗和時間。道德德性則通過習慣養成”[8]。我們不僅要知道什么是正義和勇敢,更重要的是要使我們成為一個正義的人,勇敢的人。要做一個正義勇敢的人,只知道什么是正義和勇敢還不夠,而是要知道并能夠做到。在理論上,蘇格拉底過于強調知,認為只要知道,就能做到。這樣就出現了蘇格拉底的“道德悖論”,即如果一個人做不正義的事情,他比那些不知道正義,而做不正義事情的人,是好還是更壞?可見,只有知并不一定帶來相應的行。

第二,批評蘇格拉底的知識美德論否認了人的情感的作用。蘇格拉底指出,理性是靈魂的本性,美德是純粹的理性知識,他忽視了情感、意志的影響。雖然理性知識是影響人的行為的重要因素,但是人的意志和情感也是形成道德品質和情操的重要因素。正當的欲望、堅韌的意志、良好的習慣、剛毅的性格、高尚的情感、審美的激情等都能夠陶冶人的美德。

此后,在道德領域關于“知識道德論”與“情感道德論”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息。到了現代,“現代道德哲學以一種平靜的啟示語調而肇始。據說迄今為止的道德哲學家們未能令人滿意地回答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因為他們自己并沒有弄清楚這些問題”[9]。在當代哲學的爭論中,無論是知識道德論,還是情感道德論,都把決定人的態度的必然性歸結到道德概念的性質上,而沒有歸結到社會歷史上。他們像薩特一樣都訴諸道德概念,把道德絕對化。但“這是不正確的,道德概念本身有其歷史”[10]。因此,在倫理學界,很難再把道德單純的知識化或邏輯化,更多的是傾向于把道德看成實踐智慧。“實踐是一,理論是多,一種實踐必定牽涉多種理論。”[11]

雖然思想政治教育學中人的“思想”比倫理學中“道德”的內涵要寬泛得多,但是倫理學中關于道德的認識,對思想政治教育學關于人的“思想”認識有更大的啟發意義。人的思想是“制約人的行為的各種精神因素的總和”[12]。雖然在人的思想中理性認識是主要的,但是它仍然還包含人的情感、意志、審美等非理性因素。至于在人的行為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之間是如何運轉并決定人的行為的,至今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中的盲點。因此,數字技術的引入并沒有改變人的“思想”的內涵與形態,人的思想沒有因為數字技術的到來而成為一種知識,并可以數據化。

(二)數字技術能運用人的行為數據還原出人的“思想”動態嗎?

既然人的“思想”難以實現數據化,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通過獲取海量人的行為數據信息,并運用云計算等智能手段,還原出人的“思想”動態呢?我們認為,這取決于以下兩個前提條件:思想與行為及相關與因果之間的關系。

第一,思想與行為可以相互還原嗎?當前,學界普遍認為:“人的思想和行為在很多時候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因而可以通過人的思想預知其行為,也可以通過人的行為分析其思想。”[13]基于此,我們通過掌握海量的人的行為數據信息可以分析人的思想。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思想與行為經常不一致,表現為知行脫節、表里不一。知行不一是人的思想認知問題,還是另有其因呢?人有兩種思維活動,即認知和籌劃。“認知是為了弄清對象本身究竟是什么樣子,籌劃是為了弄清如何才能利用各種條件做成某件事情。”[14]如果理論是知,所做的內容無論是事實的內容,還是價值的內容,都必然表現為同質的邏輯體系。實踐是行,無論是道德實踐,還是其他實踐,都表現為實體與實體之間的關聯。這種關聯不是同質的邏輯屬性之間的關聯,而是實體所包含的所有異質屬性之間的關聯。所以,理論的知是邏輯同質的,而實踐的行是異質的。任何成功的實踐,都要借鑒各種邏輯異質,而實存同質的知。所以知行合一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實踐證明,一定的思想品德認知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情感、信念、意志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換言之,人的思想只是影響人的行為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二者之間是一種異質性的、特殊的因果關系。因此,從人的行為信息出發難以還原出人的思想。

