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交易既是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分支,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自2011年起,我國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福建8個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試點工作。2013年底,廣東省正式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主要依托廣州和深圳兩個碳排放權交易所進行,交易范圍覆蓋全省約70%的能源碳排放量。
早在2016年,廣東省便圍繞打造碳排放交易市場、建立綠色金融標準等各領域多措并舉地推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發展和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在實現與全國碳市場有效銜接與聯動的同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廣東模式”。
截至2024年6月底,廣東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超過2.2億噸,累計成交金額超過65億元,均居全國區域碳市場首位。同時,依據2024年8月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的公告,截至履約規定時間,2023年度廣東省納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的391家控排企業和單位中,已有389家按時且足額完成了配額清繳工作,履約率高達99.5%。
先行先試,完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頂層設計
在碳排放權交易機制設計和建設中,碳排放權的初始分配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碳市場能否健康有序運行的關鍵。廣東是有償分配開展時間最早、經驗最豐富的試點地區,其在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借鑒了美國加州碳交易體系和區域溫室氣體倡議等在一級市場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引入有償分配并將其作為關鍵的分配方式,既增加了分配過程的透明度,使新的市場準入者和發展迅速的經濟主體獲得同等競爭機會,也較好地體現了“污染者付費”原則,有助于提高市場活躍度并釋放價格信號,為控排企業履約提供保障,激勵企業減排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更好地發揮碳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
具體而言,廣東省在制度層面構建了“管理辦法+配額管理實施細則+配額分配方案”的配額分配制度體系,在實施層面根據有償分配效果和不同時期的市場運行情況對規則進行微調,大膽嘗試不同方案。
在有償分配比例上,隨著試點運行和有償競買實施趨于成熟,廣東省對不同行業有償分配比例進行差異化設置并適當調整;在時間頻率上,2013—2016年廣東省基本每季度末組織一次有償競買,自2017年以來則是根據市場實際需要不定期開展有償競買;在競買底價和具體規則上,廣東省先后嘗試了強制與自愿、主觀底價設置與客觀底價設置,以及競買數量、最大競買量限制、競買報價等不同規則。
數字賦能,保障碳交易市場高效運行
碳交易市場的順暢運作,需要各環節的高效協調與配合。其中,碳排放配額的分配、碳排放量數據的計算、交易權的結算、經營主體的登記等關鍵環節,均依賴于充分的信息交流、共享和管理。構建健全的碳交易信息管理制度,是實現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高效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作為全國九大試點碳交易所之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先行先試,秉持“讓每一噸碳都有跡可循”的愿景,基于打造一站式服務的碳信息登記平臺、區塊鏈支撐的碳數據溯源平臺、互聯互通管理的碳賬戶集成平臺為核心的三大功能定位,以科學性、獨立性、安全性、前瞻性為原則,將碳作為統一度量單位,構建了全國首個碳賬戶綜合管理平臺“讀碳”,有效彌補了碳交易市場碳管理基礎設施的缺失,有力支撐了政府、企業集團、供應鏈、金融機構碳數據追蹤與管理,為我國完善碳核算體系和碳足跡管理體系提供了有益借鑒。
鼓勵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綠色投融資需求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是一個跨領域的議題,包括碳排放權交易、配額分配、資產管理、金融監管、碳普惠等多個方面,廣東省充分發揮碳交易的金融屬性,以產品和服務創新為突破口,積極探索多元化的金融工具,已初步建立起一個較為完備的具有廣東特色的碳金融產品體系。
廣東省創新推出碳排放權抵押貸、碳排放配額回購融資、“保險+期貨+銀行”、“銀行+融資租賃”等綠色金融產品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低碳領域的資金支持。以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為例,自2015年推出廣東省碳排放配額抵押融資業務以來,其與省內金融機構不斷探索創新碳金融產品,推出碳排放權抵押融資、法人賬戶透支、配額回購、配額托管等創新型碳金融業務,充分發揮碳金融助力企業資金融通、推動低碳轉型與技術升級的作用。
具體到廣東省內的創新實踐,廣州市南沙片區積極推動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環境權益納入至抵押品的范圍中,將碳排放強度與績效納入至綠色信貸的審批流程之中,協調和促進金融機構和企業依據實際情況發行綠色債券;珠海市橫琴片區推出了巨災指數、環境責任等不同類型的綠色保險產品,積極開展與完善綠色金融租賃產品;深圳市前海片區積極拓展和創新綠色金融跨境產品,為一些存在跨境投融資需求的綠色企業提供雙向資金池、本外幣一體化等便利服務,豐富了綠色金融的應用場景。
除產品創新外,廣東還積極參與碳金融產品的行業標準建設。2022年4月,廣州碳排放權交易牽頭編制證監會《碳金融產品》金融行業標準,這是碳金融領域的首份國家行業標準,該標準的出臺有利于促進建立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及碳金融產品的開發應用。
2024年4月15日,廣東省率先發布了《碳配額抵質押融資實施指南》,這也標志著全國首個碳配額抵質押融資標準在廣東正式落地。該指南的出臺,有利于引導廣東省內金融機構搭建綠色信貸體系,完善碳金融產品設計、流程制定、風險管理,對于推動廣東省構建“雙碳”標準體系、發展綠色金融、服務產業結構轉型以及金融機構、控排企業綠色發展都有著長遠的意義,也能夠為我國碳金融產品的標準完善和碳金融市場建設提供參考。
協同聯動,以資源合力助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戰略意義的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載體,加強環境治理、建設美麗灣區、助推低碳可持續發展是推動大灣區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一環。廣東省的綠色金融改革不僅立足實際,同時也極具國際視野。
廣東省以廣東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為基礎,研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動港澳投資者參與廣東碳市場交易。圍繞粵港澳碳市場銜接與碳金融創新,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與香港排放權交易所自2015年共同推進區域碳市場建設,先后圍繞碳資產管理、減碳項目開發與碳金融產品創新、低碳能力建設、碳交易投融資服務、碳普惠制建設及推廣等方面,積極開展合作。此外,2020年9月,在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指導下,由廣東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和澳門銀行公會自主發起、自愿結成的全國首個區域性綠色金融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成功組建。聯盟組建近4年來,已在綠色供應鏈金融、固體廢棄物處置、綠色建筑項目、區塊鏈光伏項目等領域展開創新探索。未來將分別就粵港澳組建統一碳市場、以區塊鏈為基礎的綠色資產交易、綠色產業目錄制訂等以第三方身份協助開展工作。(作者單位為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