第二,相關關系與因果關系之間可以相互推導嗎?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的出現,大數據中相關關系與因果關系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已成為哲學界關注的重點。目前,學界對于這一問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從相關關系中可以推導出因果關系。“大數據長于分析相關關系,而非因果關系。但這可能是一個偽命題。如何從相關關系中推斷出因果關系,才是大數據真正問題所在。”[15]另一觀點認為,從相關關系中難以推導出因果關系。“若要找出相關關系,我們可以用數學方法,但如果是因果關系的話,這卻是行不通的。”[16]因此,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還在于因果性和相關性問題的澄清”[17]。

因果關系是人類理性行為活動的重要依據。在古希臘,哲學智慧就是關于原因的科學,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就是探究事物發展的根源或原因。但是最初關注的是原因,而不是因果之間的聯系。休謨是較早意識到因果之間內在聯系的學者,但是他認為那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此,在經驗主義的研究路徑中,他只能建立起因果之間的時序關聯。休謨的經驗主義研究路徑,最終把因果關系導向了概率的量化研究。之后,康德試圖從先驗主義的研究路徑來突破這一問題,他把因果關系從“自然的”轉向“理性的”。但是這一先驗主義的解決路徑只是把因果關系推給了先驗問題。康德的先驗主義研究路徑,最終把因果關系引向邏輯之路。在穆勒后,因果研究出現科學與哲學的分野。自穆勒起,經羅素、賴辛巴赫、卡爾納普等人努力,作為邏輯歸納的基礎因果關系,被逐漸納入邏輯研究。這一研究路徑遭到或然性的挑戰,到波普后走向了“大膽的猜測”,因而被質疑為憑直覺臆想出來的關系。另一條研究路徑是計量經濟學、統計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量化研究。“量化后的因果關系蛻變為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大數據中物數據化的過程,同時是因果關系量化為相關關系的過程。”[18]因果關系的量化研究路徑為從相關關系推導出因果關系奠定了理論基礎。

但人的“思想”畢竟不是“物”,“物”可以數據化,而人的“思想”難以數據化。“社會學中的因果關系不應該用過于機械的方式去理解。人們所持的態度及其行為的主觀原因,也屬于社會生活中各種變量之間關系的因果因素。如果我們要獲得有關個人如何解釋其所處世界的那種深層理解,就得有質性研究。”[19]

總之,雖然數字技術的出現改變了相關關系與因果關系之間的性質,但是能否從相關關系中推導出因果關系依然還是學術界爭論的話題。即使因果關系的量化有助于從相關關系中推導出因果關系,但是我們依然能夠確定,由于人的“思想”不是“物”,它難以實現數據化,所以數字技術的出現并不能讓我們從海量的人的行為數據信息中還原出人的思想動態。

二、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之“變”的哲學反思

人類步入數字化時代,數字化轉型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數字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否已成為一種社會事實,是我們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轉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結構的分化與調整,生成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態。這種新形態,包括新理念、新格局、新結構、新功能、新條件、新運動、新類型、新特征和新要求,不斷滿足社會和人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新價值。”[20]但是數字技術果真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發生了這么多新變化嗎?這需要我們予以仔細甄別。

(一)數字技術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精準化、個性化之“變”

數字技術可以幫助人們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準確地預測人的行為趨向。因此,“數字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以數據為核心、以強算力為基礎,精準發現‘個體思想意識和社會意識形態運行規律’,揭示個體思想行為變化軌跡,繪制‘精準畫像’,進而實現個性化、精準化教育”[21]。但是我們認為,數字技術難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精準化與個性化,原因在于教育者通過數字技術預測人的思想動態存在較大困難。

第一,數字技術揭示教育對象思想行為變化軌跡,繪制“精準畫像”的機理不清。目前,學界不少學者提出,教育者可以借助數字技術“實時捕捉教育對象的思想變化趨勢”[22]。但是他們對教育者運用數字技術如何捕捉教育對象思想變化趨勢的機理以及捕捉教育對象何種思想變化趨勢缺乏具體的闡述,往往是語焉不詳。數字技術可以幫助教育者在掌握教育對象行為信息的基礎上,準確地預測教育對象的行為趨向。但是人的思想難以數據化,所以數字技術不可能直接捕捉到教育對象的思想動態。另外,人的思想與行為具有復雜的因果關系,所以數字技術也難以幫助教育者準確地從教育對象的行為信息中,直接推導出教育對象的思想動態。

第二,數字技術只能揭示教育對象已發生的思想狀態。行為是已發生思想的存在,在認識思想的過程中,我們無法直觀人的思想動態。人的思想動態的特殊性導致認識人的思想動態存在特殊的困境。因此,思想與行為關系的特殊性與歷史研究有些相似,只能是逆向溯因。但是認識歷史時,我們無法從原因推導出結果。其原因在于,歷史發生的原因已經過去,我們不可能像自然科學一樣,再次模擬原因。所以,探討歷史產生的原因,只能從結果開始,逆向溯因。人的思維行程總是從“事后”開始,從發展過程的結果開始,由后往前、由果溯因。“對人類生活形式的思索,從而對這些形式的科學分析,總是采取同實際發展相反的道路。”[23]因此,數字技術的出現,可以幫助教育者掌握教育對象的海量信息,為把握教育對象已發生的思想狀況提供一定的幫助,但是依然無法預測教育對象未來的思想動態。

第三,數字技術作為知性思維本身就無法預測動態信息。知性思維是一種靜止性、間斷性的思維,是數理邏輯與形式邏輯的思維過程。在自然科學中,知性思維運用廣泛。造成困境的根源在于思維,“因為思維把一個對象在實際緊密聯系著的諸環節中彼此區分開來。”[24]針對黑格爾的這一思想,列寧也指出:“思想對運動的描述,總是粗陋化、僵化。”[25]因此,數字技術作為一種知性思維,它難以對具有連續性的人的思想動態進行把握。

總之,學界認為,數字技術能夠幫助教育者準確把握教育對象的思想動態,從而可以進行及時干預,提供所謂的“精準化”和“個性化”服務。這種想法聽起來美麗動人,實則是美麗的“烏托邦”。“精準的預測是不現實的。大數據分析只能預測一個人未來很有可能進行的行為。”[26]如果數字技術能夠準確預測教育對象的思想動態,那么,教育對象就丟失了思想政治教育選擇權,且要按照數字技術的預測進行活動。也就是說,如果數字技術能夠精準預測人的思想,那么,教育對象也就沒有了自由和選擇的權利。既然教育對象別無選擇,教育對象也就不需要承擔任何思想政治教育責任。

(二)數字技術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之“變”

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教育對象高效快速地獲取信息提供了方便,“教師便不再成為他們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教師的人格魅力,使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受到挑戰”[27]。因此,教育者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傳統的主客體角色、單向灌輸模式、抽象講解等方式轉變為以數字信息為基礎的實證性思維、交互性思維、關聯性思維、情景化思維”[28]。

不可否認,數字技術的出現確實促使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互動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呈現出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交流互動的便捷性、及時性、共享性等特點。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數字技術的出現削弱了教育者的主導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價值觀教育,是一種以人的思想政治素質養成為指向的價值觀再生產,而不是單純的知識教育。亞里士多德明確指出:“青年人可以在幾何和數學上學習得很好,可以在這些科目上很聰明,但是我們在他們身上卻看不到明智。”[29]其根源在于,明智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需要人生體驗,而青年人缺少體驗。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對象即使能夠通過數字技術獲取更多的知識,但是卻難以獲得生活體驗。人們在生活中,常常用格言來說明生活價值的意義。老人與小孩子,對同一格言的理解不同。“老人講的那些宗教真理,雖然小孩子也會講,可是對于老人來說,這些宗教真理包含著他全部生活的意義。”[30]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思想、政治和道德知識的講授,更是一種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雙向交流、溝通與體驗的陶冶過程。

因此,我們認為,數字技術改變了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的交流互動方式,但是無法改變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交流、溝通與體驗的內容。至于教育者要樹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那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應有之義,與數字技術無關。

概言之,數字技術的出現確實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變化,引起了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的交往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共享、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體驗的轉型問題,但否如有些學者所說的那樣可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精準化、個性化服務,是一個全方位的轉型,還值得商榷。

三、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中存在的風險隱患

我們之所以要對數字技術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變”進行哲學反思,就是要防范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過度相信或依賴數字技術,從而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一定的風險隱患。數字技術對思想政治教育來說,并不是萬能的。過度依賴數字技術不僅不能給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反而會給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帶來巨大的風險隱患。

(一)數據誤導的風險

數字技術能夠給教育者在獲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提供巨大的便利條件,這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所難以實現的。但是是否真正像有的學者所說的那樣,“得益于數字技術和平臺,可以對人的思想行為數據進行多維采集和關聯分析,從而做到對個體的‘智能畫像’和動態監測,實現教育對象精準識別、內容精準供給、過程精準評價?”[31]如前所述,人的思想是難以數據化的,教育者收集的數據信息,是人的行為信息,而不是人的思想動態信息。無論教育者收集教育對象的行為數據信息多么全面,都難以還原出教育對象的思想動態,或者說難以精準去把握教育對象的思想變化與需求。如果我們認識不到這一點,盲目地把行為信息當作人的思想動態信息,去推動所謂的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則極易產生數據依賴,使思想政治教育最終落入技術主義窠臼,導致決策失誤。

(二)關系異化的風險

雖然數字技術的引入使得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的交流溝通可以跨越時空,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也很容易讓教育者過度依賴互聯網,讓網絡聯系替代現實生活中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現實的人與人的交往鴻溝被虛擬交往掩蓋和替代,人與人的關系被人與機的關系支配,弱化了人的道德情感,導致現實的人與人的關系的冷漠和疏離。”[32]數字技術不僅沒有使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建構起民主、平等的主體間性關系,反而讓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溝通減少,缺乏基本的情感交流,使得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的關系日益疏遠和冷漠,從而使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關系異化。

(三)算法失算的風險

算法作為計算機編程技術,就是通過收集用戶的個人行為數據信息,分析和預測用戶的行為趨向,進而向用戶推動他可能需要的商品的一種行為方式。算法的高效與精準的行為預測,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趨向和用戶潛在的購買行為趨向具有重要價值。但是這種預測是建立在相關關系分析法的基礎之上的,它只需要知道是什么就夠了,沒有必要知道為什么。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教育者只知道教育對象的行為是什么還不夠,還要知道教育對象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行為。由前所述,從相關關系中是難以推導出因果關系的,思想與行為之間是一種特殊的因果關系,通過對教育對象行為數據的相關分析,可以準確預測教育對象的行為趨向,但是無法準確預測教育對象的思想動態。如果忽視這一點,過度依賴數字技術,教育者所得到的很有可能是一些錯誤的算法信息。

總之,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前提性進行追問,并展開哲學反思,并不是要否定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而是要從理論上為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借鑒。

四、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路徑

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不是全方位的,而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技術的轉型。這就要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既不能無限夸大數字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作用,也不能否定數字技術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方法與技術的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不僅需要技術創新,同時也需要在實踐上找準方向。

(一)數字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是預見,而不是預報

一般而言,預測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預報,對事物在一定范圍內可能或必然出現的判斷。還有一種是預見,根據規律對事物發展趨向的判斷。在自然科學領域,預測既可以是某種預見,又可以是某種預報。但是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預測只能是預見,而不可能是預報。人的思想是關于人與世界關系的實踐性思維。社會行為的復雜性和整體性,使得數字技術不可能準確地預報人的行為發生的具體時間與地點,而只能預見人的行為趨向。在數字時代,科學技術的觸角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相互交叉滲透,“生物圈”“智能圈”“技術圈”的關系日益交錯復雜,人類越來越希望能夠通過預測社會風險,并采取及時干預,來提升我們社會生活的安全感。但是人文社會科學需擺脫自然科學的陰影。“如果社會科學要將自己的認識論和希望表達為直接類似于自然科學,那么以它們自己的術語來說,任何這樣的取向都注定要失敗,而且智能導致對人類社會的理解是有限的。”[33]因此,我們認為,數字技術不可能讓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所謂的精準化和個性化服務,而只能是一種預見。

(二)數字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預見是參考,而不是決策

思想政治教育運用數字技術的預測只能是預見,而不是預報。因此,教育者在運用數字技術的預見結果時,這一預見結果只具有參考價值,不能直接用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決策。“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終結性評價,是一種‘靜態測度判定’,主要是為教育者掌握整體狀況提供參考性標準。”[34]如果數字技術真能幫助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未來會出現的問題,那么,我們就無需再去選擇,只要按照預測去行動就可以了。我們也就失去了自由意志,對預測到未來行為進行干預,也就否認了我們道德選擇的能力。數字技術總是被濫用于因果分析,而且我們往往非常樂觀地認為,只要有了數字技術預測的幫助,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決策干預就會更加有效。

雖然數字技術可以幫助教育者收集到更加全面的數據信息,了解教育對象已有的思想狀況,但是對于了解教育對象時時的思想動態,數字技術遠不如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的面對面交流與溝通。既然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面對面地交流與溝通可以使教育者及時把握教育對象的思想動態,那么,我們何必又費勁去借助數字技術去繪制所謂的“精準畫像”呢?這豈不是舍本逐末了嗎?因此,教育者運用數字技術只能是參考,而不能直接用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決策。

(三)數字技術的資源共享、仿真模擬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轉型

從信息傳遞角度看,數字技術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轉型。在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中,不僅有利于教育對象獲取信息的便捷與快速,更有利于教育者之間共享共管數字化平臺,確保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溝通順暢,及時交流思想政治教育經驗,從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順利開展。此外,數字技術幫助教育者模擬仿真教育情境,讓教育對象在虛擬仿真環境中接受沉浸式體驗,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在這方面,學界已經開展較為系統的研究,在此不予贅述。

綜上,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推動數字化轉型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轉什么”“如何轉”,需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事求是的精神,不能隨意嫁接自然科學領域的理論成果進行簡單的套用,而是要合理地吸收,才能真正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2][22]盧嵐.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實基礎與行動框架[J].思想理論教育,2023(05):12-19.

[3][5][28]趙麗濤.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范式構建與優化邏輯[J].思想理論教育,2022(02):46-51.

[4]吳滿意,高盛楠.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理論內涵、核心指向與實踐進路[J].思想理論教育,2023(04):85-91.

[6]管愛花,孫其昂,王升臻.大數據破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之謎的思考[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4):7-11,105.

[7]葉秀山,王樹人.西方哲學史[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522.

[8][29]〔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35;178.

[9][10]〔美〕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倫理學簡史[M].龔群,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249;347.

[11]徐長福.走向實踐智慧——探尋實踐哲學的新進路[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9.

[12][13]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9.

[14]徐長福.理論思維與工程思維——兩種思維方式的僭越與劃界[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3:3.

[15]姜奇平.因果推斷與大數據[J].互聯網周刊,2014(18):70-71.

[16][26]〔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盛揚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88;206.

[17][18]王天思.大數據中的因果關系及其哲學內涵[J].中國社會科學,2016(05):22-42.

[19]〔英〕安東尼·吉登斯,菲利普·薩頓.社會學(第8版)[M].李康,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57.

[20]孫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轉型研究[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5:29.

[21]趙建波.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涵要義、現實挑戰及實踐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23(03):85-90.

[2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3.

[24]〔德〕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1卷)[M].賀麟,王太慶,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320-321.

[25]列寧.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9.

[27]張彪,周衛東.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進路與實踐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20):59-61.

[30]〔德〕黑格爾.小邏輯[M].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423.

[31]于祥成,陳夢妮.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范式建構的邏輯向度及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23(06):88-94.

[32]王學儉,馮瑞芝.數字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耦合邏輯及風險防范[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03):37-45.

[33]Gidden,Anthony.New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A Positive Critique of Interpretative Sociologies,Second Edition [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3:19.

[34]趙麗濤,于露遠.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評價及其優化路向[J].思想理論教育,2023(05):26-31.

A Preliminary Inquiry and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stract: The premise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datat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But not al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can be digitized. Among them, peoples “thought” dynamic is difficult to data. No matter how much behavioral data and information educators collect about educational objects, it is difficult to restore the ideological dynamics of people through correlation, which determine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digital technology is limited. At present, the academic circles on the digital technology to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chieve precision, personalized service, still need to discuss. Therefore,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logical premise and the “change”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risks such as data misdirection, relationship alienation and algorithm miscalculation appear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re prevented,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the practical path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to forecas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only be a prediction, not a forecast; It can only have the referenc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does not have the decision value of repla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nly a transformation of methods and skills, rather than an all-round, whole-process and all-factor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ausation and correlation; thought and behavior; preliminary inquiry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日本久久免费|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91在线|中文| 国产理论精品|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色99| 97在线公开视频| 69综合网|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亚洲性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播放| 美女毛片在线| 国产99热| 亚洲动漫h|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97综合久久|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系列|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亚洲美女一区|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福利视频一区|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国产黑人在线|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第一区|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国产午夜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久久动漫精品|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激情综合网址| 国产毛片基地|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高清国产va日韩亚洲免费午夜电影| 黄色成年视频| 久久特级毛片|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999|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国产主播喷水|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